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從何而來?──《這才是戰國》

金老ㄕ 2018-10-18
收藏
谷園,《這才是戰國》,臺北:平安文化,2018。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不同時代都有屬於它的獨特魅力,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總有幾個時代特別地吸引我關注,例如:春秋戰國。自秦漢形成中央集權制政府,學術思想就越趨於單一,像是漢武帝選擇獨尊儒術並把官員錄取和閱讀儒家經典結合後,儒家自此成為權威,雖然中華文化並非只陷入單一思想中(像是佛教思想也佔有一席之地),但就我個人觀感,學術的獨創性以及活力卻日漸稀少及疲軟。因此號稱「百家爭鳴」的戰國時代,總能讓我興奮及感佩:「先人們當真是思想自由、腦洞大開、有創意夠噱頭!」


為何戰國在思想上會如此多元?一方面當然是因為它畢竟是上古時代,當時前人的學說少見,所以任何突發奇想都很容易是前所未見的獨創(這也算是前人們占了便宜);另一方面,當時的政治局勢以及生活感觸,促使思想家們不斷思考解決眼前局面的方法,進而形成他們的一家之言。所以如果要對諸子百家的言論有所了解,就必須先了解他們所身處的時代。


如果要我用一個字形容戰國時代,那就是:亂。用四個字形容就是:又長又亂。根據不同說法,戰國時代短則 100 多年,長則 200 多年;這麼長的時間,戰國七雄間的興衰自然會有所變化,比如後來統一天下的秦國,前期是屢敗於魏國,為了擺脫困境於是走向富國強兵之道,而背後是歸類為法家的商鞅這才有機會實踐並在其中完善自己的理念,這就是我提到的,思想受環境影響而誕生甚至是發揚。但很可惜,咱們的課本受限於篇幅,幾乎就只提商鞅變法以及秦國崛起;只強調片段的結果,學生對於整個戰國時代霧颯颯也就完全不 EY 了。


七雄間的局勢變化還算小事,但那些因為情勢變化之際而誕生的思想,由於背景描述的空白,那些即使在現代仍能引起共鳴的諸子百家思想,若只淪為讓學生無感的考題重點或短期記憶,當真是可惜了。所以秉持普及歷史還有輕鬆易讀的傾向,《這才是戰國》成為我這次向大家推薦的讀物。


作者谷園在一開始的引言就強調自己的企圖:闡釋經典的價值。所以他列舉戰國各時期的重大事件,以輕鬆的筆法,將複雜的政治關係及事件擷取出最精華的部分,讓人在閱讀時瞭解當時的大勢所趨又不至過於繁瑣。除此之外,作者相當有野心的博引旁徵,在重大歷史事件的描述中加入不同時代及不同學術派別的看法,所以在看的過程中,並非只被鎖死在戰國時代,而是讓人有觸類旁通的機會,同時也對中國傳統思想能有更多的認識。


舉書中一個實際的例子,首先請教大家一個問題:「荀子跟韓非子分別屬於哪一派的思想家?」相信不少人知道,荀子是儒家在戰國末年的代表,韓非子則是最出名的法家,這時另一個問題就出現了:「受到儒家師傅教導,徒弟韓非子卻為何成為一個法家人物?莫非荀子他教育失敗嗎?」


其實如果相比戰國時代另一個儒家人物──孟子,荀子的教學成績可謂完勝。我們很少人知道孟子的學生,但荀子最有名的兩個徒弟:韓非、李斯,前者被秦始皇奉為偶像,其著作思想被秦始皇用作治國之道,後者則成為秦始皇的宰相,以實際行動實踐了韓非的理念,最終將秦朝打造成最高效的國家機器。如此優異的表現側面證明荀子老師的教學功力,而連接師生思想流派相異的關鍵,就是荀子著名的「性惡論」。


如果細讀「性惡論」的內容,會發現荀子真是洞悉人性,因為咱們人類的本性當真是好逸惡勞,所以需要用教育的善去壓制我們本性的惡。從荀子將教育視為解決之道來看,他果然是儒家無誤(孔子也是以教育聞名後世),但在研究治國之術的韓非子來看,人性之惡則是可以被利用的媒介。例如:人性好利,那君主就大方給利益來收買人心,但也因為人性好利,君主對任何人都要保持懷疑,那最需要懷疑的人是誰?想一想自己對誰最有利,那就是最該提防的對象了。


韓非子的理論說到此處,大家是否感受到一陣詭異的陰風吹過?因為這人的負能量也太強了吧?但如果了解韓非子身處的背景:祖國韓國是長期被霸凌的弱國,自己在一個注重辯論的時代有是個不被肯定的結巴。這心理陰影面積之大,也難怪他誕生如此腹黑的學說,但這或許是亂世下的必然產物吧。


從以上的例子,我還是想強調:思想與當下生活密不可分。而《這才是戰國》作者強調闡釋經典的價值,在我來看,也就是讓我們這些處境相同的後人,能在前人有系統的思考當中刺激思考,有機會解開我們思考上的盲區。例如:領導該如何帶領團隊前進?下屬如何合宜展現才華?人在困境中又該如何自處?翻閱歷史,有時我們就在古人身上獲得體悟以及認同,而古老的戰國、複雜的背景、豐富的思考,如今在《這才是戰國》讓讀者們能沒有負擔的認識。

文章資訊
作者 金老ㄕ
刊登專欄 老ㄕ上課了
刊登日期 2018-10-18

文章分類 故事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