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從日常出發,用身體與臺灣相遇──《港式臺派》的軟殼硬核,抒情考證

2020-02-29
收藏
 
吳心橋、劉亦修著,《港式臺派:異地家鄉的生活文化漫遊》,大家出版,2019。

《港式臺派》從日常出發,用身體不斷與臺灣相遇。心橋在序中提到,許多人聽到他們要談日常,都顯得相當驚訝,她猜測是由於日常常被認為過於「平凡」。然而所謂的日常,往往是由許多約定俗成的文化習慣,或甚至傳統堆疊而成。也許我們都沒想過,日常,也是被發明出來的。


高夫曼告訴我們日常生活如何被「表演」,列斐伏爾則更批判地說日常是「被剩餘的」,而這樣的剩餘化本身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港式臺派》或許並非如社會學家這麼嚴肅看待日常,但是兩位作者的確在港臺兩地的文化對照中,發掘出一條港臺間互通有無的道路。


事實上,港臺間的交流,很早就開始。


已故的日籍臺裔實業家邱永漢,在他一九五五年的直木賞小說《香港》這麼說香港:「眾所周知,香港這個地方沒有國民黨,也沒有共產黨。其實這個鑽石山也有國民黨的敗戰將官住在一起,但大家都是沒有差別的難民罷了。」因參與臺獨運動,邱永漢被迫逃亡至香港避風頭,《香港》是他的半自傳小說。


香港曾經是這樣一個地方,因為英殖的特殊管理而成為流亡者的避難地。在兩岸尚未開放時,香港也曾是臺灣、中國之間信件往來的轉驛站。因為香港,才讓各種政治、文學、情感的轉圜,有了餘地。


再後來,臺灣因香港的改變成為許多港人的避風港。《五億探長雷洛傳》最後雷洛因廉政公署的設立被迫輾轉潛逃臺灣,《甜蜜蜜》中曾志偉飾演的黑社會大哥歐陽豹,也跳上小船偷渡臺灣,《賭神2》高進一行人則直接從臺南違法上岸,這是電影,然而現實的確是電影參照的範例。被電影改名為雷洛的五億探長呂樂、曾志偉父親曾啟榮等,都曾因司法因素潛逃臺灣避難。最近則更有銅鑼灣書店老闆林榮基移居臺灣並重啟書店。


曾幾何時,臺港互為支援的身分因執法機構與法例的設立(或未設立),巧妙地轉換了。更遑論這幾年出現了「今日香港,明日臺灣」這種命運共同體的表述。


《港式臺派》並未直接探討這些所謂硬性話題,然而他們從食物、旅行、回憶出發的軟性抒情,卻時刻透露兩位作者對港臺兩地的深切關懷。軟軟的,也可以很硬。語言作為一個民族的文明發展核心,便是《港式臺派》以軟性外殼包裝起最硬核的那一塊。


心橋的比較文學訓練與翻譯工作,使得她對語言的起源、翻譯與轉譯特別敏感。她透過語言與文化的差異直破「同文同種」的同一化迷思:「其實臺港之間需要的文化溝通,裡頭就是一種轉譯過程。即使同用繁體漢字,兩地對事物的理解又或是歷史體驗都有不同之處。誰說同是華語世界就不用翻譯?我們不但有不同的地理資源,亦有不同的本地話,民間流傳著不同的故事。華人社會是個多元世界。」

 

而〈刺激想像的美麗果〉更是追溯百香果名稱源頭,把流失的歷史找回來:「知道了這段背景,再看熱情果,便覺它不只是香,在某種文化裡,居然還有一層苦的意味。它帶給人的想像可以是熱情與享樂,也可以是苦難與犧牲。」原來百香與熱情,都是轉譯的誤解,而港臺的關係,在誤會上竟也永結同心?!


研究臺灣音樂、閩南語音的亦修則在意聲音與意義之間展現的權力。無論是他在〈擦不走的知識痕跡〉的意外發現:「平常我們說『洗衣機』、『吹風機』等機器,都直接會以『功能』加上『機』來稱呼機器,但『板擦機』則不是取自其功能性,而是以它服務的對象,要讓板擦變得漂漂亮亮。看來大家對板擦滿尊敬的,給它女王般的享受。」或者是他直球扔出質疑:「在現代社會文化交流中,到底要說什麼樣的話,操什麼樣的口音,大家才覺得是『對』的呢?」都在探究聲音、語言與意義背後隱藏的知識建構與權力系統。


《港式臺派》的抒情考證,不禁讓我想起西西寫於 1997 的詩作〈這個星期日的下午〉:

 

多麼好,下雨了
空氣污染的指數,下降到三十五度
帶一把傘,一部隨我行,上街散步
一路上聽杜步西
再聽一點點柴可夫斯基
理工大學校門外馬路中間
長了一棵石榴樹,可不浪漫,轉個彎
就是歷史博物館新館

《港式臺派》在這艱難的時刻出現,無疑是港臺文化轉角那座歷史的新館。它見證港臺文化的交會,也期待愈加寬容的未來。事實上,《港式臺派》更是隱含著滿懷祝福,期待不久香港人也能擁有屬於自己的星期日下午,而非拿著不反對通知書上街走路。

 

(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臺灣文學所博士候選人,臺港文學研究者)

 

本文收錄於《港式臺派》,原標題〈軟殼硬核,抒情考證〉
臺灣和香港,兩個親近卻又遙遠的地方,有著相似的事物和不同的經驗,以往卻常常只透過觀光的角度互望。
而當離鄉的兩個香港人,在異地臺灣再相會,有了長期旅居的時間醞釀,和文化觀察之眼的沉潛,一場從芭樂開始的閒聊,才終能拉出一連串從語言帶到生活的日常經驗比對,而體悟了種種:有從鴿子籠小套房到寬敞廁所的都市景況、有單人火鍋到中秋烤肉聚會的人際遠近,也有從漂泊到再紮根的身分認同。
文章資訊
作者 翁智琦
刊登日期 2020-02-29

文章分類 說書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