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為了解決隱藏在戶外便溺中的巨大危機,印度政府蓋了一億間廁所⋯⋯問題解決了嗎?

南南之隅 2020-07-27
2016 年的調查顯示,印度有 47 %的人家中沒有廁所,卻有更多人擁有手機(圖片來源:Jorge Royan/ CC-BY-SA-3.0 )
收藏

對公廁習以為常的台灣人,能想像生活在一個四處都是便溺的環境裡嗎?在西方國家,公廁數量少,還往往得付錢,導致諸多大城市都瀰漫著尿騷味。而到南亞的印度,廁所簡直是一項魔幻的議題了!究竟為什麼印度人這麼不愛上廁所,近年來的廁所普及率還曾不到 50 %?現在狀況又是如何?讓我們一同來看看!


印度總理莫迪在 2014 年上任後發起了印度清潔運動Swachh Bharat Mission),由世界銀行提供 15 億美元的貸款所支應,目標是在 2019 年甘地 150 歲冥誕徹底解除戶外便溺的陋息。究竟印度人多愛在戶外大小便,需要一個耗費如此龐大資金跟時間的計畫來改善這個情況呢?


2016 年的調查顯示,印度當時約有 47 %的人家中沒有廁所,卻有更多人擁有手機,戶外便溺的比例高達 6 億人口,只有 3.2 %人口使用公廁。在這樣數字對比下,不上廁所似乎並非全然因為貧窮,而是有更多因素,跟他們的傳統文化或許有更大關連。


印度民間普遍信仰印度教,對印度教的傳統而言,處理排泄物被視為「不潔」之事,千年來都是需假他人之手,是屬於種姓階級最底層賤民的職業;此外,在家中若同時供奉神明與擁有廁所,也被視為是不敬的。


無廁所可用的人在 2011 年還超過一半,三組分別顯示全國、鄉村、都市的比例。(Sanitation Updates)

既然家裡不能有廁所,就只能到戶外去方便。男性沒什麼大礙,白天出門找個地方背對眾人就可以來。那女性呢?白天時,要避開人在外上廁所並不容易,所以女性通常在天黑後才找機會方便。別說他們白天必須忍耐便意的為難,月經來時更麻煩,晚上出門上廁所還得承擔巨大的風險。印度最惡名昭彰的大概就是對女性的性暴力。警方平均每天接到 92 宗性侵報案,而未報案者可能還多達 60 %,在戶外方便,卻遭到性侵乃至殺害的案件層出不窮。


 

也因此,印度的廁所議題破天荒的被拍成了一部寶萊塢電影《廁所愛情故事》。電影描述一個美麗的女人嫁到丈夫家,半夜四點被鄰居阿姨敲門,竟然是一群女人們揪團要去上廁所。女人們之所以要集體上廁所,就是為了自保,這時身為現代知識分子的她這才知道丈夫家裡沒廁所可上。於是她挺身而出,與丈夫共同爭取在村子建立一間廁所。這種爭取蓋廁所的事情在我們看來不可思議,卻是印度真實上演的情節。


不只是暴力問題,戶外大小便也造成嚴重公衛問題。至 2015 年,每年都還有超過十萬名不到五歲的孩子死於腹瀉,另有數百萬名兒童為慢性腸道感染所苦,無法正常吸收營養與藥物。這些都是源自於大量的戶外排泄物,導致印度超過四分之三的地表水遭到污染,對鄉村地區的影響尤甚。


而印度清潔運動的成效如何呢?2019 年 10 月 2 日是甘地冥誕,那天莫迪發表公開演說:「我們在五年內蓋了超過 1 億座廁所,沒人相信我們能在那麼短時間內辦到。但我們做到了!我們完完全全消滅了印度在戶外便溺的陋習!」世界衛生組織 WHO 預期莫迪的印度清潔運動應能預防 3 百萬人死於腹瀉,世界銀行在 2019 年初進行的調查也顯示,目前只有 10 %的鄉村人口還在戶外上廁所,而至 10 月,全部人口都有廁所使用。


從數據上來看,這場運動是成功的,但專家 Nazar Khalid 並不那麼樂觀,認為成效有膨風之嫌。「重點不是蓋了多少廁所,而是教育人們使用它。政府蓋好廁所後,也沒有適當的維護、清掃,污水處理也是一個問題。蓋廁所反而是最簡單的一部份。」


去戶外上廁所的印度人都要手持容器。

現實上也確實如專家所說,大多數新建的廁所,成效都不是非常完善。有些地區廁所密度太低,人們五點起來排隊,以免要等太久或是得使用非常髒的廁所。有些地區則呈現閒置的狀態:在 2018 年一則調查中,擁有新廁所的人中,有四分之一依然習慣出外解決。很多男性甚至認為,廁所是為了女人安全方便蓋的,自己照常在外解便。也有不少女性對骯髒狹小的廁所興致缺缺,反而習慣和親朋姊妹一同散步到野外上廁所。官方為解決這些使用問題,甚至動用蠻力,號召當地民眾檢舉在外方便之人,打翻別人裝水洗手的容器,強迫人使用廁所,造成極大爭議。 


雖然根深蒂固的文化觀念不易改變,可以知道的是,由官方著手的龐大計畫,雖然無法一步到位,但確實在動搖這個大國百年來的習慣與衛生窘境。


 
文章資訊
作者 南南之隅
作者 Mar Huang
刊登日期 2020-07-27

文章分類 副刊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