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逐漸強大的伊達政宗,為何最終決定歸附豐臣秀吉麾下?

胡煒權 2017-10-11
伊達政宗騎馬像(仙台城內)

任何一個時代都是禍福相倚,危險與機運同在,有時候大難不死,卻有後福,有時候則盛極而衰,還倒過來身受其害。當中的天時、地利、人和,還有運氣,當事人怎麼樣、為什麼作出某種判斷,然後行動,都不是事後孔明的後人能夠輕易論斷的。在戰亂頻繁的日本戰國時代更是如此,每個身負家族上下榮譽和存亡的戰國領主都必須在這個大爭之世中,作出判斷求存。


本專欄的目的,就是為各位讀者說明,大家都聽過的、沒聽過的戰國武將們怎樣在人生交叉路口上作出決定,為什麼有的人明明選擇不算錯誤,但最後卻身敗名裂,為什麼有些人其實是將錯就錯,反而因禍得福?


這裡充滿很多巧合、運氣、傳說和創作,本欄的目標是利用筆者的專業知識,引領大家更深入、更迫近「現場」地「目擊」戰國人物們的「決斷時刻」。


首篇文章的主題,就是大家可能都聽過的「獨眼龍」伊達政宗(Date Masamune)。


提到政宗,可能不少讀者會想到他年紀輕輕就在奧羽南部(今日福島縣中部)與當地的領主對戰,當時的奧羽地區已經斷斷續續的維持在戰爭狀態超過一百多年,政宗在 1584 年繼承家業時,他的家族伊達家不過是當中比較有頭有臉的名門之一,他們的實力的確較強,但卻還遠遠沒有到凌駕其他家族的地步。


結果,政宗只用了 6 年時間,把眾多大小勢力一一壓制,幾乎把今天的整個福島縣和宮城縣的南半部都拿下來,而且差一點就完全併吞那個地區。這種快速成長在戰國歷史上,也算是十分罕見,那時候政宗才 24 歲。


就在這個時候,1590 年,銳意要統一日本的豐臣秀吉(Toyotomi Hideyoshi)已經將兵鋒指向東日本,並且決定要討伐在那裡的最強勢力後北條氏,以及羽翼漸豐的伊達政宗。


豐臣秀吉像(大阪城公園內)

當初,秀吉在出兵關東的五、六年前,即 1584 年,也就是剛奪取故主織田信長地盤後不久,秀吉已跟伊達家為首的奧羽地區的領主們「打了招呼」,呼籲他們快快識趣服從,否則他日秀吉親自出手,跑到東日本時,就來不及了。


然而,當時秀吉遠在天邊,他本人還得先征服四國和九州等地,對奧羽關東地區暫時只能擺個姿態,說說外交辭令,張牙舞爪一番。然而,另一邊的奧羽領主們仍記得當年叱吒風雲的織田信長,也曾經誓言旦旦的要平定東日本,最終還沒出兵,便被部下明智光秀暗殺了。


眼下信長死了,在秀吉的努力下,京都一帶混亂才剛剛平定,這一邊關東的最強勢力.北條家還是如常地繼續發展,比起關東,離京都更遠的奧羽地區更像是與世隔絕,包括政宗在內的奧羽領主們還是一樣地忙著自己的戰爭,誰都不知道秀吉是否真的能成大事,也顧不上這個「狼來了」的問題。


不過,與出師未捷身先死的信長不同,「狼」還真的來了,6 年前「打過招呼」的秀吉終於把四國、九州都蕩平,完成信長沒完成的事業,而且已經位極人臣,成為僅次於天皇的豐臣關白,那些曾經在日本各地威名赫赫的戰國大名,島津家、長宗我部家、毛利家,就連德川家康、上杉景勝這些大人物也紛紛加盟豐臣政權,成為其中一員。


現在,時間來到 1590 年,秀吉終於要來東日本兌現「承諾」,也把這個消息傳到政宗的面前。


當時的政宗幾乎已將所有陸奧國南部的領主們都收為附庸,成為晚來的小霸,在南陸奧,誰都不敢無視政宗的一舉一動;而政宗下一步的計畫,便是打算先跟關東的北條家合作,向兩家的共同敵人.常陸國(今.茨城縣)的佐竹家下手,然後再與北條家會師關東,到時候再跟北條家決一死戰。盟友與敵人在大爭之世,永遠都是一線之差。


現在,這個與關東霸主北條家「決戰關東」的計劃都還沒有一點點的開端,殺氣騰騰的豐臣秀吉便來攪局,表明要滅掉不肯投誠臣服的北條家之餘,也不忘給政宗打個眼色,暗示不服從,北條家之後,就是伊達家了!


這裡政宗便要做出一個抉擇:一邊是現在的盟友,他日的敵人,另一邊是強大且霸道,高傲凌人的豐臣政權,應該倒向哪一邊呢?即使是剛把陸奧國南部都吞下了,政宗還是要審時度勢,做出合理的判斷才行。


其實,秀吉決定攻打北條家後,對政宗也露出真面目,表示要的不再只是珍品寶貝,而是政宗的完全服從,要政宗當自己的家臣、附庸。秀吉派人給政宗發出幾個指示:


一、不要再跟周邊領主交戰,萬事由秀吉決定,秀吉的決定才是正義


二、為了表示真心的順從,政宗應該親自到京都,拜會秀吉,「宣誓效忠」


三、攻打北條家已在日程,速速表明立場


四、秀吉要的寶物、珍品都要獻上


政宗收到這些要求,第一個反應是不理會,不駁斥,就是用拖延戰術。


然而第四個要求,政宗則積極地回應,獵鷹、駿馬、珍品,要什麼都給什麼。而另一方面則繼續進行原有的計劃,盡快將陸奧南部的剩餘部分都拿下,還有,政宗繼續與北條家合作,準備夾擊佐竹家,做成既定事實,就算日後秀吉真的來算帳時,政宗也可以堂堂正正的說,那是秀吉來到前,就已經坐實的結果,不容翻案。


然而,政宗這種陽奉陰違的小技倆,當然瞞不了老練多計,又擁重兵的秀吉。當時,秀吉便三番四次的要求政宗不要再動兵,尤其是秀吉明言,被北條家及政宗圍攻的佐竹家,已經拜到秀吉腳下,成為豐臣政權的成員,而且還對政宗說「現今天子已將天下交託給我來主管,既然身為關白,任何不將京都〈天皇〉和我放在眼裡的行為,我豈能不理?」


秀吉這裡的話明明白白,意味著政宗再幹下去的話,就會跟北條家一樣,終將成為豐臣政權的敵人,要面對兵臨城下的惡果。決斷的時機越來越緊迫,選擇也越來越少。即便如此,政宗還是沒有拿定主意,甚至希望反過來,要求秀吉承認自己的權益。


政宗派人去跟秀吉說「是其他家找伊達家麻煩,企圖滅亡伊達家,所以伊達家只是自衛還擊而已。還有陸奧的事一直就是我們自己解決的,現在伊達家被人欺壓,好不容易才熬過來,為什麼反過來怪伊達家呢?」


政宗這些「義正詞嚴」的反論,在秀吉面前顯然沒有任何效果,反而招致秀吉勃然大怒,秀吉對政宗說「不止陸奧,日本全國,甚至日本國外都得聽我的!你無權自己決定任何事!就算是你的前途、你的家族安全,都由我決定,你不用操心」


秀吉說的很明白,就是否定政宗與敵人自行解決糾紛的權利,也赤裸裸地表明秀吉要管陸奧國的事,政宗的身家性命都已經在秀吉的手裡。


秀吉也終於打出最後一場底牌,1590 年初夏,秀吉帶著 22 萬大軍兵分四路,從海、陸兩面包圍北條家的大本營.小田原城,這是日本古代史上最大的一次軍事動員,即使是在關東稱王稱霸近 100 年的北條家也無可奈何。這個消息傳到政宗那裡時,政宗應該也大為震驚。


此時,政宗面前已無退路,還是要面對現實情況,拖延、討價還價的技倆在 22 萬的海陸大軍面前,是毫無意義的。於是,政宗立即帶上最信賴的家臣們出發南下,去拜會秀吉,而且為了在最後關頭,仍然能夠隨時應對,政宗一行人沒有直線南下,而是迂迴行軍,盡量收取情報,確認北條家已經無力翻身後,再火速南下。


秀吉接見政宗後,不只沒有責罰,秀吉還任命政宗成為征服奧羽地區的先鋒,事成後再讓他成為陸奧國的代表領袖,政宗回憶道「秀吉公的威風、大度,待我不薄,讓我好像看到父親一樣」。是秀吉有王者風範,還是政宗只是臨時腳軟,虎頭蛇尾,最後還心存僥倖呢?喜歡與討厭政宗的人自有不同的解讀。


然而,從後來出現幾次大考驗、大難關中,我們看到政宗還是繼續發揮那種不到最後不死心,一直千方百計混水摸魚的行事方式。究竟政宗是一個機會主義的佼佼者,還是只是大難不死的亡命賭徒,這也留待各位評說。


最後,我們儘管幻想一下,如果政宗當初作了相反的判斷,與北條家一起對抗豐臣秀吉,究竟會怎樣呢?有沒有勝利的可能呢?


雖然只能猜想,但相信會是這樣的。首先,政宗如果救援北條家的話,必須突破佐竹家以及其他在周圍選擇服從豐臣政權的諸侯,換言之,伊達家也很有可能陷入包圍,隨著北條家抗爭三個月而開城投降,如果沒有其他援手,伊達家便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被 22 萬大軍蹂躪的對象吧?


看到這裡,各位讀者可以想像一下:家族在自己手裡得到有史以來最大的發展,領地也翻了五倍以上,巨人突然就在面前出現,時代的巨輪正向著自己壓輾過來……如果——雖然歷史是沒有如果的——就那麼幻想一下,各位讀者會跟政宗一樣不戰而降,還是選擇另一條路,即跟北條並肩作戰,一起為尊嚴及面子而戰,破斧沈舟呢?有人認為「識時務者為俊傑」,也有人覺得不應該就這樣屈服,苟且偷安。


你……又會怎麼做?

文章資訊
作者 胡煒權
刊登專欄 解毒日本歷史文化
刊登日期 2017-10-11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