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戈登.柯瑞拉為 BBC 資深維安記者,他在本書暢談近現代資訊情報史,強調當代軍備競爭有不少比重在於資訊竊取,掌握並懂得操作情資的情報機構才有可能贏過對手。
二戰前,政府主要仰賴間諜竊取有價值資訊,儘管二戰時英國布萊切利園的機器演算出了德軍的聯繫密碼,使同盟國得以獲勝,直到冷戰時期機器仍屬於跑龍套的配角。冷戰尾聲時科技進步許多,間諜能偷走電腦中的靜態資料 (data at rest),但尚無法攔截動態資料 (data in motion),因此許多情資機構如美國國安局或英國政府通訊總部只好收集巨量訊息,包括監視國民,藉以從中過濾可疑活動。
1980 年代起,駭客的出現讓電腦專家開始設計補丁、防火牆與其他防禦措施。然而這還不夠安全,因為沒有系統能免於入侵、偷竊與毀損。網路時代的間諜想竊取情報可能再也不必像數十年前的前輩一樣親身犯險,很多時候目標人物的線上生活和實際生活交叉對比之下就破綻百出,蠕蟲、木馬、病毒程式對某個政權的破壞可能大過一枚魚雷。
本書精彩刻畫電腦技術、情資運作和國家政府間的互助互疑,其中探員必須有能力解構資訊世界、從中尋找弱點與新機運,確保這些解讀不會被敵方探查;政府則必須洞察資訊與科技戰的必要。數位時代的機密保衛戰也許少了暴力成分,卻未變得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