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武衛軍:清朝對抗八國聯軍的最後王牌

神奇海獅 2017-08-26
收藏

西元 1898 年,戊戌年。

 

光緒皇帝在 6 月 11 日頒布《定國是詔》,宣佈戊戌變法閃亮登場後,才不過短短三個月,就已經把守舊派全部惹毛。就在光緒皇帝前往頤和園面見慈禧太后的隔天,光緒皇帝便賜給自己的親信軍機四章京一封衣帶詔:「朕位幾不保,命康與四卿及同志速設法籌救。」

 

18 號夜晚,四章京之一的譚嗣同前去尋求袁世凱的支持。在當時清朝所有將領裡,只有袁世凱曾長期駐兵朝鮮,知道國內外的形勢,也主張變法。譚嗣同要袁世凱念在皇上待他恩重如山的份上,輔保皇上、取得大權,「清君側、肅宮廷」。袁世凱當時還對譚嗣同保證勤王,然而短短兩天後,他便搭乘火車前往天津面見一人—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榮祿,這次會面決定了光緒和整個清朝的命運。
 

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榮祿

榮祿一直都是慈禧太后的心腹之臣,一得知新黨可能武裝政變的消息,立刻搭乘火車進入北京。當天晚上,舊黨在頤和園內開起御前會議,決定先發制人,先派出聶士成的武毅軍進駐天津近郊,防備袁世凱軍隊進京;再將甘肅團練調往京師,保衛北京;最後楊崇伊前往頤和園恭請太后訓政。等到證據作實後,慈禧太后在當天晚上離開頤和園前往大內,將光緒皇帝囚禁於瀛台後自己重掌大權,並出動 3000 士兵在全城搜捕維新派人士。

 

歷史上有名的戊戌政變即將發生。

 

這場政變除了皇帝被關、新黨失勢、康有為跑到慕尼黑喝啤酒以外,最重要的便是經此大變後,慈禧終於體認到中央的八旗、綠營早已腐朽,根本無法擔負現代戰爭的任務,中央必須擁有一支直屬京師的精銳新式軍隊。「武衛軍」就在這樣的情勢下誕生了。

 

政變過後一週左右,有功的榮祿便從北洋大臣升任軍機中樞,管理兵部事務、節制北洋各軍。在當時的華北地區上共有四支軍隊,都各有自己的防區與歷史淵源,彼此間也互不統屬。

 

為了彌補這個缺陷,練兵大臣榮祿將原本駐防在蘆臺、薊州、山海關與天津小站的四支舊軍隊整合起來,命名為前、後、左、右軍,最後再加上一支自己親領的中軍,並組成了華北地區軍力最強的一支新式隊伍:武衛軍。根據榮祿的說法,整併軍隊有其好處:「互成犄角,平日分防各要隘,一經徵調,則大軍雲集,無秦越漠視之分、自可收指臂相聯之效。」

 

在武衛各軍裡,裝備最新、訓練最優良的就是聶士成的武衛前軍,和袁世凱的武衛右軍。

 

聶士成,1836 年出生於安徽合肥,26 歲的時候加入平捻清軍,從此以後就因軍功光速升遷:同年 8 月加五品頂戴;隔年賞戴藍翎、幾個月後又換成花翎並晉升參將;三年後晉升副將;等到五年後的 1868 年(順帶一提,這時他才 32 歲)就升任總兵、賞一品封典。

 

不過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甲午戰爭之後,聶士成便奉旨仿照德國營制,以武毅軍與功字營為骨幹,並從直隸駐防軍中選練馬步隊 30 營。等到 1899 年,聶士成的武衛前軍已是最受到清廷重視的新式軍隊之一,該軍聘用德國教官,全套德式裝備,並且使用最新銳的 K98 毛瑟步槍、馬克沁機槍等。而袁世凱的新軍則完全依據當時(1890 年代)德國最新步兵師編制,除了步兵隊以外,還有砲隊、馬隊、工程隊、輜重隊,使用的也是德式裝備。
 

聶士成

在整編完成之後,清廷總算也有一支直屬自己的精銳勁旅,可以不須仰賴各省地方軍隊了。

 

而武衛軍成軍後,第一個任務就是打擊義和團。

 

1899 年,號稱神功附體、刀槍不入的義和團在山東開始迅速成長,袁世凱奉命前往山東剿拳。袁世凱對義和團所號稱的種種神力半信半疑,充滿了實驗精神的他採取了最簡單粗暴的做法:抓個人來開個槍就好了啊!朝著被找來的大師兄開槍之後,想不到結果竟然是「刀槍皆入,與常人無異」。看到結果的袁世凱立刻斷定,整個義和團皆是妖言惑眾,如不強力清剿,則必將誤國。

 

然而朝廷以毓賢為主的一幫權貴,決心利用義和拳作為排外的手段。才署理山東巡撫 15 天後,袁世凱就接連遭到七次彈劾。接著又頒布上諭:「不准強硬勦辦,只許切實開導。」6 月 16 日御前會議上,更決定了用拳抗洋的政策。「即著責成剛毅、董福祥,一面親自開導、勒令解散;其有年曆精壯者,即行招募成軍,嚴加約束。」由暗撫改為明招,武衛軍的歷史任務正式從「剿拳」改為「抗洋」。

 

武衛軍的第二項、也是最後一項歷史任務,便是對抗八國聯軍。

 

其實不管從什麼標準來看,武衛軍在清末都算得上是一支實力強大的現代化軍隊。尤其是聶士成的武衛前軍和袁世凱的武衛右軍,無論是武器上還是編制上皆採用當時陸軍大國德國的標準配置。但它的問題在於一成立就馬上得越級打怪,不但得一次單挑俄德法美日奧義英八國軍隊,還要一天到晚被先前的敵人義和團扯後腿。
 

護送慈禧回宮的武衛軍

1900 年,一個宣稱自己是來當皇帝的道士突然來到北京,還對端王載漪大推義和拳的忠勇神術。

 

「請倚靠他們來消滅洋人吧!」道士說。

 

半信半疑的端王就把義和拳請到家中。想不到公開獻技之後,立刻就把一幫守舊大臣如大學士徐桐、戶部尚書崇綺唬得一愣一愣,立刻手刀奔到慈禧太后面前請他們來京,「以備大用」。結果詔書下來的短短兩天內,數萬拳民海浪一般的淹往京城「勤王」。他們以「扶清滅洋」為口號,到處殺害外國人及中國的基督徒,燒教堂、拆電線、毀鐵路,搗毀一切外國來的東西,對任何使用洋物的中國人都冠以「二鬼子」的稱呼抓住就殺,並且開始圍攻東交民巷的外國使館。

 

各國使館見此情況大駭,紛紛築起防禦工事抵抗。6 月 10 日北京使館對外通訊斷絕,當時正在天津的各國領事因此決定組成聯軍。天津外海各國海軍開始集結,37 艘外國軍船艦皆備,要求大沽守軍交出砲台,否則就採取武力進攻。

 

6 月 16 日砲戰開始,兩者互轟將近 5 個小時後,大沽砲台陷落。緊接著,就是武衛前軍聶士成領導的天津保衛戰了。

 

客觀的說,在整個天津保衛戰中,武衛前軍的表現其實是可圈可點的。外人這樣評論道:「中國兵雖然跟海水一樣多,但其實沒什麼好怕的;唯一真正恐怖點的還是聶士成的軍隊。這一群瘋子每次都跑在別人前面還有進無退,用槍砲轟他們,前面倒下了後面又衝上來,有沒有搞錯啊???」(華兵雖眾,皆不足為慮,所可畏者,聶軍門所部耳;蓋聶軍有進無退,每為各軍之先,雖受槍砲,前者薨,後者又進,其猛處誠有非他軍可比擬者。)

 

6 月 17 日,直隸總督裕祿親自指揮武衛前軍發起進攻,準備一舉攻下天津外國租界。租界內聯軍匆忙應戰,在車站天橋地帶架設大砲,但是馬上就被武衛軍轟爆。俄軍將近百人傷亡,法租界幾近全毀,硬是逼得租界聯軍躲在堡壘內。

 

租界聯軍久攻不下,而大沽港外聯軍又源源不絕登陸。在大沽與租界兩地聯軍夾擊、包圍武衛軍的情勢下,武衛軍仍然奮勇抗戰,聶士成也因而悲痛的說:「我唯有盡力報國已耳。」

 

然而就在這種局勢下,清廷內部的守舊大臣仍將奮勇抗戰的功勞歸給義和團。直隸總督裕祿雖然親眼目睹武衛軍英勇奮戰,但因為害怕得罪朝中親貴,竟然不敢向朝廷直言。之後義和團更造謠聶士成通敵,聶士成不但無賞、反而遭清廷降旨責怪,悲憤交加的聶士成因此說出:「上不諒於朝廷,下見逼於拳匪,非一死無以自明」,全軍士氣跌落谷底。

 

就在苦戰一個多月後,7 月 19 日天津城終於失陷。

 

八國聯軍以後,武衛軍分別遭到裁撤或改組等命運,就這樣漸漸淡出歷史舞台。

 

這支勁旅雖然只存在兩年多,但在清末軍事史上仍留下許多不朽的身影。聶士成為國犧牲後被追贈為太子少保,並在天津建祠以供後人瞻仰;而他當年犧牲的地方八里台橋也被改名為聶公橋,在橋的旁邊豎立著一尊聶士成跨馬英姿的雕像。兩旁聯語,也許就是他一生最好的註解:

 

「勇烈貫長虹,想當年馬革裹屍,一片丹心化作怒濤飛海上;」

 

「精忠留碧血,看此地蟲沙歷劫,三軍白骨悲歌樂府戰城南。」

文章資訊
作者 神奇海獅
刊登專欄 有問題要跟海獅說
刊登日期 2017-08-26

文章分類 故事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