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臺灣市面上有關當代新疆問題的書籍並不算太多。自 2007 年王力雄的《我的西域,你的東土》出版後,就沉寂了一陣子。[1] 近四年來數量開始有所增加。例如 2014 年出版劉學銚的《正視紛爭下的新疆問題》、二書,[2]以及 2016 年出版的霍爾.唐日塔格的《東突厥斯坦:維吾爾人的真實世界》等。[3] 如今本書《躁動的新疆,不安的維吾爾》面世,臺灣讀者又多了一個新的選擇。
本書作者尼克.霍史塔克為記者兼作家,曾經在新疆居住與採訪長達十餘年。在本書中,他利用了自己採訪許多新疆人所得的第一手材料。作者剖析了由於國際地緣政治的情勢改變(主要是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外交政策的轉向),加上中國政府的宣傳,使得維吾爾族在中國與國際間的公眾形象在過去 20 年內,從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或是受壓迫的少數民族,變成了一個追求新疆分離主義的恐怖份子形象。而這樣的討論使得維吾爾族生活與文化發展條件不斷惡化的情況,被國際媒體鋪天蓋地的恐怖主義論述與報導所掩蓋。
作者強調我們必須將維族人出於維權與社會經濟不平等上所做的抗議,跟所謂伊斯蘭恐怖主義的暴力行為做區分。維吾爾族並非天生就是憎恨中國政府的少數民族。
作者在書中對新疆與維吾爾族的背景進行概述,並且探索了形塑維吾爾族歷史與民族認同的主要因素。但他對於古代新疆與維吾爾歷史並未著墨太多,自準噶爾汗國與清朝統治才開始談得比較細緻。作者指出從八世紀維吾爾(當時稱回紇、回鶻、後來又稱畏兀兒)作為人群或國家的稱呼起,這些人就缺乏統一的族群起源與文化認同。
他們信奉摩尼教、佛教、甚至薩滿教,使用粟特文字母,這些都與今日信奉伊斯蘭教與由突厥民族為主所構成的維吾爾人大不相同。這些因素直到十五世紀初才存在於新疆地區。
然而後來控制今日新疆地區的準噶爾蒙古自十七世紀起開始興起,並在十七世紀後期征服了塔里木盆地與吐魯番地區。他們將一部分居住在塔里木盆地西部的人群遷往伊犁河谷開墾,這些人被稱為塔蘭奇(Taranchi),意為農夫。後來這些人的後代也認為自己是維吾爾族。後來在十八世紀中葉,準噶爾汗國被清朝所滅,清朝控制了天山南北路。後來在十九世紀六○年代,所謂「阿勒提沙爾」(Altishahr,意為六城,至於是哪六城則尚有爭議,基本上是南疆的綠洲城市)的稱呼也開始興起。
1865 年來自浩罕汗國的阿古柏佔領了新疆,清朝派左宗棠率領湘軍於 1878 年收復新疆,後來清朝才建立新疆省。但是此時維吾爾仍舊未成為當地人民的自稱。一直到 1921 年才成為蘇聯境內新疆突厥穆斯林的自稱,並且在後來盛世才主政下採用蘇聯的民族分類,於 1930 年代中期維吾爾作為一個現代民族才被廣泛接受。而東突厥斯坦作為新疆的另一個稱呼而廣為人知,則是要拜 1933 年與 1944 年兩度成立的東突厥斯坦共和國所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 1955 年成立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此維吾爾族與整個新疆連結在一起,成為「自古以來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共在新疆建立了生產建設兵團,招募了許多漢族人前往開墾新疆,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許多漢人遭受衝擊而逐漸離開新疆。維族人的不滿在改革開放後才爆發出來。
1990 年的巴仁事件、1997 年的伊寧二五事件、2009 年的烏魯木齊七五事件,然後是 2013 年與 2014 年在北京、昆明與烏魯木齊所發生的暴力事件。然而這些事件是否都能夠視為暴力恐怖主義分子滋事,意圖分離新疆,或是如世維會所言是爭取新疆獨立,反抗中共的統治,作者其實是持保留態度的。
他強調應該從改革開放後區域開發不平衡,以及城鄉與貧富差距的加劇等社會經濟因素,以及政府對維吾爾宗教文化的壓制等角度去理解這些事件。而且目前我們對於這些事件真相的了解還是相當破碎,其中的內容可能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複雜許多。
書中還介紹了兩個挑戰中國政府新疆政策的維族人:一位是恩維爾.土赫提,他揭露了中國政府在新疆維族聚居地進行核武測試造成維族人罹癌比例高漲的情況;另一位是熱比婭.卡德爾,曾經是中國最富有的女性企業家,後來流亡海外,當選為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主席,並且曾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這兩位都被迫離開故土,流亡海外,付出了不小的代價。特別是第一位恩維爾的經歷,作者的第一手採訪讓我們得以對他的背景與心境有更細緻的了解。
本書也運用了許多海外新疆研究者的新近成果,這點也讓我印象深刻。在本書出版後,海外新疆學界也陸續有新的成果問世,例如本書中引用過的澳洲國立大學歷史系高級講師布戴維(David Brophy),他的新書《維吾爾民族:俄中邊疆的改革與革命》已經問世。[4]該書的特點在於透過對中、蒙、俄、土四方材料的廣泛使用,把當時的跨國突厥系穆斯林社群網路,以及這個網路在形塑維吾爾民族過程中的作用加以說明,有助吾人從跨國的綜合角度對這段歷史有整體認識。
另一本值得注意的是美利堅大學歷史系副教授鄭智明(Justin M. Jacobs)的新書《新疆與現代中國》。[5] 該書從民國時期治理新疆之漢人官員的角度來探討現代中國政治史。從早期楊增新治理新疆不考慮民族因素,而僅僅著重於政治忠誠與文化認同,到後來盛世才受蘇聯影響引入少數民族識別政策,試圖拉攏境內突厥穆斯林,再到後來國民政府統治時期提出支持民族自決的進步立場,說明這些統治新疆的漢人官員如何回應突厥穆斯林的民族主義主張。
但是作者指出這些中國官員也是受到蘇聯援助的東突厥斯坦共和國(即中共所稱的三區革命)所影響。由於蘇聯支持民族自決,刺激國民政府提出更加激進之支持民族自決主張,作者稱這種情況為當時全球族群政治的軍備競賽(global ethnopolitical arms race)。另外作者還討論了流亡臺灣的新疆省政府,也是一大亮點。本書有助於我們理解民國時期新疆民族政策的演變及其國際背景。
綜上所述,本書為新近討論當代新疆問題的佳作,試圖在充滿極端政治立場中的討論,尋求第三條路。作者以親身採訪為主,配合最新學術成果,來敘述新疆與維吾爾族的歷史背景與問題癥結,對於當代新疆少數民族歷史人權與政治議題感興趣的讀者而言,本書會是個很好的入門指南,千萬別錯過了。
[1] 王力雄,《我的西域,你的東土》(臺北:大塊,2007)。
[2] 劉學銚,《正視紛爭下的新疆問題》(新北:致知學術出版,2014);《新疆暴恐活動真相》(新北:致知學術出版,2014)。
[3] 霍爾‧唐日塔格,《東突厥斯坦:維吾爾人的真實世界》(臺北:前衛,2016)。
[4] David Brophy, Uyghur Nation: Reform and Revolution on the Russia-China Frontier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6).
[5] Justin M. Jacobs, Xinjiang and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 (Seattle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16).
新疆」,如何「被」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地圖上的「新疆」,
意思其實是「新的疆域」。
是什麼時候新增的疆域?
又是怎麼來的?
她的另一個名字:「東突厥斯坦」,
為什麼在中國是個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