熱門搜尋

邁向全球化國際藝術中心之路:英國泰德美術館的誕生與發展(下)

漫遊藝術史 2018-10-19
收藏

藝術展示:從藝術史線性敘事到多元議題

泰德藝廊身為呈現英國藝術發展的國家級美術館,從建館起在展示上便採用了當時普及的藝術史敘事方式,循著時序,陳列一地區或國家畫派的代表藝術家作品。這種展示方式,可回溯到十八世紀後期,當時在啓蒙運動與實證科學的發展下,將藝術藏品分門別類,依畫派、時序、藝術家等系統性地陳列、提供知性教誨之作法,日漸取代過往強調炫目的珍奇展示方式。


1793 年,法國大革命後成立的羅浮宮博物館,在重新整理昔日王室藏品準備開放時,即將藝術品分為義大利、法國、北方(包含荷蘭、法蘭德斯與日耳曼)三個主要派別,分別陳列。1803 年,首任羅浮宮博物館館長德農(Dominique-Vivant Denon, 1747-1825)在給拿破崙(Napoleon Baonaparte, 1769-1821)的信中便表示:「當您走過這藝廊時,我希望您會發現,〔這些日子對畫作的重新安排〕已讓藝廊變得廊井然有序、富有教育意義。⋯⋯ 再過幾個月,來參觀藝廊的人們將會如同上了一門繪畫史的課。」十九世紀歐美各地大量興建的公立美術館,和當時藝術史學科的成立,有著密切的關係。美術館藏品展示被賦予的任務之一,便是傳遞以風格流派為骨幹的藝術史知識。


1980 年代起,藝術史學界與美術館界,都對傳統常規提出了反省與挑戰。近兩個世紀以來被認為是理所當然呈現藝術發展的方式,亦即依時序、畫派陳列重要藝術作品,同樣遭到質疑。在這波檢討聲浪中,泰德藝廊在展示上有了新的實驗。


「泰德不列顛」與「泰德現代」於 2000 年開館時,在常設展中拒絕了依時序、畫派陳列作品的傳統展示方式──這在當時的館長塞洛塔(Nicholas Serota, 1946-,泰德館長任期:1988-2017)眼中如同「歷史的輸送帶」,而改以主題來組織展間:在同一主題下並置不同時代、地區的作品,且每隔幾年便更換主題,讓更多作品有機會從庫房來到展廳。


頓時之間,常設展宛如一檔檔長期特展,有著變換的主題,主題與展間文字說明著重作品與社會文化脈絡的連結。換言之,館方透過主題的設定,積極介入藏品的詮釋,以及英國藝術的論述方式。譬如,不同過去在泰德藝廊中僅以「英國十八世紀晚期與十九世紀初期歷史畫與風俗畫」標示展廳,泰德不列顛將展間命名為「製作英國歷史」(Making British History),透過 1770 至 1900 年間以文學及歷史為題材的畫作,呈現出一場視覺論述。


相較於泰德不列顛較為溫和的展示改革,泰德現代的展示實驗則更為大膽。譬如,在「風景/物質/環境」(Landscape/Matter/Environment)主題展間下,並置了莫內(Claude Monet, 1840-1926)的畫作《睡蓮》(Water Lilies, after 1916)以及英國地景藝術家隆(Richard Long, 1945-)的裝置藝術《紅石圈》(Red Slate Circle, 1988);而在「裸像/行動/身體」(Nude/Action/Body)主題展間下,則同時展出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與賈克梅提(Giacometti, 1901-1966)以及當代美國與英國藝術家諾曼(Bruce Naumann, 1941-)與艾敏(Tracey Emin, 1963-)之作。


當時館長塞洛塔認為,透過藝術品的並置,讓現在與過去直接對話,有助於重新譜繪出現代藝術的來歷和系譜,且這種方式也反映了當代藝術世界的開放性。這樣的展示改革,推翻了昔日常規,也挑戰著觀者,當然也引發不少批評:是否依時序陳列展品真的毫無價值?這樣的主題展示,是否反而落入策展人將自己的視野強加到觀者身上的危險?再者,常設展的不斷更題、換作品,雖然符合當代藝術的動態,但是對於「歷代重要英國藝術」,是否反而有喪失呈現其主體性的缺點?


(圖 1)Tate Britain 1650至 1730 展廳,作者拍攝,2018.7。

在短暫的實驗後,泰德不列顛很快又回復到依時序安排展間、陳列藝術品的方式。2013 年,歷經三年整修後,泰德不列顛以「走過英國藝術長廊」(Walk through British Art)之名開啓常設展廳(圖 1);展間動線的連貫性,使得觀者在步行之間能夠循序瀏覽十六世紀至今的英國藝術。不過,不同於昔日的陳列方式,在依時序之際突顯歷史時期或繪畫派別,新的時序展示方式強調「時間」,一系列展間便直接以 1540, 1650, 1730, 1760, 1780, 1810, 1840, 1890, 1900, 1910, 1930, 1940, 1950, 1960 為標題,在展間地板上甚至也標以年代。(圖2)


當時泰德不列顛分館館長柯蒂絲(Penelope Curtis, 1961-,館長任期 2010-2015)在介紹影片中指出,此種直接了當依照年代順序陳列作品的方式,使人們可以看到發生在同一時間點上的不同事件。譬如,以往會分別陳列在「維多利亞」與「現代」展間的作品,在此年代框架下將能置放在同一展間。[1] (圖3)這樣的安排,一方面以客觀的時間軸線泯除先前彰顯的策展人觀點,另一方面藉由同時間點下作品的並置,使觀者有機會省思風格流派框架的侷限,在藝廊開展後獲得藝評界的普遍肯定。


(圖 2)Tate Britain 1900展廳,作者拍攝,2018.7。

(圖 3) Tate Britain 1900 展廳兩側,作者拍攝,2018.7。

除了找回時序的藝術長廊之外,泰德不列顛並沒有放棄二十一世紀以來將藏品展示與藝術史研究結合的企圖。館方規劃了「聚光燈」(Spotlights)系列,在藝術長廊外圍的數個展間,深入展示特定藝術家或主題。這些展示定期更換,呈現多樣的館藏,以及新的研究成果,形同小型特展。


相較之下,展示國際現當代藝術的泰德現代美術館,則從 2000 年開館起,便拒絕傳統上以一連串「主義」講述現代藝術發展的方式,而將主題特展的形式引入永久館藏的展示。雖然 2006 年重新安排展間時,曾一度以「抽象藝術」、「超現實主義」、「抽象表現主義」、「極簡主義」此四個在現代藝術史上耳熟能詳的「主義」為中心,不過,也因為這樣的展示不可避免地落入以西歐與北美男性藝術家作品為主的窠臼,明顯缺乏非西方藝術與後殖民議題,引發館方檢討現當代館藏中的不足。


這十多年來泰德現代美術館的重要蒐藏原則與展示規劃,便是將館藏從西歐與北美作品,擴展到世界其他區域的現當代藝術。在吸納各方資金捐助同時,泰德現代也致力建立地區資源網絡與合作夥伴關係,並透過多個地區性委員會(中東及北非;非洲;拉丁美洲;亞太地區;南亞、俄羅斯及東歐)的協助,展開蒐藏工作。參觀人數在 2016/17 年度高達 640 萬人次、名列世界現當代美術館前茅的泰德現代,極有意識與野心使其館藏能夠名符其實地展現「國際現當代藝術」。(圖 4)


(圖 4)Tate Modern 建築外牆標語 “See Great Art From Around the World”,作者拍攝,2018.7。

2016 年,泰德現代在整建後重新開館,開幕展示囊括了超過 300 位來自五十多國的藝術家之作品。其中,個人展間部分,女性藝術家首度過半。整體而言,更寬敞的空間,呈現了大型裝置藝術、行為藝術、以及各種新媒體藝術,企圖展現今日藝術家們的多元創作形態。目前(2018 年 4 月),泰德現代的常設展廳主題包括:「藝術家與社會」(Artist and Society)、「工作室內」(In the Studio)、「物件與建築之間」(Between Object and Architecture)、「表演者與參與者」(Performer and Participant)、「材料與物件」(Materials and Objects)、「媒體網絡」(Media Networks)、「活的城市」(Living Cities)等。


觀者在「表演者與參與者」主題的第二展間,可以看到館方於 2013 年在亞太購藏委員會資助下購買的台灣藝術家謝德慶(Tehching Hsieh, 1950-)之作《一年行為表演 1980-1981》(One Year Performance 1980-1981)。從整體展示方式可看出,泰德現代並不企圖為國際現當代藝術提出一個宏大的敘事觀點,而是從倫敦的視角出發,將不同地區與類型的藝術連結,提出一些思考維度,試圖將以往被認為不相干的事件,重新賦予並列觀看的機會,藉以剖析世界各地藝術發展的歷史關聯。


泰德美術館收藏展示的發展,揭示了呈現「本國藝術」可能遭遇的難題與機會。從「本國藝術」擴展到「國際現當代藝術」,乍看之下似乎抵觸了創建者泰德(或者英國藝術國家藝廊)的初衷,然而這樣的擴張,可說是反映了英國文化界高層對整體國家級博物館/美術館的積極部署,以及國際間的競爭。


十九世紀末,倫敦已有大英博物館、國家畫廊、南肯辛頓博物館分別典藏各地古文物、歐陸老大師畫作、以及多國工藝與設計。所缺的,正是英國藝術自身的專門典藏。二十世紀末,當美國與歐陸多國城市早有現代美術館,英國只得抓住機會,在倫敦打造一座現代美術館,結合文化觀光的優勢,以其國際視野與雄心,力促「泰德現代」成為全球化時代的重要國際藝術中心。


*本文原刊登於《藝術認證》第 80 期(2018.6),頁 30-37。感謝高雄市立美術館同意轉載。唯原圖版因版權問題無法再刊,而改採作者自攝之照片。




[1] http://www.tate.org.uk/context-comment/video/meet-500-years-british-art

 

本文轉載自【漫遊藝術史】,原文為:〈邁向全球化國際藝術中心之路:泰德美術館收藏展示簡史(下篇)〉。
文章資訊
刊登日期 2018-10-19

文章分類 故事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