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從漫畫到電影,男性作家創作的《神力女超人》如何影響美國女權發展

2020-05-04
來源:by Sebastian Vital, via Flickr
收藏

1937 年 11 月 10 日,馬斯頓逮到一個宣傳新書的大好機會,這本勵志散文集的書名是《努力生活》(Try Living)。馬斯頓在紐約的哈佛俱樂部舉行記者會,做出以下宣言:

 

女性的情感發展與愛人能力高於男性兩倍……很明顯,女性將成為未來商界、國家、世界的領袖……我們在接下來一百年,將會看見美國跨入母系社會,這是一個心理層面的亞馬遜國度,而不是實際的亞馬遜。

 

媒體愛死這番言論:「心理學家宣稱 邊緣化的亞馬遜人將在百年後駕馭男性」(《華盛頓郵報》)、「女性當家已成事實」(《洛杉磯時報》)。


同年我們目睹了一個現象誕生:漫畫。


其原型是報紙上的連環卡通,或廉價雜誌的「滑稽連環畫」。多年來,漫畫書都只是一些小商家的促銷手法:花五分錢買一本漫畫,就可以折抵五分錢的店內消費。漫畫這門事業的主控權握在馬克斯威爾.查爾斯.蓋恩斯(Maxwell Charles Gaines)手裡,他察覺到,要是市場夠龐大,就能雇人自創漫畫,進行直接銷售,獨享利潤。


一種全新藝術形式瞬間誕生,這是介於書籍和電影的混合體。蓋恩斯創辦全美出版社(All-American Publications),展開了這項新穎的構想。其他人也趕上風潮,漫畫出版發展蓬勃。許多網站都有把當時的書名、公司、編輯、作者、藝術家記錄下來,他們都是將四〇年代一舉變成漫畫黃金年代的功臣。


1938 年,《動作漫畫》(Action Comics)首度發表超人(第八期,原版書目前市價逾三百萬美元)。1939 年夏季,超人正式從《動作漫畫》畢業,有了自己的漫畫。超人很快就累積數十名對手,其中一個就是《偵探漫畫》(Detective Comics)的蝙蝠俠(在第二十七期登場,現在的收藏家願意砸下逾一百萬美元買下原版書)。一本十分錢的漫畫書大賣百萬本,不管是從不買書的孩子,還是像馬斯頓孩子一樣的小讀者,通通買單。


蝙蝠俠首次出現於《偵探漫畫》二十七期,最初被稱為「蝙蝠人」,後來還有「黑暗騎士」、「世界最偉大的偵探」等其他稱號。(Source:by Bob Kane, via Wikimedia)

漫畫書風潮正好和二次世界大戰同時登場,超人突然變得不像正義鬥士,而是納粹衝鋒隊員。再說,有的教育家亦譴責漫畫書,聲稱太過暴力,甚至有人問:漫畫是法西斯主義嗎?或是一種荼毒孩童思想的卑劣運動?


帶馬斯頓踏進漫畫世界的正是奧麗弗.拜恩,她在《家庭圈》裡將他刻畫成一位能教美國媽媽分辨漫畫優劣的人。拜恩的公式千篇一律:她扮演一名和馬斯頓毫無瓜葛的天真記者,他的角色則是一名優秀心理學家。她引述他的說法,指出超人是完美的典範,發展出「國家力量」並保護「熱愛和平的無辜老百姓」。馬斯頓說,只要內容沒有血腥暴力,漫畫書就沒有問題。


人稱「查理」的馬克斯.蓋恩斯,也力抗那些針對漫畫的批評聲浪。他決定用編審委員制來達到目標,而委員之中必須有一位心理學家。就在此刻,查理讀到奧麗弗.拜恩的《家庭圈》文章,找到了解方。於是他請馬斯頓參與甫成立的 DC 漫畫(《偵探漫畫》的縮寫)編審委員會,擔任心理學顧問。


馬斯頓考慮打造一個截然不同的超級英雄,這位英雄不使用暴力,而是用愛征服全世界。根據一項說法[1],伊麗莎白.霍洛維表示:「沒問題,但這個角色必須是女人。」無論是真是假,馬斯頓剛好落實了他三年前在哈佛俱樂部的說法,女性將成為世界的主人,看來這個發展勢不可擋,也即將發生。他告訴蓋恩斯,他們需要一個超級女英雄,現代版的亞馬遜人


幾年後他將個人經歷和論點寫成一篇文章:〈為何一億名美國人要看漫畫?〉,並刊登於《美國學者》雜誌(American Scholar)。首先他指出可觀的潛在讀者群:兩千三百期日報就有十五億篇連環漫畫,週日報紙的漫畫版則有二十五億篇漫畫。「漫畫成為美國廣大讀者每日三餐的精神糧食。」評論家卻說,漫畫只是給「腦袋駑鈍者的書」。


不,因為漫畫能中肯道出基本的人性層面:「在嘈嘈雜雜的人類意識,迴盪著最原始卻強而有力的迴響……圖片闡述的故事效果遠遠超越文字。」圖片總是如此。隨著現代印刷術的發展,漫畫演進成不再只是詼諧逗趣,也不再只是冒險故事的連環畫:「漫畫的情緒感染力能滿足讀者的願望。」而這就是超人的魅力


但超人有一個問題:他是無敵的,所以不具有真實的戲劇張力。當然,他到處行善,但難道除了他,就不可能給孩子一個更具建設性的模範嗎?

 

就我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漫畫最可惡的一點,就是令人血液凝結的男子氣概。不管男性英雄多強壯,他始終缺乏母愛和溫柔,而對正常孩子來說,母愛與溫柔就像呼吸一樣,是不可或缺的本質。假設你的孩子希望當超人,用他的超凡力量拯救弱者,然而人類幸福食譜裡最重要的成分依然不存在,我說的那個成分就是愛。讓自己變強壯是聰明之舉,慷慨行善更是偉大行為。


漫畫中的男性英雄大多強壯、具有爆發力,但女性總是扮演被拯救的角色。(Source

 

可是從只接受男子氣概的規則來看,溫柔、關愛、深情、迷人會被說成娘娘腔。「哎呀,好娘!」年輕漫畫讀者嗤之以鼻,「誰想當女生?」說到重點了;倘若女性原型欠缺戰鬥力、力量、權力,那麼就連女孩子都不想當女生了。她們不會想當女生,不會想要像好女人那般溫柔順從、熱愛和平,她們脆弱的那一面讓女性的強大特質遭到鄙視。最明顯的補救方法就是打造一個女性角色,這個角色既擁有超人的力量,也具備美麗好女人應有的魅力。

 

馬克思.蓋恩斯半信半疑,過去漫畫也有女主角,但都沒走紅。


「啊,」馬斯頓反駁,「那是因為她們都不是女超人,她們力量不比男性,也不兼具女性魅力和討喜特質。」


「可是,」蓋恩斯說,「女英雄比男性強壯,吸引力應該會扣分吧。」


「不,」馬斯頓回道,「現代男性其實都樂於臣服在女性的石榴裙下,給男性一個比自己強壯的性感女子,讓他們乖乖臣服,他們會心甘情願並驕傲地成為她的奴隸!」


蓋恩斯心不甘情不願地答應姑且一試。「好吧,博士先生,儘管美國報業聯盟全部拒絕連載超人,我還是選擇了他。我願意試一試你的神力女超人,前提是漫畫必須由你本人創作,刊登六個月後,我們會讓漫畫讀者投票決定,是否留下這位女英雄。」


神力女超人在 1941 年 12 月的《群星漫畫》(All StarComics)第八期初登場,馬斯頓掛名顧問心理學家兼作者(使用部分假名:查爾斯.莫爾頓)。在〈神力女超人登場〉的開頭,可以看見一個身著運動靚裝、擺出衝刺姿態的人物。她穿著一件像是美國國旗改良、印有閃爍星星的裙子,手腕有一對手環,皇冠箍住她一頭黝黑色鬈髮。


《神力女超人》(Wonder Woman)的第一本漫畫封面。 (Source:Wikimedia

開頭文字是容易閱讀的大寫字體(加上許多驚嘆號「!」),融合古今,暗示著她和希臘眾神之間的關係,卻完全忽略了在希臘傳說裡,亞馬遜人其實不是希臘人或其盟友,而是敵人的事實:

 

在一個遭到仇恨和男性戰爭撕裂的世界,總算出現一名女子。看在她眼底,男性遭遇的問題和創造的功績不過是孩子的扮家家酒……她的動作敏捷,力量驚人,是最優秀男運動員和最強健摔角選手的一百倍。她不知從何而來……猶如愛芙蘿黛蒂沉魚落雁,又如雅典娜聰穎智慧,擁有墨丘利的速度和赫丘力士的力量,大家只知道她叫作神力女超人。

她居住在無人涉足、只有女性的天堂島。一架飛機在小島失事,公主和她的朋友發現一名受傷的飛行員,將他送到醫院。女王希波呂忒抵達後詢問情況,這名男子的證件顯示,他是美國情報員史帝夫.崔佛。公主負責照料他,最後愛上他,女王向她說明這麼做等同犯下大忌。


以下是亞馬遜女王希波呂忒對公主,也就是她的女兒,訴說的驚人故事!之後的文字變為正常格式,因為要補充的資訊很多。

  

「早在古希臘時期,好幾世紀以前,我們亞馬遜人是世界最強國。在亞馬遜尼亞,女性是統治者,過著風平浪靜的生活。」直到赫丘力士出現為止。希波呂忒有一條愛神愛芙蘿黛蒂贈予的神奇腰帶,她思忖自己肯定不會輸,便向赫丘力士下戰帖。後來她果真獲勝,卻沒想到赫丘力士運用詭計拐走腰帶,將亞馬遜人變成俘虜,以手鐐腳銬約束她們的行動。

 

最後,愛芙蘿黛蒂協助希波呂忒奪回腰帶,亞馬遜人也為自己重新找回自由,搭上尋覓新家的船。但她們今後必須時時戴著手環,永遠銘記男人鑄造的手銬,提醒自己要「永遠與男人保持距離」,而手環亦可當作擋子彈的盾牌。後來她們發現天堂島,那裡「什麼都不缺,沒有疾病,沒有仇恨,沒有戰爭」。腰帶則賦予她們永生。

 

為了遵守她們和愛芙蘿黛蒂的約定,這名美國人不得留下。一面魔法鏡顯露他的世界,「我們不只比男性強壯有智慧,武器更優良,飛機也更先進!」這時還沒有名字的公主透過魔法鏡學到了「所有古今藝術、科學、語言」。

 

希波呂忒在魔法鏡看見史帝夫.崔佛是德國陰謀的受害者,陰謀策劃者是馮.史東,他的同謀有一句拍馬屁的經典台詞:「你的邪惡構想很新潮啊,大人。」現在該怎麼做?希波呂忒詢問愛芙蘿黛蒂和雅典娜的意見,她們告訴希波呂忒,現在世界深陷一片混亂泥沼,因此「勢必努力維繫美國行動與思維的自由」。

 

她們必須把史帝夫.崔佛送回美國,而其中一位族人必須和他一起走:「你最強壯又最有智慧的亞馬遜族人,就是最優秀的神力女超人!」經過各種比武競賽後,答案揭曉,公主就是那一位人選。


劇情已經夠扯了,但還有更誇張的。

 

希波呂忒派出一架隱形戰機送公主出發,最後讓她穿上一套充滿美國風格的服裝,並終於給了她一個名字:「今後你就叫黛安娜,這是你月神教母的名字!」

 

於是神力女超人黛安娜放棄繼承權和永生,離開天堂島,陪著她心愛的男人回到美國,這個她學會保護珍惜並當作自己母國的國家!

對於把目標放在大眾市場的漫畫來說,這個背景故事很不得了(儘管後來經歷多次改編、重啟,和重開機,故事也增添不少其他元素,漫畫歷史學家仍一字不漏將全部細節記錄下來,包括將天堂島改名為新米奇亞,而新米奇亞就是希臘傳說提到的亞馬遜母國)。這個故事可說濃縮了馬斯頓的一生,接下來的冒險故事還有更多著墨。之所以和希臘有所聯繫,要歸因於杭特利對希臘文與希臘文學的喜愛,尤其是莎芙。

 

天堂島猶如伊甸園般無憂、幸福,讓人想起吉爾曼《她鄉》裡的女性社會。最關鍵的是女性主義者帶來的影響,尤其是為兩性平等、生育控制和性解放而戰的瑪格麗特.桑格。倒不是說馬斯頓刻意張揚這些重點,但光是設下規定,讓出身亞馬遜的神力女超人無法結婚就夠了。

 

馬斯頓見識霍洛維養家糊口,同時還得撫養孩子的難處,才安排奧麗弗.拜恩代勞。這在傳統婚姻是絕不可能發生的事,他認為婚姻是種束縛,好比赫丘力士對亞馬遜人的束縛。


而具有多重象徵意義的黛安娜手環,源自他曾看過奧麗弗.拜恩習慣戴的類似手環:手環象徵的是遭到男性壓迫的女性記憶,手環既能保護她卻也代表弱點,因為若是用鏈條將手環綁在一起──請注意:這裡說的比較接近「捆綁」──就會失去力量。手環是她的正字標記,無論是人或神,希臘神話角色通常都具備充滿個人色彩的特質,例如邱比特的箭、雅典娜的貓頭鷹(象徵智慧),或愛芙羅黛蒂的白鴿(象徵和平)。


她的黃金套索是另一個正字標記,這項別名真言套索的工具擁有魔力,能讓套索捉到的人說出真話。其實這個套索就是測謊器,而且比馬斯頓用盡畢生心血研發的測謊機還有效。套索也是捆綁的一種形式──這是他長年著迷的興趣。


傳統漫畫裡,少女常遭反派角色捆綁,淪為落難少女。但在這裡,少女才是捆綁他人的那一位,並用她的真言套索逼對方就範。真相,或是真相的不存在,正是馬斯頓和他的女人們生命裡的關鍵元素。為了推廣自己,馬斯頓樂於扭曲真相,四人過著不欲人知的生活,隱藏他們非傳統的生活方式。


傳統漫畫裡,少女常遭反派角色捆綁,但神力女超人的出現就是要破除這種迷思。

拜恩之所以能待在《家庭圈》工作,是因為她隱瞞了自己就是馬斯頓孩子之母的事實,而神力女超人同樣過著祕密人生:奧麗弗.拜恩與虛構人物威廉.理查「結婚」,成為奧麗弗.理查;神力女超人也不得不隱瞞自己的真實身分。她的目的是在醫院裡照顧史帝夫.崔佛,因此向一名護士買下職業證書,並以護士的名字黛安娜.普林斯從事護理工作。


神力女超人的許多細節,靈感來源都是馬斯頓和他的女人們的一生。伊莉莎白.霍洛維告訴 DC 漫畫,有個很恰當的台詞可以用作天堂島女性吃驚時的口頭禪,就是「看在莎芙的份上!」黛安娜.普林斯/神力女超人有個身材胖嘟嘟、嗜糖如命的好友肯蒂,這點也和奧麗弗.拜恩如出一轍。


故事主題和細節可能只是來自作者的個人記憶和無意識,但是馬斯頓暗中進行一項祕密任務,那就是他希望神力女超人成為「新型態女性的心理宣傳代表,我相信這種女性應該統治世界」。首先,當然要破除尚未掙脫的約束,他文章開頭的卡通畫已清楚說明這個目標,呼應了伍利和桑格的時代。


結果,神力女超人大賣,五個月後蓋恩斯確實做了讀者意見調查,拿她和七位男性角色做比較。她拔得頭籌,以四十倍的票數大勝第二名,獲得了總票數的 80%。正如馬斯頓所述:「讀者票選已道盡他們的想法:『我們喜歡比男性強壯的女孩,她用自身力量幫助他人,真女人的魅力深深吸引我們!』1942 年 1 月,她獨挑大梁,成為繼超人和蝙蝠俠後第三位擁有獨立漫畫系列的超級英雄,自那刻起神力女超人從未停刊[2]


若想瞭解她的影響力,請將時間快轉二十年,跳過女權和神力女超人混沌陰霾的五〇年代,那時她還只是次要角色黛安娜.普林斯。六〇年代,女性主義起身抗爭。思想家和社會運動人士組成威力強大的姐妹會,要求平權、解放、墮胎權,氣勢完全不輸政治和社會革命。


參與人士有舒拉米斯.費爾史東(Shulamith Firestone)、貝蒂.傅瑞丹(Betty Friedan)、葛羅莉亞.史坦能(Gloria Steinem)、蓓拉.阿布札(Bella Abzug)、夏麗.齊頌姆(Shirley Chisholm)等。距當時四十年前首登國會的平等權利修憲案(由 1917 年絕食抗議的艾莉絲.保羅起草,八十歲的她依舊寶刀未老),終於在 1972 年 6 月通過,神力女超人的貢獻不小。


1978 年,國會通過平等權利修憲案, 卡特總統簽署了一項聯合決議聲明,延長批准期限。(Source:Wikimedia

7 月時滿懷期望卻呼聲不高的夏麗.齊頌姆(首位黑人女性國會議員)角逐民主黨總統大選提名人時,神力女超人登上《Ms》雜誌封面。封面上的她在大街狂奔,並搭配「神力女超人當選總統」的口號,雜誌內頁還有一幅原版「神力女超人登場」的拉頁漫畫。


這是令人頭暈目眩的興奮時刻,無奈只是曇花一現。


保守派反擊,女性主義者互相傷害,即使學術界的女性歷史進展迅速,女性主義卻停滯不前。激進分子指控溫和派共謀,破壞女性社會運動,但就在群起憤慨之時,吉爾.露波指出一個重點:「若你是個擁有隱形戰機的亞馬遜人,哪裡還需要意識抬頭和薪資平等?」


不過她還是堅持下去了。七〇年代的神力女超人電視影集讓女星琳達.卡特一炮而紅。儘管後來想方設法讓神力女超人起死回生的電視影集和主題電影都慘敗收場,但她依舊是指標性的精神人物。2016 年,神力女超人首度亮相後的七十五週年,歐盟宣布她是女性與女孩賦權的榮譽大使。但神力女超人同時也是由男性創作、穿著美國國旗的性感大胸海報女郎,因此也引起響亮的抗議聲浪。


然而,任何身分或抗議都比不上神力女超人的重要性。琳達.卡特本人站出來,為她永遠青春的分身說話,宣稱神力女超人是「女性力與美、關愛與智慧」的和平象徵,現在她依舊是女性楷模,就和她當時告別天堂島和亞馬遜過往時一樣。


同年她躍上大螢幕,在《蝙蝠俠對超人》(Batman v. Superman)短暫現身,為她 2017 年的賣座個人電影暖身。我寫到這裡的同時,神力女超人的將來看似穩如泰山,而她源自希臘神話的雅典娜──亞馬遜公主的錯誤傳言,恐怕也難以撼動

 

本文摘自好讀出版《亞馬遜:古代女戰士的真實傳奇》
她們才是真正的戰鬥民族!
神力女超人的起源,全盤解密
亞馬遜人不只存在於希臘神話,她們是中亞的斯基泰人,也是南美洲的部落女戰士,還是超級英雄神力女超人。
亞馬遜人堅強、美麗、獨立,既是男人的敵人,也是他們的愛慕對象。在本書的十二個章節裡,約翰.曼引用多方資料,從神話、歷史文獻、考古學研究、新聞事件,到親身採訪與漫畫分析,一一探尋從古至今、各個文化的亞馬遜人。

 

[1]摘自瑪格麗特.蘭姆(Marguerite Lamb),刊登於 2001 年秋季號的波士頓大學校友雜誌的〈神力女超人是誰?〉(Who Was Wonder Woman?)。


[2]威廉.馬斯頓得到小兒麻痺症,於 1947 年與世長辭。瑪裘莉.杭特利於 1986 年過世,奧麗弗.拜恩和伊莉莎白.霍洛維餘生同居。拜恩於 1990 年逝世,霍洛維則是 1993 年。他們的同居祕密以及在神力女超人創作裡扮演的角色,一直要到 2014 年吉爾.露波發表研究後才首度曝光。

文章資訊
作者 約翰.曼(John Man)
譯者 張家綺
刊登日期 2020-05-04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