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Podcast】出土一部被遺忘的臺灣美術史,她花了近四十年為藝術家留下名字

編輯部 2025-07-26
收藏
「有故事要說」希望陪伴大家在這個紛亂時代中,找到思緒可以停泊的地方。這一集「乾杯臺灣人」,我們邀請戮力開闢臺灣美術史之路的顏娟英老師來作客。她於 1980 年代走訪全臺,一個一個拜訪藝術家,聽他們說畫畫、說人生,也編年表、蒐集散落在報紙專刊的藝評,慢慢串起這些被忽略的故事。從那之後,近四十年過去了,一條屬於臺灣自己的美術史路線,似乎逐漸成形。而就在今年,她於 2001 年首次主編出版、卻不久後便絕版的《風景心境》,作為臺灣第一本系統性整理日治時期美術文獻的專書,終於要重新問世。事不宜遲,我們就開始聽故事囉!👂

精華摘錄

豐恩:老師長期研究佛教藝術、做中國石窟研究,是在怎麼樣的契機下轉到臺灣藝術史?
 
顏娟英:還是得回到在中國做調查的時候,我對自我成長過程時有反省。會發現我所學習到的中國現代史,跟真實的中國是很不一樣的,我的教育對於當代中國其實是所知無幾;然後也深刻體會到,中國這麼龐大,每個地方都不太一樣。那時候發現這個中國跟臺灣太不一樣了,他們真的是一個威權的社會。

所以回過頭來,我想自己是一個很幸運的人、能看到這麼多,那我能不能為臺灣做一點什麼,是不是也應該投入臺灣的美術史研究?
 
豐恩:但那時候的臺灣美術史的研究,應該是非常少?
 
顏娟英:幾乎沒有,早期謝里法 70 年代的研究已經很可貴,但還是有點不夠全面、或說不夠真實,因為你光靠畫家自己的口述或寫下來的東西,其實是一定會有所偏頗的。
 
豐恩:所以當時就開始去做訪談、做口述歷史?
 
顏娟英:對,因為沒有什麼資料。其實臺灣美術史到現在這個問題還是很嚴重,為什麼臺灣美術史研究 比中國美術史研究要來得困難?在臺灣做中國美術史,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故宮,故宮的收藏與編目很分明。

但做臺灣美術史是完全不同的,我剛回到臺灣的時候,只有臺北市立美術館,作品都散落各地,北美館那時也沒有積極去做典藏、它不覺得那是它要做的事情,那我們作為研究者,就得到畫家家裡去找,這在那個年代裡是比較快的。
 
🎙️想知道臺灣美術史如何出土嗎?請聽 ▶▶

❖ Apple:https://reurl.cc/0Wp9VA
❖ Spotify:https://reurl.cc/jr1WdM
❖ SoundOn:https://reurl.cc/lYoQLq
❖ KKBOX:https://kkbox.fm/Jy1bgj
文章資訊
作者 編輯部
刊登日期 2025-07-26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故事電子報📬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