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要說」希望陪伴大家在這個紛亂時代中,找到思緒可以停泊的地方。該如何想像距今四百年前的臺灣社會呢?這一集「乾杯臺灣人」,我們邀請對荷蘭時代歷史很有研究的賴英泰老師,帶大家回到 17 世紀、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底下的臺灣——體驗那時候的臺灣與東亞海域,究竟長什麼樣子?事不宜遲,我們開始聽故事吧!👂
精華摘錄
豐恩:其實所謂的原住民,是我們今天把他們都統稱為「原住民」,但內部光是語言就很不一樣。那荷蘭人一開始來到臺灣時,要怎麼跟他們溝通?或原住民難道會講荷蘭文嗎?
英泰:這會回到我之前研究的一個主題,就是傳教士的角色。傳教士他為了宣揚基督教,所以會直接進入到部落裡面,他們算是最深入原住民部落的一群人,比如很有名的甘治士(George Candidius)。
在荷蘭時代初期的時候,這些傳教士會進駐到原住民部落裡宣揚基督教,但同時他們也跟荷蘭長官、或說大員的議會關係密切。所以傳教士的角色就變得很重要,他們有點像外交官、又有點像老師、又有點像一種殖民者和統治者。
包含在我們看史料時會發現,很有趣的是,比如說西拉雅部落要去打嘉義諸羅部落的時候,因為傳教士已經住在西拉雅部落裡面,所以居然是由他來帶著這些西拉雅部落的士兵,一起去打諸羅的部落。史料上面寫的是,傳教士騎在馬上衝第一個,後面帶著一群西拉雅大軍,這是史料上的形容。
豐恩:聽到現在覺得,英泰描述的細節非常生動,感覺不像在講三、四百年前的事情;而且當時很多行為,的確也打破大家的觀念,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古代跟今天差很多,有點難想像剛剛所講的,不同的文化之間有這麼密切的交流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