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在地作家曹銘宗,帶路海產的雞籠:從海鮮文化到海洋文化,創造人與海洋共存的社會

2023走讀臺灣經典路線,在走讀之間再次認識臺灣
2023-07-05
(攝影:崔文馨)
收藏

📍基隆場-海產的基隆
主講:曹銘宗


走讀路徑:見書店→基隆廟口→仁愛市場→忠二路→孝三路→基隆火車站北站


臺灣四面環海,自然歷史與海洋有密不可分的連繫,基隆市街上的古樸廟宇、城隍、媽祖、開漳聖王,無一不證明著基隆當時曾為漢人移民新天地的痕跡,先後停泊的各種族群為這塊土地堆疊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從十七世紀歐洲人從海上來到基隆,直到日治時期的建設為日後國際商港的地位奠定了基礎。

基隆
(攝影: 崔文馨)

 

基隆的發展更是與海產、漁業文化息息相關,是許多海產美食餐廳的集勝地。

海鮮料理對於生長在島嶼上的我們肯定不陌生,從夜市小吃到婚宴料理處處可見,但問到我們對「海產」究竟了解多少,這個答案或許就沒那麼肯定了。
 

本場次活動由作家曹銘宗老師的開場講座揭幕,在走進《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台灣海產的身世》這部文本之前,老師為我們解釋臺灣身為富饒漁場的秘訣:黑潮、夏季西南季風的南海暖流、冬季東北季風的北方大陸沿岸寒流;曾經的北部重要遠洋漁業基地「正濱漁港」、如今的北部最大批發漁市「坎仔頂」正是因為這些幕後功臣登上眾人的視野。

 

作家曹銘宗以文本開場,介紹臺灣海產文化(攝影:崔文馨)


以『臺灣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的提問為開端,曹老師講述了當初寫書的初衷:海鮮文化是正常飲食文化,吃魚更不是錯誤,魚類不是永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在忽略漁業永續、海洋保育、人類濫捕的情況下「海鮮文化汙名化」的現象日趨嚴重,魚類資源快速枯竭正是源於人類對於海洋文化缺乏了解,因此希望從有趣的海鮮語言學,認識海產的前世今生,進而建立海鮮文化、海洋文化甚至是海產文創,創造人與海洋共存的社會。

 

作家曹銘宗駐足於基隆廟口,介紹在地飲食特色(攝影:崔文馨)


 

位於愛三路的仁愛市場,是在地人頻繁往返的美食廚房(攝影:崔文馨)


 

核心文本:

《一午二紅沙,三鯧四馬鮫:台灣海產的身世》

講者介紹:

🔍曹銘宗-基隆人,現任作家、講師,兼任導遊,關注台灣庶民的語言與文化,致力台灣歷史的史普寫作。出版多部與台灣歷史文化、民俗、語言、人物之著作,包含《蚵仔煎的身世》、《吃的台灣史》以及首部歷史小說《艾爾摩沙的瑪利亞》。

 

 

2023 年走讀臺灣經典路線【閱讀風土,以書帶路】

回歸「走讀臺灣」的本質,圍繞族群與文化的混合、在地與世界的鏈結以及人文與山海的互動三大主軸,以此凸顯臺灣文學與文化的特色。

現在就跟著書本出發,在風與土、山與海、走與讀之間,再次認識臺灣。

文章資訊
刊登日期 2023-07-05

文章分類 副刊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