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我們在島嶼朗讀】陳黎〈蔥〉

2020-06-07
詩末以母親在門口等候的景色收尾,「台灣蔥」與「家」的意象重合為一,這塊土地,即是人們心之歸處。
收藏
2018 年目宿媒體推出《我們在島嶼朗讀》系列短片,擷取經典作品中的動人片段,邀請原創作者親自朗讀。說書與目宿媒體暨第一、第二季攜手合作,自去年六月起將再度合作播映作家們朗讀作品的經典短片,影片將雙月推出四支,讓文字乘聲波傳遞,喚醒視覺及自媒體時代冬眠許久的聆聽,重溫文學的感動。

不管在土裡,在市場裡,在菜脯蛋裡 我都是蔥
都是台灣蔥
—陳黎〈蔥〉

〈蔥〉發表於 1989 年,收錄於《小丑畢費的戀歌》。詩人以諧趣的筆調,透過「到市場買蔥」的過程遇見的葡萄牙語的麵包、日語的味噌湯、菜籃裡的荷蘭豆、以及沿途以中國城市/省分來命名的街道名,思考被壓抑在中華想像下的台灣語言歷史的多元性、並以「蔥嶺沒有蔥」來諷刺如路牌一般找不到對應符旨的政治文化符徵。


相對於「蔥嶺」之於台灣的空洞符徵,詩中那把「泥味猶在」的蔥,即是自土地孕育而出的、在地性的象徵。詩末以母親在門口等候的景色收尾,「台灣蔥」與「家」的意象重合為一,這塊土地,即是人們心之歸處。



作者小傳


陳黎,本名陳膺文,1954 生,台灣花蓮人,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畢業。創作文類以詩及散文為主,並有譯作《拉丁美洲現代詩選》等十多種。


1973 年登上詩壇以來,寫作風格多變,無論是以抒情為基調並深具現實關懷的《廟前》(1975)、《動物搖籃曲》(1980),到嘗試結合本土性與前衛精神,解構戒嚴時期語言文化霸權、重現台灣的多音交響及重層歷史的《小丑畢費的戀歌》(1990)、《島嶼邊緣》(1995);或是短小凝鍊而富有諧趣、禪意的《小宇宙》(1993)、《妖/治》(2012)、《朝/聖》(2013)等,都呈現了他不斷突自我、突破既定框限的生命力與自由精神。


曾獲選「台灣當代十大詩人」,並受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雅典世界詩歌節、新加坡作家節、香港國際詩歌之夜、法國「詩人之春」等。2006 年起於花蓮策畫舉辦「太平洋國際詩歌節」至今。現代詩學者奚密說:「陳黎的詩不但勾勒出台灣文化認同甘苦參半的追尋過程,更重要的是,它為個人和政治,藝術至上的前衛主義和良心文學的適切結合提出了動人的實證。」



(ⓒ 以上圖片均由目宿媒體提供。)

文章資訊
作者 目宿媒體
刊登日期 2020-06-07

文章分類 說書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