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那杯賣了 180 年的茶:從一間茶行的七代傳承,看臺灣茶如何走向世界

編輯部 2025-08-23
收藏
「有故事要說」希望陪伴大家在這個紛亂時代中,找到思緒可以停泊的地方。一間茶行怎麼撐過 180 年?1840 年代,王家從福建安溪渡海來到鹿港,開啟了在臺灣的茶葉故事——嶢陽茶行。之後歷經清領、日本殖民、二戰與國際市場的起伏,嶢陽茶行的足跡遍及廈門、香港與臺北,即便幾度陷入低潮,他們始終選擇調整方向,讓茶香持續飄散。

這集「乾杯臺灣人」,我們邀請嶢陽茶行的第六代傳人王端鎧、第七代接班人王偉權來分享百年茶行的傳承與冒險,以及他們如何重新讓世界認識臺灣茶。事不宜遲,我們開始聽故事吧!👂

精華摘錄

豐恩:先從王董王端鎧來聊起好了,您參與茶行的時間較長,對整個茶行業或嶢陽茶行的印象是什麼?家裡從小就是在經營茶行嗎?
 
王端鎧:對,我可以說是在茶堆裡面長大的。小時候我們家的工廠就是在臺北市的大稻埕,民生西路303號,那邊左鄰右舍幾乎都是很大的茶廠。那邊的房子都是三進式的,前面是非常大的營業場所,中間有天井可以讓光線進來,我們家裡的品茶室就放在天井,採自然的光線,最後面是一個茶葉加工廠,當時都是用炭焙來烘焙的茶葉加工。小時候會在那裡躲迷藏、或者玩城堡遊戲,爬到茶堆上把茶堆當成城堡,有很多這樣的回憶。
 
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對於香氣、氣味的回憶,直到現在都還停留在腦海中。那時候我們也做很多花茶,用新鮮的花去薰製,小學放學回家時,還沒進家門就聞到滿室花香。而且花香是每個季節都不同,可能四月、五月的時候是梔子花,從蘆州五股送到我們家裡來,到六、七月的時候是茉莉花,秋天的時候是桂花⋯⋯一年四季的花香都是不一樣的。
 
但是讓我最感到溫暖、最喜歡的香味,還不只是花香而已,是茶葉經過烘焙之後,因為梅納反應產生的那種炭焙的茶香。有種甜甜的、很幸福的感覺。
 
豐恩:這是一個很棒的切入點,大家平常對臺灣的印象可能是視覺或是聽覺的,味覺當然也很多,因為好吃的東西很多。可是王董剛剛提的是一種嗅覺、氣味的。
 
🎙️ 想聽聽百年茶行的傳承與冒險嗎?請收聽 ▶▶
❖ Apple Podcast:(收聽連結待補)
❖ Spotify:(收聽連結待補)
❖ SoundOn:(收聽連結待補)
❖ KKBOX:(收聽連結待補)
文章資訊
作者 編輯部
刊登日期 2025-08-23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故事電子報📬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