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翻轉經典或挖掘經典?──讀《馴悍記》及改編作品

讀者的眼睛 2016-04-18
收藏
 
「對面惡女看過來」海報,圖片來源:https://reurl.cc/NaWaaq

莎士比亞的作品,即使距離現代已經四百年之久,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持續的影響著現代的影劇作品,除了那些直接掛名翻拍的作品以外,有些劇情概念也依稀能看見莎翁的影子。《羅密歐與茱麗葉》中愛上仇人之子/女這般轟轟烈烈的情節,在 1996 年被翻拍成現代版,雖然大膽地加入黑道背景(械鬥的道具也變成了現代的槍火),但在對白上仍保留了男女主角大部分的言情文言的台詞,不免讓人有種突兀之感,但在當年仍是俊美少年的李奧納多以及充滿靈氣的克萊爾丹尼斯成功地演繹下,整個故事仍然是華麗淒美的賺人熱淚。而《第十二夜》中大玩雙胞胎兄妹的角色扮演,除了被翻拍成歡樂的校園青春電影《足球尤物》外,多年前曾經席捲整個亞洲的韓劇《原來是美男》中,女主角的設定也有向這部經典喜劇致敬的影子。但是莎士比亞畢竟是活在四百年前的人,他筆下的世界觀是否都能夠毫無隔閡的融入到現代的價值觀呢?曾經引起諸多關於愛情及婚姻討論的《馴悍記》似乎是個很值得觀察的故事。

 

在最新出版的《莎士比亞故事集:莎翁四百周年紀念版》中,以簡單易讀的文筆簡述了許多出自於莎翁的故事,並且在每篇故事之後附上了相關的影劇改編供讀者可以按圖索驥,讓想開始閱讀莎士比亞這個創作奇才的中文讀者,可以不用再對著厚厚的英文原稿望文興嘆。正如作者的序言所說:「倘若年輕讀者能夠從這些故事裡得到樂趣,希望這些故事能讓他們心生盼望,到他們年紀稍長時,可以完整閱讀莎翁原劇」,畢竟原劇本中那些暗藏玄機的台詞,更能看出這位劇作家之所以偉大、創作之所以經典的原因。


初次讀到《馴悍記》時的女生,多少都會被其中對女性的貶抑感到很不舒服,劇情描述一名富商有兩名女兒,長女凱瑟琳(凱特)是城裡出了名的潑婦,次女碧安卡則是以性情溫柔受到眾人追捧喜愛。富商立下了個規矩,除非長女先成婚,否則誰也別想迎娶次女。有天出現了一名男子彼崔修,看中了凱瑟琳的豐厚嫁妝,因而決心迎娶她,並且利用了一連串手段「馴服」了這個兇悍的女人。故事的結尾尤其讓現代女性不得不皺眉:「這個洗心革面的悍婦竟然振振有詞,稱頌妻子的本分就是順服,就像他對彼崔修的旨意百依百順」(摘自《莎士比亞故事集:莎翁四百周年紀念版》,頁 232)。這部戲在當時以父權主義為主流的時代相當受歡迎,有趣的是,這部戲到了現代仍被翻拍過不少次,也讓人不禁想探討現代的編導/觀眾該如何消化這個顯然觀念已是過時的故事?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兩個影劇改編版本,就是 1999 年改編的美國青少年喜劇電影《10 Things I Hate About You》(臺譯片名為《對面惡女看過來》,還有 2005 年由 BBC 改編的「Shakespeare Re-Told 系列作品」。


「對面惡女看過來」劇照,男主角由希斯萊傑飾演。圖片來源:IMDB

《對面惡女看過來》在情節編排以及角色設定上,與其說是改編作品,不如更像是一部試圖跟過去經典「對話」的作品。女主角凱瑟琳被改寫成一個追求女性主義到不近人情也不受歡迎的「惡女」,而那個在原作中因溫順而受到歡迎的妹妹畢安卡則變成一個善於賣弄女性魅力的「女神」。姐妹的爸爸同樣立下了一個怪規矩,除非姊姊開始約會、妹妹就不能談戀愛,原因則很巧妙的與其父的職業畫上關聯,因為他是個婦產科醫生,看過太多追求性自由的女孩最終落得懷孕的下場。有意思的是,本應去馴服惡女的男主角彼崔修,則變成一個為了錢而使出渾身解數追求(或者更準確的說是討好)凱特的浪子。這部電影翻轉了女性就該溫良恭儉讓的形象,裡面的女人不只是在愛情上勇於追求所愛,她們也無意去為了男性的慾望或想像而改變或者委屈自己。


於是在這個版本的故事裡,女性不用勉強改變自己去迎合這個社會的價值觀,反倒是男性,為了要贏得女性芳心,而必須做出他們過去不屑做的種種事情,比方說聽一個自己覺得很遜的樂團表演,或者假裝自己對女性主義作品也有興趣,甚至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唱歌求愛(但不得不說希斯萊傑在操場高歌「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的樣子真的太可愛迷人了!大誤~~)電影中也巧妙的插入一些莎士比亞的元素,例如最後女主角告白的詩就是以莎翁擅長的十四行詩為格式,篇名也與片名相互呼應。儘管在設定上有諸多巧思,最終這部戲還是回歸青春校園喜劇的老派路線,有情人最終克服了種種誤會,言歸於好。


然而,藉由這個全新詮釋的改編電影再去深思莎士比亞原本的故事,反而能夠挖掘出過去未能察覺出的深意。在這個荒謬馴妻情節裡,不也恰恰的證明了,溫順並非女人的天性,她們僅僅是為了在這個社會上求生存,而不得不然的為自己戴上這個被認同的面具。溫柔只是一種手段、一種保護色,讓他們免於在這個社會上被壓迫跟欺侮的方法。在原作中,婚前本是溫柔可人的妻子,在婚後也都紛紛有了自己的自由意志,不願輕易被丈夫給擺佈,就像在電影裡,最後識破爛男人的醜惡、並且狠狠的將他的自負給擊破的,不是那個外表兇惡強悍的凱特,而是原本看來最無害的碧安卡。


BBC 版馴悍記劇照。(圖片來源

相較於 1999 年的《對面惡女看過來》僅僅採用了原作中的部分人物設定、而未能完整呈現出原作中關於愛情與婚姻的嚴肅探討,那麼 2005 年 BBC 所做的 Shakespeare Re-Told 則是把劇本橋段與現代時空做了很好的融合,從劇本改編到演員詮釋都堪稱此一故事的完美版本。這個企劃一共改編了莎士比亞的四部作品:《馴悍記》、《無事生非》、《仲夏夜之夢》以及《馬克白》,當年看的時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馴悍記》跟《無事生非》這兩部的改編,尤其《馴悍記》的演員之間的火花之強大,更甚於 1999 年的電影。BBC 的版本把凱瑟琳設定成一個強硬的國會女議員,她作風剽悍的個性與其說是天性使然,不如說是為了在這個滿是男人的政治圈中生存而被磨練出來的。為了角逐黨魁寶座,她必須要擺脫單身的身份,這時候出現了一個向她求婚的男子,而他的瘋狂與暴戾更甚於凱瑟琳,但是與之反差的熱情示愛,反而讓她開始心動。但真正讓我特別喜歡這版改編的原因在於,它雖然仍然披著「馴服妻子」的框架,男主角比特魯修一樣是故意設計讓凱瑟琳在蜜月旅行的時候被搞到筋疲力盡,但是最終讓凱瑟琳選擇放下自尊的,並不只是因為她屈服於比特魯修的威嚴,而是因為她明白了自己早已愛上這個古怪幼稚的男孩,而這份愛比她的職業還有面子都還要重要。而原作裡那段讓人想大翻白眼的「把太陽說成月亮」的段落,在這個版本的編劇巧手改編下,看不見男主角的刻意妄為,卻反而有種情侶間傻氣對話的可愛。


BBC 版馴悍記劇照。(圖片來源

有趣的是,原作裡那段讓人想翻白眼的結局,在這個版本改為結婚前該不該簽「結婚協議書」來保障自己,令人忍不住莞爾一笑。男人似乎總認為婚前協議書只保障了女人的權利,並且在預設婚姻會有結束的一天。而凱瑟琳看似被丈夫馴服的話語,其實也暗藏著玄機,因為我知道他不會讓我做他自己也不願意做的事,所以這其實並不只是比特魯修成功馴化了一個悍妻的故事,而是在婚姻中,男女為了共同生活而削去自己稜角的過程。更簡單的來說就是比特魯修的台詞:「只要你對我好,我就會對你好。」比特魯修成為家庭主夫的結局,更是一種對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顛覆,凱瑟琳可以在外面對比特魯修依然百依百順,但是下一秒,當她宣佈懷孕的消息後,卻又馬上可以理直氣壯地要丈夫負責帶孩子,於是誰又能說這段關係是男人剝削女人呢?一個原本充滿沙文主義的劇本可以就此翻轉成一個相互馴服的現代愛情劇,不只讓經典有了另一種解讀的方式,也讓經典變得不再那麼遙遠或者不合時宜,我想,一個成功的改編就該如此,讓朽木長出新的生命,卻也不改變它的本質。這兩個現代改編從原作中挖掘出來的是,愛情本身就是一種馴養的過程,就像小王子跟狐狸一樣,在馴養的過程中,我們會失去掉一些原本的個性,那可能是讓人難以親近的壞脾氣、也可能是獨立自主的強韌,但是我們也會因為愛上一個人,而生出原先所沒有的力量以及幸福。馴妻成功的結果,反面來看難道不也是御夫的一種勝利嗎?


而透過這兩部精采的改編,讓人也不禁深思,華文的經典似乎很少能做到這樣叫好又叫座的再創造,將古典劇本放置現代框架時,不是走向完全的戲謔惡搞,就是用後現代主義去過分的解構原作到難以辨別出原貌。其實,經典不該只有一種讀法,只要掌握住那些在抽去了時空背景後依然能感動現代讀者的元素,或許,我們就能讓經典重獲新生,讓更多人願意去接觸這些經典故事吧。

文章資訊
作者 雲想
刊登日期 2016-04-18

文章分類 說書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