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南光照北埔:跟著攝影師,追尋臺灣客家文化古城的光影

2023走讀臺灣經典路線,在走讀之間再次認識臺灣
崔文馨 2023-11-10
說服鄰居宋大叔時,鄧南光曾不經意的回覆:「日本製相機才會將人的靈魂偷走,而他手上這牌德國萊卡不會。」在無意間流露了他對日本殖民的反抗思想。
收藏

📍新竹場-南光照北埔
主講:胡長松


走讀路徑:山城旅人民宿→鄧南光故居→北埔慈天宮→鄧南光影像紀念館→姜家天水堂古厝→金廣福公館→姜阿新洋樓

 

北埔街頭

在《南光》一書中,小說家朱和之以鄧南光的故事,帶領讀者探索寫真術初生與現代性的議題。鄧南光,本名鄧騰輝,出身於北埔的客家人。日本時代臺灣最具代表性的攝影家,留下了大量的作品,以他的眼光,記錄下了時代。這條經典路線以北埔公車站為起點,由作者朱和之親自帶領參加者走訪同樣在臺灣客家歷史上極具代表性的天水堂、金廣福公館和姜阿新洋樓,以及北埔重要的信仰中心慈天宮。

 

走入北埔,朱和老師之以一樁攝影軼事揭開了今天走讀的序幕,在他分享的第一張照片中我們看到了一位莊重的男性肖像圖,照片中的主角是鄧南光的鄰居宋大叔,有趣的是,本來以攝影機會拍出人的七魂六魄為由,而不願照相的宋大叔,在鄧南光親口保證下,成為照片主角的三個月後不巧過世了。
 

朱和之老師以鄧南光的攝影作品引領大家走讀北埔

這樁引人發笑的故事,發生於 1944~1945 年,西方現代性進入臺灣已超過50年的時間,攝影這件事也早在 1920~30 年代就傳入了臺灣。但像攝影這樣象徵著現代與科技的事物,卻因為人們的未知,竟把它與迷信、巫術劃上等號,背後隱含的訊息是,西方現代性漸進式地進入臺灣的社會。也就是說,新事物傳入後是慢慢地滲入生活,而非一夕之間改朝換代,因此現代性與前現代性是不斷交錯的過程。

說服鄰居宋大叔時,鄧南光曾不經意的回覆日本製相機才會將人的靈魂偷走,而他手上這牌德國萊卡不會,這日常對話卻潛意識的展現了鄧南光對於日本殖民的反抗思想。

 

來到北埔街與城門街的交會處,一個平凡無奇的十字路口,曾經有座城門矗立在此。當時的西門不只是作為防禦安全的存在,更是象徵了生與死的界線,因為在城門往西望的方向,有座開基義友塚安葬著諸魂。往生者必須葬在城門外,是流傳在北埔不成文的潛規則。從前的北埔是座被莿竹環繞的城,它的出現與計畫性的規劃有關。在新竹建城之後,隨著漢人不斷地向外開墾,侵犯到原住民的領域而發生了衝突,當時的行政首長下令請姜秀巒等人籌組「金廣福墾號」,這個墾號的出現,也正是北埔城出現的始末。

 
北埔街與城門街的交會處
1931 年是鄧南光從日本留學回來奉命結婚的那年,也是北埔躍上世界舞臺的開端。同年的九一八事變促使了滿洲國的成立。滿洲國和臺灣山中的小城北埔看似毫無關係,卻深深地影響著這座城市的興衰:國內貿易的關稅減免促使了製茶葉產業的起飛,也造就了《茶金》中的黃金年代,開啟北埔膨風茶的外銷之路。朱和之說道:「當你把在地歷史放進巨大的世界脈絡來觀看時,你會發現很多有趣的事。」一切因果環環相扣,無法切割。

 

作家朱和之以一楨楨老照片貫穿整個走讀,對每張照片背後的故事如數家珍,企圖還原每一個細緻履跡,帶領大家回到臺灣寫真術初生的迷人年代,透過視覺影像追索鄧南光的生命歷程,思索攝影作為現代文明,與社會、科學、政治等多種面向的深刻影響與互動,親身踏查歷史現場有著更深刻的體會。而每一幅懸掛在過往柑園裡的老相片,正等待我們細細解讀其中蘊含的時代風貌。
 

朱和之老師與參加走讀團員在姜阿新洋樓前合照

核心文本:
《南光》

講師介紹:

🔍朱和之

本名朱致賢,一九七五年生於臺北。著有長篇歷史小說《風神的玩笑──無鄉歌者江文也》、《逐鹿之海──一六六一臺灣之戰》、《樂土》、《鄭森》,歷史隨筆《滄海月明──找尋臺灣歷史幽光》,小說《夢之眼》、《冥河忘川有限公司》,音樂人物傳記《指揮大師亨利‧梅哲》,編著有《杜撰的城堡──附中野史》。以《南光》一書榮獲羅曼‧羅蘭百萬小說賞;曾獲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歷史小說首獎,為該獎創設六屆以來第一位首獎得主。

 

2023 年走讀臺灣經典路線【閱讀風土,以書帶路】

回歸「走讀臺灣」的本質,圍繞族群與文化的混合、在地與世界的鏈結以及人文與山海的互動三大主軸,以此凸顯臺灣文學與文化的特色。現在就跟著書本出發,在風與土、山與海、走與讀之間,再次認識臺灣。

文章資訊
作者 崔文馨
刊登日期 2023-11-10

文章分類 副刊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