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臺灣的文化遊,不得不去眷村。臺灣眷村就是國共內戰時,國軍及士兵家屬逃到臺灣後居住的地方。當時眷村設備很簡陋,原因是他們深信臺灣只是暫居之地,蔣委員長很快會帶領他們反攻中共。事實上,香港曾經都有類似臺灣眷村的地方,就是調景嶺。調景嶺的故事很多人講過,但裡面的「第三勢力」卻幾乎隱沒在香港歷史。
阿群極簡單說一說調景嶺的故事。傳說在 1905 年,倫尼在魔鬼山旁買地起麵粉廠,三年後生意失敗,吊頸自殺,所以調景嶺本稱「吊頸嶺」。故事一轉來到 1949 年,國民軍在廣州戰敗後,大概 8000 士兵棄檄由羅湖逃到香港。英政府將他們先放在摩星嶺。由於摩星嶺當時近民居,共產黨青年經常挑釁國民黨難民,終於激起糾紛,英政府於是將在摩星嶺的國民黨難民,搬了去當時極少人住的吊頸嶺,改名為「調景嶺」,不知有沒有「調整景況」的意思。所以 1997 年之前,調景嶺一帶在雙十節都掛滿中華民國國旗,非常壯觀。
當時調景嶺的居民,他們固然討厭共產黨的的中國,但國軍大敗後,他們也不欣賞蔣介石的領導。於是「第三勢力」美國看準機會介入,由中情局暗中出手,建立「自由中國運動」,成功在調景嶺招攬這些不服國共兩黨的愛國人士,成立臺灣以外的「反共遊擊隊」,趁機反攻中國共產黨。
在調景嶺招兵買馬後,遊擊隊就在塞班島受訓。這批青年在塞班島學習爆破、搶灘、跳傘及打陣地戰,一共訓練了一年兩個月。訓練完就將這群死士送往美國在日本的基地,準備空投到中國共產黨的境內,在中國組織、聯絡,成立當地遊擊隊,建立反共勢力。
一個空投小組有 4 人,配備有手槍、衛鋒槍、彈藥、發報電臺、一個月糧食及一堆金錢。空投地點視乎死士家鄉而定,山東逃出來的,就空投山東,湖南的就去湖南。因為這群死士熟悉家鄉位置,才有機會避過共產黨黨員,建立勢力。
不過,美國這個「自由中國運動」其實是相當失敗,一來死士們訓練不夠,一部份人跳傘時未來得及打開降傘,便當場跌死了。二來降落地點挑選得不好,大部份一降落就被人抓住,當場槍斃。
山東組空投小組的成員,其中一個就是香港著名實業家、蔣麗芸的父親蔣震。他本來是要空投到山東,但剛剛韓戰結束,強大如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隊,都無法在朝鮮完全擊敗中共軍隊。戰後令中共聲威大振,美軍認為空投成效不彰,且中共勢力超出美國想像,難以用遊擊打敗共產黨,於是結束了「自由中國運動」,所以蔣震可說拾回一命。
有時歷史就是令人想不到,蔣震參加過反共活動,女兒蔣麗芸卻舔共如此。英名一世,卻有這樣的女兒做議員。香港是不是沒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