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無法紀、冷酷無情、慾望深重
在漢帝國的統治下,越南的土地全都是皇帝的私人財產,人民是皇帝的臣民,需要繳納稅金和服賦役。儘管越南自古以來就有的村落共同體(Làng)仍大致維持了自治狀態,但漢帝國把軍人、政治犯和一般罪犯,以及從中國來到越南的貧民、越南本地的貧民和沒有土地的農民全部集結起來,把他們編列成屯田兵,在官員、幹部們的指揮下,對濕地和荒地進行拓墾、開發。
另一方面,漢帝國的官僚也會把土地分配給當地原有的統治階層和名士,作為他們效忠新權力的賞賜。西元二世紀以後,學習成績優異或取得官位的越南人,都可以擁有私人土地,而奴隸只能在屯田兵的開墾地或私人土地上勞作。開墾地的周邊設有監視塔,其內則有房屋、穀倉和牛舍等建築。隨著時間推移,從漢帝國來到越南的官僚及其子孫逐漸「越南化」,他們和越南本地的官僚及地主們一起成為當地的統治階層。
當中國處於混亂的時局、權力進行轉移時,越南的行政區劃也會隨之改變;在這種時候,漢帝國便會派出新的統治者前去越南赴任。然而,一旦中央權力開始衰退,處在邊疆地區的越南就很難收到中央的指令,於是它脫離中央,自行其是。另外,越南的統治階層也開始相互對抗,他們的權力鬥爭往往無視人民的死活,曠日持久地進行下去,結果受害最深的總是普羅大眾。
越南人對中國統治的批判之所以會愈演愈烈,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從中國派來的官員,有太多人只為了中飽私囊,獲取個人的利益。安坐在宮廷裡的皇帝,原本就不太關心位處偏遠南方的越南,所以才讓到越南當官的人有肆無忌憚、為所欲為的機會。這些貪官只想搜刮當地的民脂民膏,根本無心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質。越南的教科書如此批評:
從中國派遣到越南的官員們,實在是目無法紀、冷酷無情且慾望深重。
漢帝國的同化政策
對於漢帝國的統治,越南人的看法有以下兩點:一是人民為重稅所苦;二是就算被中國統治,依然保有了越南的傳統。一般來說,越南的主流觀點如下:
二徵揭竿而起
面對中國官僚的殘暴統治,越南的反抗聲勢日益浩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二徵」的反抗。二徵指的是「兩位徵夫人」,亦即「徵氏姊妹」。這場起義是由越南女性所領導的第一場獨立運動,在越南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徵側為峯洲麊泠縣[2]一名貉將的女兒,她嫁給了朱鳶縣[3]的詩索。時任交趾郡太守的蘇定恣意妄為,還把詩索給殺了。憤怒的徵側在得到妹妹徵弍的協助後,於西元 40 年揭竿而起。在徵氏姐妹的振臂一呼下,有六十五個地方的土豪起兵響應,為叛軍所震懾的蘇定則逃往南海[4]。徵氏姐妹的起義獲得南海、九真、日南、合浦等地的呼應,在壓制了嶺南六十五個縣後,定都麊泠,實現了越南獨立,號為「徵王」。
以上是廣為越南人所知的二徵起義故事的開頭,然而,故事卻和史實有些出入。
在徵氏姐妹起義的時代,越南仍處於母系社會。徵側為貉將的女兒,她之所以會起身對抗中國,和丈夫詩索(也是貉將)被殺無關──因為詩索根本沒死。徵側要反抗的,是中國課徵的重稅。徵側向越南原有的統治階層貉侯、貉將喊話,希望他們一起來「調整」中國的稅金和賦役。對於負責越南最初的王國──文郎國的政治事務的貉侯、貉將等地方豪強來說,既有的稅金被中國官僚奪走,堪稱是生死存亡的大問題。因此,所謂「調整稅金」,說白了就是要廢止中國的徵稅體制,回到原來貉侯、貉將主政時的作法。
過去,稅金的內容主要為賦役和貢物(熱帶地方出產的珍稀產物)。貉侯、貉將們非常厭惡中國官僚直接徵收的作法,他們希望能以交換貴重物品的方式維持世襲制度,創造出對雙方都有利的結果。
西元 40 年三月,響應徵側訴求的六十五縣地方豪強(貉侯、貉將)之所以集結起來,原因在於徵側是文郎國的中心──麊泠地方一名政治家的女兒。隨著妹妹徵弍的加入,徵氏姐妹成為反抗勢力的核心人物。文郎國中心地區的貉侯、貉將們尊徵側為女王,並在麊泠建立宮廷。他們在兩年的時間裡,不斷打出「調整稅金」的口號。和二徵站在同一陣線的地方豪強中,出現許多婦女的名字,這件事也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結構。因此,因丈夫被殺導致憤怒的妻子揭竿起義的故事,乃是後世的歷史學家融合了越南在進入父系社會後產生的變化所創造出來的。
東漢光武帝將越南的反抗行動,視為動搖中國統治根本的重大挑戰,於是派出宿將──伏波將軍馬援前往討伐。馬援帶著八千名正規軍、一萬兩千名從中國南方徵調的民兵向越南進擊。進入越南後,馬援在重要的戰略高地浪泊布陣。到了 42 年四月,進入雨季之後,酷暑和高濕的氣候中止了漢軍的進攻,此時能做的只有等到乾季到來。馬援曾說:
這裡惡疫流行,酷暑難耐。因為實在太熱了,我還看過鷂(體型較小的老鷹)從天上掉下來。
然而,在和漢軍對峙的過程中,越南的貉將們逐漸喪失了戰意,陸續出現了背叛者。最後,徵氏姐妹主動發起戰鬥,結果卻大敗而歸,有數千名戰俘人頭落地。二徵雖然撤回根據地麊泠,但在同一年年底就遭到馬援軍隊的逮捕。隔年(西元 43 年)一月,兩人的首級被浸泡在鹽水中並送往洛陽。
在越南的民間故事裡,關於二徵的過世有諸多版本,例如戰死沙場、死於馬援刀下、被馬援下令斬首、病死、消失在雲中等等。但其中可信度最高的,應該是姊妹倆被逼到走投無路後,手牽著手一起縱身跳入河裡。
因太守的惡政所引發的二徵起義,雖然讓越南實現了三年的短暫獨立,但最終仍以悲劇收場。不過,越南民眾為徵氏姊妹的死感到惋惜,因此為她們建祠祭拜;也因為二徵的反抗讓越南第一次完成獨立,故受到高度的評價。姊妹倆被塑造為獨立運動領袖的形象,既是悲劇的主角,也是受人尊敬的民族英雄。
在三年這段轉瞬即逝的時間裡,對抗中國統治、為越南人爭取到獨立的「二徵起義」,成為日後越南抵抗外敵的象徵,並且被一代代的越南人傳頌下去。這場起義是越南舊有體制的反撲,從中國看來,如果當時鎮壓失敗的話,很有可能成為失去領土的大事件;因此,中國才會出動大軍,對越南的傳統勢力進行斬草除根式的掃蕩。
徵氏姐妹的行動只能維持短暫成功的原因,在於原本共同起事的地方豪族,對二徵見死不救的關係。這些貉將的麾下並沒有訓練精良的士兵,所謂的軍隊,其實也只是雜湊起來的烏合之眾。他們在衡量得失後,覺得跟隨中國才是上策。事實上,我們可以這麼說:貉將們的倒戈顯示越南社會在中國長期的統治下,已經逐漸轉為父系社會,對中國的傾斜也益發明顯。
援到越南平定反抗的真正目的,其實是要確立中國對當地的直接統治。如前所述,馬援在越南實施屯田,讓麾下的士兵在當地殖民,然後巧妙地利用人們對土地的感情,來正當化中國的直接統治。另外,他還在中國官員的聚落周圍,建立了用作防禦的圍牆。
此外,馬援也興修水利,但與其說他是為了提升稻米的產量,不如說是藉此對過去由貉將所擁有的土地進行整理,然後在開墾新的農地時,一舉清除舊有的權力基礎。就這樣,在貉將被驅逐後,他們的位置被外來漢人或祖先為漢人的越南人所組成的郡縣行政官僚所取代,從而建立起一套直接統治的體系。當時,芒族因為避開了馬援推行的直接統治,直至今日,他們仍保留著和過去幾乎完全相同的越族社會結構。
馬援在平定了二徵起義後繼續帶兵往南,追討尚未投降的貉將餘部,直到抵達當時越南的最南方,也就是今天的義安。在那裡,有三千到五千名越南兵被捕後遭到屠殺。另外,還有好幾百個貉將的家庭被強制遷徙到中國的南方居住。西元 44 年春天,馬援在平定越南、確立中國的直接統治體制後,才回到中國。
趙夫人的起義
趙夫人趙嫗指揮的起義是越南人琅琅上口、知名度和二徵起義相當的故事。雖然在中國的史書中並沒有記載趙夫人起義的事情,但在越南坊間,趙夫人的奮鬥故事依然相當膾炙人口。西元 248 年,年輕的趙夫人在九真[5]舉兵起義,掀起大規模的反抗行動。趙夫人曾說:
我要乘著勁風,入海殺鮫。驅逐侵略者,光復故國。幫人民掙脫農奴的枷鎖,不對敵人卑躬屈膝。
她騎著大象,率軍衝鋒陷陣。據說,趙嫗的乳房長達三尺,她總是把胸部擔在肩上,大聲地激勵士氣。然而,在經過幾個月的激戰後,趙嫗被漢軍打敗並遭到殺害。
為什麼趙夫人的起義會受到越南人的重視呢?因為這是一場聯合當時中國人和越南人的領導階層,共同針對橫征暴斂的中國所進行的反抗。
這是越南由女性所領導的最後一次叛亂,同時也是傳統社會中,貉將們最後一次的反撲,也是古代越南的統治階層的最後一搏。不論是「徵氏姐妹」或「趙夫人」,她們的故事皆感動著越南人;今天,在首都河內的市中心,還有以她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
龍的真正傳人,秉持東南亞文化認同和民族自豪,讓越南成為史上唯一擊敗中國、蒙古、法國、美國等強權的國家!
翻開《半島之龍》,會發現這是一段越南人民團結起來、抵抗外侮的壯闊史詩,也是一本以東南亞文化的脈絡而解釋越南何以成為越南的佳作。小倉貞男透過講述精彩人物故事的方式,完整描述了在漢字世界裡覺得錯綜複雜、充滿誤解和不屑的越南史,並且解答越南人柔韌不屈的民族性是如何形塑而成。
[1]《越南的歷史》,阮克援著。
[2] 此地為雄王時代的都城,位於今日的河內西北邊。
[3] 今日的山西市社。
[4] 今日的廣州。
[5] 今天的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