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要說」希望陪伴大家在這個紛亂時代中,找到思緒可以停泊的地方。這回「乾杯臺灣人」,我們請到臺日混血作家一青妙來分享她的家族故事。有一天,一青妙在家中發現了一口「箱子」。裡頭裝著父母戀愛時的情書、照片,還有父親的爬山紀錄,以及母親在父親抗癌期間寫下的日記——這些沉默多年的記憶碎片,成了她追尋父母人生與家族故事的起點⋯⋯事不宜遲,我們開始聽故事吧!👂
精華摘錄
豐恩:在這樣一個重新挖掘家族歷史、主要是爸爸那邊歷史的過程當中,你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或是讓你最驚訝的發現是什麼?
一青妙:其實就是知道說,我父親看起來像憂鬱症,這是他把自己關閉起來的原因——自我認同的問題 。因為他小時候被送到日本去就讀日本的學校,那個學校可說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學校,叫學習院,是貴族去念的小學。
在那種小學裡的教育,會特別講到說,你當日本人就是要怎麼樣,然後如果打仗的話,你要為日本國做怎麼樣的事情。所以我爸爸完全變成一個日本人,他自己的認同就是「我是日本人」。但是後續 1945 年,戰爭結束了,昨天一起牽手上學的朋友跟他講說,「你是戰勝國的人、我們是戰敗國的人,我跟你們不一樣」。
我爸爸聽到這些話,眉毛全部都掉下來、無法去上學,從那個時候開始,可能我爸爸的精神上面 就有很多不可想像的困擾,封閉在他的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