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地獄何妨似人間:《古代地獄審判中的法律與人間秩序》講座側記

2017-04-17
收藏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文學院院長陳登武教授撰寫的《地獄・法律・人間秩序──中古中國宗教、社會與國家》初版於 2009 年,將於 2017 年 4 月再版,以饗讀者。本書固然是嚴謹的學術專著,但開卷所見的各種故事和當代關懷,讓它也得到專業學者以外的讀者關注,頗受歡迎,已絕版多時。本次再版由臺師大出版中心發行,並藉「我們為何學術:2017 臺北國際書展大學出版社聯展」活動,邀請陳教授與書友分享創作心路與書中精彩內容。講座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圖書館副館長李志宏教授主持,講題為「古代地獄審判中的法律與人間秩序」,生動扼要地呈現該書上篇的部分內容。


陳教授首先提醒大家,古代文人寫作時經常面臨各種危險和困境,無論就情感或實際處境來說,說真話、說假話都很為難。因此,閱讀古代文獻時,不能只從字面理解,應把握各種歷史資訊,從字裡行間探求作者的心境和寫作策略。中國古代若欲不直述其事,最常見的寫作策略有二:借古託喻和筆記小說中的鬼怪故事。陳教授透過「貍貓換太子」和《洛陽伽藍記》的一則故事,生動地說明如何看穿古代文人的寫作策略。《地獄‧法律‧人間秩序》上篇中許多分析,便是利用筆記小說材料,穿過書寫策略的層層雲霧,刻劃古人的生活與心態世界。

右起為講者陳登武教授、主持人李志宏教授。

陳教授自述其研究歷程,說明他從博士生階段便關注中國中古的法律、犯罪問題,觸角探及許多層面。但他也逐漸認識到,法律其實是最後不得已的手段,那有沒有其它具預防效果的措施或要素呢?正是出於這個簡單卻要緊的提問,讓陳教授注意到地獄審判的課題,並由此擴展至更多更廣的面向。


陳教授也打趣地說,關於地獄的材料,從古至今可謂與時俱進,其內容變化經常反映時代風情。法律蒐證有困難之處,地獄審判卻能無所不及。對許多人、特別是古代中國的人們而言,地獄比法條律令更加真實。


講座透過四個角度,描繪中古中國對法律與人間秩序的認知與想像。首先是觀世音救贖的故事。陳教授指出,中古中國的觀世音信仰,頗有後來地藏菩薩的色彩。我們都知道觀世音救苦救難,但從中古時期記載來看,觀世音最常顯靈的地方是臨刑的刑場或監獄。透過唸誦觀世音,犯人往往能脫枷鎖或不受損傷,並引起官員讚嘆,得到釋放。和流滯獄中的現象類似,觀世音臨刑救贖的記載,反映了古代司法制度的「人治」色彩和司法救濟的困難。


第二個是雷神信仰。陳教授指出,東漢王充對雷電現象的批判,正反映出古代人的雷神信仰,相信「雷震」是「神判」的表現,執行天刑。這個信仰在庶民社會中有堅實基礎,影響也及於後世。


第三個角度是討論地獄審判與社會治安的關係。陳教授引據許多材料,說明唐代有不少僧俗,認為佛教有鞏固統治、維護治安的效果。達成此效果的方式,包括地獄審判的信仰,以及透過《地獄變》的圖像來具象化地獄審判的觀念。反過來說,不顧懼佛教和地獄者,則會讓其他人咋舌畏懼。知名文學家韓愈,便因為燒佛骨的行為,讓人們對他心生懼怕,取得治安上的成就。簡言之,地獄審判的信仰有讓人「遷善遠罪」的作用,對改善治安有正面貢獻。


最後是地獄審判故事所見的司法收賄現象。陳教授提醒大家,司法收賄的現象絕不罕見,筆記小說中有許多生動鮮活的案例。他特別和聽眾分享《廣異計》中〈六合縣丞〉的故事,點出地獄中種種靠關係、人情、索賄、行賄、官官相護以至獄政不公的現象,強調這些都是現實世界的投射,反映中古中國(以至其它時代)的法律環境。


陳教授總結道,從地獄審判到後來的善書,其核心要旨之一是教化勸善的功能。地獄審判的觀念亦有預防犯罪的效果,可彌補世俗法律不足之處。尤有甚者,地獄審判多少也滿足人們關於報復的心理需求。


講座也提供許多經驗與觀察,讓聽者發現過去與當下的連結。如司法救濟的概念,既為看待觀世音以至其他信仰現象增添新的理解,也刺激我們反省現代社會的司法制度。長輩叨唸浪費米粒或不孝會遭雷公劈,背後有著長達千年的傳統。現今中國大陸地方失序的問題,則可能與文化大革命破壞孝道、信仰等傳統文化有關。


陳教授的演講主題、研究成果和旁徵博引又娓娓道來的說故事功力,不但吸引許多人到場參與,亦令路過書友駐足傾聽。陳教授也回答現場提問,同意恐懼感在地獄審判中有重要位置,並澄清其研究不在辨真假、論是非、探討宗教贖罪觀念的合理性。他本著謙卑與開放的態度,承認我們所不知的事所在多有,關於地獄審判的研究,則主要是觀察其作用與意義,以及它在中國中古秩序觀中扮演的角色。

 


除了講座上的分享,《地獄・法律・人間秩序──中古中國宗教、社會與國家》還有其他許多精彩內容。除了講座的介紹,上篇「地獄・宗教・國家統治」還處理了其它信仰和法制互動的問題,包括從《太平經》、《抱朴子》等所見的道教成仙觀和冥判思想,以及從「二十四孝故事」分析孝道觀、家庭觀、佛教、地獄審判信仰等元素的互動。


下篇「法律.社會.人間秩序」則是從世俗角度,處理法律、秩序、國家與社會的問題。下篇涉及的主題,包括從上書奏事看「欺君罔上」的法律和政治意涵;從《顏氏家訓》看「家法」、「國法」與禮教秩序的關係;唐代以降的專業法律人「檢法」官是怎樣的一群人;唐代如何管理監獄;以及唐代牽涉交通事故的法律規範。


綜合全書的上、下篇,無論處理的是「地獄」還是「法律」,作者的核心關注都是「人間秩序」。不管是預防或懲罰犯罪,地獄和法律都是維護人間秩序的重要工具。如果對中國中古史、古代法律文化、以至古典文獻中種種耐人尋味又生動的故事感興趣,《地獄.法律.人間秩序》將可提供許多知識上的成長和閱讀趣味,值得讀者留心。

 

本文作者為英國劍橋大學東亞系博士

文章資訊
作者 傅揚
刊登日期 2017-04-17

文章分類 說書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