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日本,我們總會想到紛紛散落的櫻花、視死如歸的武士、威風凜凜的將軍與高貴堅毅的夫人們。這些印象,總會令人聯想到日本大河劇常描繪的戰國時代,與結束戰國、開啟了江戶時代的德川幕府。
究竟,幕府是什麼?為什麼天皇不能直接號令日本、反而要由將軍來統治呢?
事實上,德川幕府並不是開創幕府的第一人,創立幕府制度的便是八百多年前的源賴朝,當時日本的身分制度相當嚴苛,由天皇與貴族組成的公卿們來統治日本。皇室與貴族互相通婚,生太多孩子的天皇,也把一些不能繼承皇位的孩子降為臣下、賜他們姓氏(天皇是神的後裔,沒有姓氏),讓他們替皇室效勞。
隨著時間演進,一些具有一點點皇室血脈的中下層貴族,拋棄舞文弄墨、風花雪月的公卿生涯,成為開始操持刀槍的軍閥,各有勢力、各自與掌權的高等貴族勾結,逐漸地,在貴族們的內鬥中,天皇大權旁落、威信也一落千丈。
十二世紀末,以軍事實力取得宰相資格、執掌朝政的平氏一族,在壇之浦之戰中,被源氏一族殲滅,天皇與貴族執政的時代正式結束。以武力起家的源賴朝另起爐灶,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執政班子。
形式比人強,天皇只好以「征夷大將軍」的名號賜給源賴朝,讓他的政權就地合法,讓天皇為首、位於京都的「朝廷」,和將軍為首、位於鎌倉的「幕府」維持表面上的和諧。
從此武士集團取得實質的政權,得以對領地發號施令,而「征夷大將軍」也由統領各地軍隊的最高稱號,變為日本的實質統治者,打個比方,大概就是名為國防部長、實際卻做著總統的工作。
在鎌倉時代之後是室町時代,到了十五世紀,幕府威信低落,天下大亂、各地群雄割據,誰還理會天皇跟將軍怎麼想?只有在打仗時要讓自己的征討看來師出有名時,才捧出這兩個神主牌來造勢。戰國的亂世造就武田信玄、上杉謙信、織田信長等名將,也讓出身卑微的豐臣秀吉有機會突破社會階級。
最終,在名將紛紛謝世後,厚積實力、善於隱忍的德川家康一統天下, 1603 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將軍,再一次重建幕府、開啟江戶時代。此時,朝廷只是幕府的附屬品,而吸收了前面幕府失敗的前例、又經歷戰國亂世的德川幕府,開始思考如何強而有力地控制藩國。其中,「參勤交代」就是控制的手段之一。
參勤交代制度,其實就是讓各地的大名(諸侯)一年在江戶、一年在自家領地。這個制度的起源可追溯至鎌倉幕府,效忠將軍的武士前往鎌倉任職,當時被視作是權力、義務關係,以證明你屬於我、我屬於你(誤)。
到了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在他常出沒的地方,建造宅邸讓大名的妻兒居住,充作人質,讓他們一年來一次藉以牽制他們。德川家康的時代仍然沿用,但是採自願制的,到了三代將軍時,融合過去的做法,並以軍役奉仕為目的,讓地方大名有義務為幕府分擔軍務,接受調派與指揮。
從此,參勤交代確立了將軍與大名之間的主從關係,是一種大名們必須執行的義務,主要有兩件事必須徹底執行,其一,大名們定期往返江戶及自己的領地,一年住在江戶為將軍工作、共商國是,當然,在江戶的各大名也不會閒著,需要拜訪將軍及將軍以下的官員,藉此也互相了解領地間這一年的變化。隔年,他們才又千里迢迢地回到自己的領地統領地方事務。其二,是大名們的妻子與繼承人長住於江戶,實為幕府的人質。
日本的參勤交代,經歷幾百年的演變後,各有不同的目的與意義,然而,若類比至台灣,或可比喻為臺灣民間信仰的「進香」,分靈的神像(大名)每隔一段時間回到祖廟(江戶-將軍)拜謁、參加祭典,同時增進兩廟甚至更多廟宇之間的交流,平時則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也努力經營各地方。
參勤交代,除了是將軍、大名或家臣之間的事務,過程中卻也造成意外的影響。最簡單的,就是這些從江戶通往各個領地的路上,都必須設有大名們可以休息的地方。大名也不可能單槍匹馬從領地殺到江戶,他們的行動都有許多家臣跟隨,這些家臣大多把妻小留在家鄉、單身赴任。這麼多的武士們齊聚江戶,在途中,他們都受到了不同風俗的刺激,在江戶,他們也帶入了本鄉的文化,這些都成為江戶時代文化蓬勃發展的沃土。
本文由《新經典文化》贊助製作,特此感謝
人生中,總有一條試煉之路,面對嘈雜反對聲,你卻必須踏上它......
◎ 第 3 屆本屋時代小說賞得獎作
◎ 2015 NHK 時代劇《一路》原著,永山絢斗主演
作者:淺田次郎 (蒼穹之昴、憑神)|譯者:王華懋
幕府末年,黑船駛入江戶灣,掀起搖撼 250 餘年太平盛世的大震盪。在不安的時局中,仍有一群人堅持走崎嶇難行的苦路……
小野寺一路被迫繼承父職,銜命完成參勤交代。毫無經驗的年輕武士,憑藉著唯一的線索家傳《行軍錄》,率眾踏上十二日參謁江戶的不可能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