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長澤雅美穿著正常人不會穿的大紅大紫衣物,在充滿飽滿色調的老街或廟宇奔跑轉圈後,「Meet Colors!Taiwan」字幕浮現;這支交通部觀光局拍的宣傳廣告一播出,不但成功吸引日本遊客來台,台灣人看了自己土地的美麗風光,也為之興奮起來。
廣告裡日本人邂逅台灣強烈的色彩,不禁令人聯想幾十年前的立石鐵臣,流連於台灣時所繪製的濃豔南洋色調。
立石鐵臣的成長足跡相當特別,1905 年生於台灣,是個不折不扣的「灣生」,不過,八歲那年又舉家遷回日本。但事實上,他對於台灣風土的熱愛卻絲毫不減,二十八歲時在恩師的推薦下,他數度造訪台灣,「再發現」自幼魂牽夢縈的台灣之美。
隔了二十年重回台灣,除了追尋八歲前那微弱的童年印象,同時也在大稻埕、淡水等地進行寫生,這幾幅畫作不僅記錄了立石鐵臣眼中的台灣之美,也在不久後入選日本「國畫會展」裡頭的展品。
其實立石鐵臣也覺得台灣的景物相當適合創作,所以沒等多久,隔年又來,而且不同於第一次來台寫生只待了三個月,這一次他「只」「暫時」停留了兩年半。
這個決定,影響了他的一生,也影響了台灣繪畫史、民俗學的走向。
1934 年,台灣畫壇注意到這個年輕的日本人,很能畫出台灣味,便邀請他共組藝術團體「台陽美術協會」,在陳澄波、李梅樹等八個開山元老中,立石鐵臣是唯一的日本人。
儘管實力超群,但是當 1935 年台展改革的問題爆發時,進一步引發台、日籍畫家的對立,身為台陽美協唯一的日籍畫家,立場不免左右為難。為了保持自我立場並持續創作,立石鐵臣終究於隔年離開了台陽美術協會。然而,促成重要台灣美術團體的貢獻,卻早已載於台灣美術史冊之中。
有失必有得。退出台陽美協的同一年,立石鐵臣遇到了這一生中最重要的知音,此後十年,他們的名字緊緊黏在一塊,那個人,就是年值 28 歲的西川滿。
西川滿雖然是編輯、詩人、小說家,完全是文學掛的,但其實他真正最大的本領是藏書、造書、玩藏書票、印版畫。他找到了立石鐵臣,並邀他與老友宮田彌太郎等八人發起「創作版畫會」。1936 年,西川滿一手包辦、逞其裝幀美學以及個人風格的雜誌《媽祖》第二卷第二冊,便於封面登出立石鐵臣設計的版畫「將軍騎馬」,正式開啟兩人的合作。
對立石鐵臣而言,與西川滿的認識,促使了他在創作媒材的轉向。進一步來說,西川滿將原本專攻日本畫、油畫的立石鐵臣,帶往版畫的全新領域。立石鐵臣的版畫,真正實現了他對台灣的印象:「強烈的色彩,粗厚的線條」,成為台灣美術、風俗圖騰的不朽之作。
1936 年,立石鐵臣結束了台灣創作之旅,回到日本。
然而從次年西川滿詩集《亞片》中仍可看到立石鐵臣的設計,不難想像西川滿這個伯樂並沒有輕易放過這匹難得一見的千里馬。直到 1939 年立石鐵臣受台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邀請從事「細密畫」工作後,他又回到台灣,這一住就是九年,也算是他一生在台灣待最久的時光。
當時雖然已經有攝影技術,但依舊是黑白照片;能把實物百分百還原臨摹的細密畫技法,是當時生物學相當重視的專業。立石鐵臣就靠這招在台灣獲得了正職,插畫與版畫則是他喜愛的副業──他的昆蟲細密畫、台灣風景隨筆素描、民俗版畫,三者風格差別之大,實在是難以聯想為同一人所作。
眼看立石鐵臣有了穩定的工作,西川滿自然不會放過邀請立石鐵臣為他做畫的機會。正是從那時候開始,西川滿出版的各種書刊,像是《文藝台灣》、《幻塵集》、《七娘媽生》、《羊城新鈔》、《梨花夫人》、《華麗島頌歌》、《採蓮花歌》、《華麗島民話集》、《台灣文學集》、《赤嵌記》、《台灣繪本》……等,處處都看得到立石鐵臣的插畫,這是他們大量合作的黃金時代,也是捧紅立石鐵臣版畫藝術的重要關鍵。
1941 年,立石鐵臣與好友工藤好美的妹妹壽美結婚。待我訪問立石鐵臣的長子──立石光夫先生過後,他認為這段婚姻關係確實將立石鐵臣的圖繪成就推到了最高峰。
工藤好美為台北帝大的英國文學教授,但是他的精神理念,卻給予台灣人相當正面的影響,例如吳濁流探討台灣人身份認同矛盾的《亞細亞的孤兒》,就是在工藤好美的鼓勵下創作。工藤好美對於台灣文化的重視,終於在倡議創刊《民俗台灣》後開花結果。
一般說法是,《民俗台灣》為池田敏雄倡議、主導的刊物,但是立石鐵臣的長子立石光夫先生曾經神秘地跟我透露:「其實刊物背後的靈魂人物,大家都不知道,是工藤好美。」工藤好美人脈廣闊,台灣意識濃厚,每月十五月圓之夜,就約立石鐵臣、呂赫若、龍瑛宗、張文環等好友聚會相談。
正因為立石鐵臣那獨到的台灣視角,在《民俗台灣》中,他不只設計封面,還繪製一系列「台灣民俗圖繪」,也發表文章,探索傳統風俗、欣賞常民器物、描繪在地風貌……這應該是他一生最快樂的創作時光吧。
可惜好景不長,1944 年,工藤好美提前返日,據說是已然預見日本戰敗。同年,立石鐵臣也被徵召從軍。隔年戰爭結束,日本人成為戰敗國國民。不久西川滿也被遣送返日,立石鐵臣由於有細密畫專長,被國民政府允許留用,繼續在台大工作,直到 1948 年年底才被遣送回日本。
回到日本之後的立石鐵臣,似乎與戰前的他完全斷裂。畫風丕變,用冷峻的超現實主義告別溫暖樸拙的民俗版畫,並以創作、教授細密畫維生。除了在戰後初期短暫合作,之後也再未曾與西川滿合作,至於台灣,一步也沒再踏上過。
但在 1962 年完成的《台灣畫冊》中,我們似乎也可看出立石鐵臣那股壓抑多時的思念台灣之情。最後一幅畫,旁白寫的是坐船離開台灣那天的情景,終句是:
「吾愛台湾
吾愛台湾」
對我來說,立石鐵臣是真正的藝術家。人道主義者。思想者。我甚至會說,他比台灣人更像台灣人。
台灣的歷史上,幸好曾經有過立石鐵臣。
- 陳藻香:《西川滿研究──台湾文學史の視座から》,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7 年 11 月。
- 泰明畫廊:《立石鐵臣展—生誕 110 周年—》,日本:株式會社泰明畫廊,2015 年 5 月。
- 邱函妮:《灣生・風土・立石鐵臣》,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 年 6 月。
- 吳望如:《尋訪台灣老藏書票》,台北:稻田出版有限公司,2000 年 7 月。
- 張良澤、高坂嘉玲:《圖錄西川滿先生年譜:以及手稿藏書票文物書簡拾遺集紀念文集》,台南:秀山閣私家藏版,2011 年 9 月。
- 與張良澤先生訪談,2016 年 11 月 12 日,台南葉石濤紀念館。
- 與立石光夫先生訪談,2017 年 3 月 12 日,新北李梅樹紀念館。
- 陳瑋婷,〈插畫與油畫之間:立石鐵臣科學細密畫之研究〉,《議藝份子》第 29 期,2017,頁 41-66。
- 栖來光,〈美麗的故鄉,台灣──灣生畫家・立石鐵臣〉,nippon.com 日本網,2017。資料來源:https://www.nippon.com/hk/column/g00421/?pnum=2(點閱日期:2018 年 10 月 4 日)
- 邱函妮,〈獻給美麗的故鄉「台灣」記府中市美術館立石鐵臣展〉,《典藏‧今藝術》第 28 期,2016,頁 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