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在菲律賓,他們是這樣選總統和副總統的

賴奕諭 2016-08-26
收藏
你知道嗎?菲律賓的總統和副總統雖然可以搭檔參選,選民卻必須要分開投票給他們,而他們甚至不見得能夠一起選上。

和臺灣同樣在今年舉辦總統大選的菲律賓,選前選後風波不斷。


就算對於菲律賓不甚瞭解的人,也多半可以從媒體上,知道新任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一些駭人聽聞的高壓治理方式,尤其他的掃毒手段。相較之下,新當選的菲律賓副總統,好像就沒什麼人關注了。


其實,這位名叫羅貝多(Leni Robredo,漢名林麗妮)的菲律賓副總統,也是個非常有性格的人,即便和杜特蒂相比也不遑多讓。她的團隊在正副總統就職典禮前夕,公開宣布將舉辦自己的副總統就職儀式,地點甚至選在馬尼拉最窮困的村落。杜特蒂在選前,不斷強調自己並非如其他候選人多半出身於政治菁英家族,而他絕對會是站在底層人民的角度思考,羅貝多這一招,無疑是要與總統杜特蒂互別苗頭。

 

Posted by Leni Robredo on Monday, May 30, 2016
菲律賓新任副總統羅貝多

除此之外,兩人從確定當選、一直到就職典禮當天都避不見面,要到就職儀式以後,才安排公開的會晤,引起外界諸多揣測及耳語。這樣讓人匪夷所思的劇碼,全是因為菲律賓正副總統的選舉制度設計才有這樣的可能。


在菲律賓總統大選中,總統與副總統是分開投票的。這樣的制度設計,讓選舉結果更加讓人難以捉摸,人們看待副總統候選人的態度,當然也會與臺灣大相逕庭。


腦筋動得快的人可能立刻會想到,這種制度設計,讓菲律賓的總統和副總統可能是來自不同的政黨或勢力。羅貝多和杜特蒂就是如此。因為兩個人的政黨不同,羅貝多在競選期間,曾經大力批評杜特蒂過去擔任達沃市長期間的作風與政策,到了選後,她只好尷尬的改口,宣稱將全力支持總統的一切決策。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制度,都要拜從 1970 年代開始,在菲律賓實施長達十四年戒嚴的馬可仕前總統所賜。當時馬可仕為了獨攬大權,確認他能夠擔任總統,不僅去除掉總統的連任限制,還廢除了副總統的職位。


一直到 1986 年,菲律賓人民力量革命(EDSA Revolution)之後,繼任的總統柯拉蓉才有機會重新起草新憲法,將總統任期由四年延長為六年,但不得有連任機會。除此之外,憲法也恢復了副總統一職。不過,為了讓副總統足以制衡總統,在選舉的時候,它是獨立選舉、分開投票。就這樣,菲律賓的總統和副總統,開始一直是分開選舉的狀態。


其實,印尼也曾經有段時間採取總統與副總統分開選舉的制度,不過最後卻因為容易造成政局的不穩定,而修改掉這個制度。而類似的制度,在菲律賓從 1980 年代延續至今,當然也造成了不少問題。例如前面提到的總統柯拉蓉,就和搭檔的副手羅慕斯不合。原因是,軍人背景出身的羅慕斯看不起毫無政治經驗的柯拉蓉,並認為自己在革命過程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菲律賓第12任總統 羅慕斯 (Source: wikipedia)
菲律賓第12任總統 羅慕斯 (Source: wikipedia)

後來羅慕斯當上總統以後,他也同樣對搭檔艾斯特拉達不以為意。一方面羅慕斯認為,自己從美國西點軍校畢業的學經歷,遠比這位副總統來得亮眼,另一方面,他當時競選總統的得票率僅有 23.5%,遠低於艾斯特拉達的 33%,也讓他為此心生怨懟。


而今年菲律賓的選舉中,同樣有前任總統與前任副總統鬩牆的戲碼。甫卸任的前總統艾奎諾,在選前屬意當時擔任任內政部長的羅薩斯接任他的總統大位。然而,前任副總統比奈也想要爭奪總統這個位置。


面對這樣的局勢,擔任副總統的比奈,竟然從去年開始,便公開抨擊艾奎諾政府並未真正改善貧富差距,只照顧少數菁英階層與既得利益者,並表示自己將以反對黨領袖的身份和人民站在一起。但總統艾奎諾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菲律賓政府在競選期間,便開始著手調查比奈從前擔任地方首長期間收受回扣、不當獲利的相關指控。不只如此,擔任馬尼拉馬卡蒂市市長的比奈兒子,也被質疑涉入賄賂的案件而遭起訴。比奈認為這一連串的事件完全是政治迫害。


也因為正副總統是分開選舉的關係,今年大選的開票過程中,菲國許多媒體在預測,不同的副總統候選人若是當選以後,和總統杜特蒂的關係會變成怎麼樣,又對政局會有什麼的影響。這對於早已習慣正副總統綁在一起選舉的臺灣人來說,或許是有點難想像的。


其實,菲律賓在正副總統選舉制度設計的不同,說明民主不是一套完善的制度,原封不動的移植到世界各地去實踐。因為不同地區或是國家的歷史脈絡、社會文化,民主也會出不同的在地化風貌。透過菲律賓的例子,我們是不是也能重新思考自己對民主的想像呢?

 

在馬尼拉的生力啤酒為。 (Source: wikipedia)
在馬尼拉的生力啤酒為。 (Source: wikipedia)
說到抗爭,說到革命,一般人腦中立刻浮現的往往是烈士們慷慨激昂、大義凜然,甚至是從容就義的身影,也因此提到抗爭音樂,我們總很容易用前述的印象去想像這些歌曲應該就是直指社會的不公不義,同時亦擔負著宣揚議題、凝聚共識與教化群眾的重大責任。

然而,「抗爭」那隱而不顯的特質──溫柔,卻極其容易為激昂的政治行動與意識形態所掩蓋,使我們難以發現那些慷慨堅韌都是由溫柔中而來。抗爭者從來都不會只是「抗爭者」那樣冷冰冰的形象,不過就是有血有淚的一般人罷了。我嘗試以這樣的關懷帶著大家認識菲律賓戒嚴與共產黨抗爭的那段歷史,看著那些過往是如何形塑成為今日的菲律賓樣貌。

▌主講人:賴奕諭 (台大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自由撰稿人,長期關注菲律賓相關議題)
▌時間:11/08 (三) 7:30-9:00PM
▌地點:三創生活園區11樓 (台北市中正區市民大道三段2號11樓) ▌票價:150 元
▌報名:https://goo.gl/m7kK1Q

※ 訂閱故事「瞰海旅行號」以上方案會員免費入場:
https://pressplay.cc/storystudio.tw

有任何關於活動的問題,可洽客服窗口:imobert@storystudio.tw
 
文章資訊
作者 賴奕諭
刊登日期 2016-08-26

文章分類 故事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