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看天吃飯、敬拜鬼神:《詩經》時代的農民苦樂人生

野蠻小邦周 2017-05-11
收藏

 傳說在 2800 多年前的中國,曾經發生過一場極為嚴峻的旱災。


不但作物失收,導致糧食不足,饑荒屢至,連河川都為之枯竭。這個時候,無助的人們,以周王為首,在夜裡仰視穹蒼,盼望能夠從天象中獲得一線生機的訊號。然而,儘管眼前天河流轉,星光燦爛,水卻還是不肯降落到地上。

束手無策的周王,只好向天呼救。喊道:「天啊!現在的子民何罪之有,竟然要屢次面對這麼嚴重的饑災!」、「人民的命都快沒了,上天您還不肯體察顧念我們?」除了苦苦哀求,他又鄭重承諾:


……靡神不舉,靡愛斯牲。圭璧既卒,寧莫我聽?……不殄禋祀,自郊徂宮。上下奠瘞,靡神不宗。


只要是鬼神,無論是野外遊蕩的鬼魂,宗廟裡的祖先神,還是「昊天上帝」,他都會遍求,而且絕不中斷祭祀。無論是祭拜用的牲畜、鬼神喜好的寶玉,這些供奉也一樣不減。總之,只要能夠渡過這場可怕的災荒,做什麼都行。


除了表明敬畏,周王更在禱告中暗帶威脅:「如果人民都餓死了,你們鬼神也就不可能再得到奉祀了。」這種「要死大家一起死」的絕望心情,被記錄在《詩經‧大雅》的〈雲漢〉篇裡,因此流傳下來。


那麼,是不是《詩經》時代的人們都很迷信、凡事都要問鬼神呢?


其實不然,在《詩經》出現以前的商代,才是對鬼神異常崇拜的年代,商人尊奉上帝與祂的歡樂小伙伴、江湖人稱五介臣的自然神靈之外,也誠惶誠恐地敬拜著死去的商王與王后們,不只是自然災害這種大事,連牙齒痛、眼睛有問題、作噩夢都會去詢問鬼神的意見。(參見〈上帝表示:甲骨文裡的自然神有話要說〉、〈別讓祖先不開心〉)


這麼敬拜鬼神的商王國,最後卻敗在小小的周國手上,於是天下易主,這也讓周人開始認真思考鬼神存在的意義為何?並試圖找到世界運行的規則,順著這套規則找到有可能的變數,意圖自立自強地生活,而不將所有的困難都交給鬼神。


在《詩經》的篇章安排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這樣踏實的態度,在《雅》、《頌》等篇章中存在祭祀場景中的頌讚之辭,與《國風》裡歌頌愛情、討論婚姻,或者《小雅》裡宴飲吃喝、戰爭之類的主題明顯不同。這些看起來有點無趣的篇章,如果細讀下去,會發現《雅》、《頌》無非都是敬天或者歌頌祖先德行,並不存在人與鬼神的對價關係。


正因如此,在〈雲漢〉篇當中,就可以看出《詩經》所反映的周民族,只有當遇到無法解決的天災,不得不去求助各種他們其實已不那麼相信的神靈,正因這是走投無路、只能求助於天的困難,在〈雲漢〉中呈現的無奈,才格外深重。


當然,旱災並不是年年都發生,沒有災荒的時候,《詩經》時代的人們也沒有閒著,他們早已總結出世界運行的規則。《豳風》的〈七月〉便是詩人回憶起農民一年四季的勞動過程與生活情況: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


透過天文觀察,古人掌握了天道循環,星晨總是按照一定軌道運行,他們由此推斷當下的月份。因此,到了農曆七月的時候,心宿二西向下行,表示凜冬將至;到了九月,婦女便裁製冬衣,天開始降霜;到了十一月,寒風吹起;到十二月,年關將至,寒氣更是澟洌刺骨,百草莫生。冬去春來,正月以後,農民開始修理農具,好讓二月開始,即可舉足下田,展開春耕。


對周人來說,春耕、秋收的祭祀禮儀象徵一年中勞作期間的開始和終結。《周頌》的〈載芟〉與〈良耜〉,便是貴族們在春天時舉行「藉田禮」與秋天豐收慶典中演奏的樂歌。詩中歌頌農家盡心盡力,拿起精良的耜(犁頭)、鎛(鋤頭),「千耦其耘,徂隰徂畛」,翻土除草、劃定田界、施肥播種。經過農人的細心經營,「荼蓼朽止,黍稷茂止」野草枯萎而穀物漸長。


經過大半年的努力,如果收成還不錯,人們就要在秋天舉行豐收慶典,釀造穀物酒,並犧牲一隻大公牛,用來祭祀社稷、祖先。


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為酒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禮,降福孔皆。


這篇〈豐年〉便是在豐收慶典上演唱的樂歌。詩中一方面誇耀豐年裡倉庫存糧之多,但是在歡樂的尾聲,卻突然跑出一分莊嚴肅穆的氛圍。由於他們深信,豐盛的收獲並不只是個人勤奮努力的成果,還必需仰賴社稷神的庇佑。


從這些篇章裡可以看見農業生產的過程中,需要農民的耕作,也需要貴族在禮儀上的參與,而鬼神只享用最後的成果、接受人類的感謝,《詩經》時代的人們並不將一切的責任都加在鬼神身上。


在《詩經》的編排裡,農事詩絕大部份都收錄在《雅》、《頌》之中,顯示在周民族的社會觀念裡,農業生產與祭祀行為密切相關,近現代的人們扭轉自然、「人定勝天」的想法,在這些詩作中並不存在,透過祭祀與上天溝通是當時人們傳遞訴求的方式,顯示出人間界、自然界與超自然力量依次有序、通貫無間的世界觀。 


這些農業耕作的規律,經過累代農民的傳承與修正,直到今日,我們還能從農民曆中看見隱隱的連結。現代人多半生活在城市中,與農耕的生活距離很遠,但是,我們對於未知的世界仍存在著恐懼,在生活中,也常常有今日運勢、每日幸運物或幸運方位等,類似占卜的小知識意圖使人可以走向更好的命運。


然而,我們卻常常俯首於這些零碎的小事,而忽略了世界的運行法則正因為人類的行為而發生異變,在城市以外的世界,每天都有大規模的災荒正在上演,那些遭遇災害的人們或許也有著與〈雲漢〉一詩一樣的無奈,而未遇災荒的我們,能否重新省視人類與世界互動的方式,盡可能地達到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呢?

 

從台灣出發,引領藝文新趨勢 趨勢教育基金會成立於西元 2000 年,在趨勢共同創辦人及科技文化長陳怡蓁領軍之下,結合最新的資訊運用,致力推廣文學藝術與資訊教育,同時將資源帶到偏鄉學校。每年舉辦以經典文學為主的『趨勢經典文學劇場』,及以現代文學為主的『向大師致敬』、『立體文學』等創新藝文活動,並於『趨勢講堂』定期開辦深度文史哲美心及程式教育課程,亦出版「文化聲勢」系列有聲書,結合『趨勢+』影音平台,分享台灣厚實的文化資源。

文章資訊
刊登專欄 你不知道的中國古代文明
刊登日期 2017-05-11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