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歷經兩任婚姻後,前第一夫人賈桂琳去做了什麼?答案:出版社編輯

2020-10-24

美國小說家詹姆斯.史麥爾第一次踏入雙日出版(Doubleday)的辦公室時,就跟所有的新手作家一樣,興奮緊張、忐忑不安。這家老牌出版社成立於十九世紀末,到了二十世紀中葉,規模已是全美最大,孕育出無數名家與經典之作。


史麥爾則是個不甚得意的創作者,他在文壇浮浮沈沈,寫過幾個短篇故事,但並未大紅大紫,過去幾年只能到處打零工,勉強度日生活。而今作品能受到大出版社的青睞,自然是一大鼓舞。但出版社究竟會怎麼對待自己的作品?編輯又會對他說些什麼?過去幾年的經驗,讓他幾乎喪失信心,不敢有太多期望。


接待的出版社人員要史麥爾深呼吸、別緊張,因為「我們並不會刻意把作者叫來,親口告訴他們我們多不喜歡他們的作品。」史麥爾掂著稿子,坐在會議室椅子上,像是等待命運裁決。


不久之後,史麥爾的編輯走了進來。她身材高挑,頂著一頭棕髮,穿著深色長褲搭喀什米爾套頭毛衣。她開口向史麥爾自我介紹:「我是賈桂琳。」


「賈桂琳.甘迺迪.歐納西斯?」史麥爾以為自己上了整人節目,彷彿命運沒有要判決他的才華,而是在跟他大開玩笑。


但這不是玩笑,而是份意外的驚喜。她眼前這位編輯確實就是賈桂琳:前第一夫人看上了他的作品,要做他的編輯。


以上情節是史蒂芬.羅利(Steven Rowley)在小說《我的編輯是第一夫人賈桂琳》(The Editor)中虛構的場景,小說書寫初出茅廬的同志作家史麥爾,碰上了舉世聞名的前第一夫人賈桂琳,兩人一拍即合,而且透過書稿編輯的過程,相互探索內心、自我發掘,甚至彼此療癒。

 
史蒂芬.羅利著,(Steven Rowley), 謝靜雯譯,《我的編輯是第一夫人賈桂琳》,聯經出版,2020。

這段故事當然不曾發生,史麥爾那受到賈桂琳青睞的小說稿件,也只是虛構。不過有件事情是真的,那就是:第一夫人賈桂琳確實當過出版社編輯。


1975 年三月,希臘船王歐納西斯過世,賈桂琳二度喪夫。人稱賈姬的賈桂琳,此時還不滿五十歲,已經歷經諸多不幸。但兩段眾所矚目的婚姻,也為她帶來大筆財富。外傳歐納西斯死後,他的女兒與賈桂琳達成協議,以兩千六百萬美金為代價,換得後者放棄所有遺產。

 

如果是別人,有了兩千多萬美金在手(還不算甘迺迪家族的財產),早已不愁吃穿、財務自由,大概就此自由自在,享受人生。但賈桂琳卻沒這麼做。她不但沒打算退休,甚至正好相反,她的職業生涯才剛要開始。


在朋友的鼓勵下,她聯繫上了維京出版社(Viking Press)的社長湯瑪斯.鈞斯堡(Thomas Guinzburg),表達自己想到出版社任職的意願。鈞斯堡是賈桂琳的舊識,自然必須幫忙,更何況前第一夫人主動求職,豈能拒絕?


不過賈桂琳名氣雖大,卻沒有當過編輯的經驗(雖然她早年曾在雜誌業工作),對出版社而言,如何安排工作、不至怠慢,恐怕也是個難題。鈞斯堡最後決定,讓賈桂琳擔任「諮詢編輯」(consulting editor),不用擔心路線發展,不會被交辦工作,甚至不需要進辦公室,主要的任務就是邀稿。


至於薪水?週薪兩百美金。


根據賈桂琳助理回憶,她上班第一天,一如預期,引發騷動。媒體想採訪她,記者想偷窺她,作者想把書稿給她,還有許多粉絲,等在出版社樓下,希望見她。賈桂琳自己倒是十分平靜,早上九點半進辦公室,泡了咖啡,開始學做一名編輯。她沒有特別待遇,與作者討論書稿,和同事們一起參加編輯會議。她的老朋友後來接受採訪,說賈桂琳在維京出版的日子非常開心,好像找回了青春活力,彷彿能證明自己不只有著美貌,也不是誰的附庸。


賈桂琳.甘迺迪(1929-1994)是美國第 35 任總統約翰.甘迺迪的夫人。(Source:U.S. Embassy New DelhiCC BY-ND 2.0

但儘管開心,賈桂琳在維京出版的工作,卻在兩年之後,因一起事件嘎然而止。


1977 年十月,維京出版了一本大眾小說,名為《我們應該告訴總統嗎?》(Shall We Tell the President?),小說情節的開展,圍繞著虛構的美國總統暗殺事件。上市之後,書評家立刻給了惡評,認為此書品味不佳,有失水準。

更重要的是,賈桂琳的丈夫甘迺迪當年遭到刺殺身亡,而今她任職的出版社竟然推出這種影射之作,豈不是消費她的傷痛,為炒話題不擇手段?還有些人把矛頭指向賈桂琳,懷疑她若是早知此書,何不加以阻止?


外界紛紛擾擾,逼得賈桂琳只能選擇離職,並對外宣稱自己受到欺瞞,出版社應該負起道義責任。闖了禍的出版社負責人鈞斯堡只能無奈地辯護,宣稱賈桂琳未經手此書,但一切都經過她同意;又說自己絕沒有傻到為了一本書,就拋棄與賈桂琳多年的友情,還讓出版社的寶貴資產平白離去。


雙方各說各話,但賈桂琳的離去已成事實。


不過,賈桂琳並未忘情出版業。在短暫失業之後,她旋即在雙日出版的邀請下,加入新公司,擔任副主編(associate editor)一職,薪水也比她在維京出版提高一倍,達到一年兩萬美金。只是此時的雙日出版已經大幅的企業化,講究業績勝過理念,編輯在公司內部的權力與地位大不如前,就連賈桂琳的提案,也會因為商業考量而被打槍。這讓賈桂琳一開始幾乎難以適應,覺得有志難伸,熱情大受打擊。


但在雙日出版同事的回憶中,賈桂琳沒有什麼架子。作家葛雷格.勞倫斯(Greg Lawrence)在《賈姬當編輯》(Jackie as Editor: The Literary Life of 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一書中,採訪了她在雙日的同事。他們說,賈桂琳和其他人一樣出席雙週提案會議,努力說服其他部門,時不時會丟出異想天開的企劃。她也會像小女孩一般,在會議上與同事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Lawrence, Greg, Jackie as Editor: The Literary Life of 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 St. Martins Press-3PL, 2011

在雙日出版任職期間,她也完成了不少編輯任務,包括歌手麥克.傑克森(Michael Jackson)的回憶錄《月球漫步》(Moonwalk)。據說麥克.傑克森個性古怪,十分難搞,但賈桂琳盡忠職守,完成編輯的責任,前前後後熬了超過四年,才讓這本書順利誕生。她對朋友說,這是盡了她作為雙日出版一份子的「公民義務」,畢竟唯有如此,她才能做哪些她自己想做的作者與書。


──就像羅利在小說中描述的那樣。


賈桂琳在雙日出版一直工作到 1994 年因病逝世前夕,與作者建立了友好的合作關係。許多人記得她與甘迺迪和歐納西斯的浪漫情節、風流故事,卻未必知道她晚年的編輯生涯,或許她就像許多編輯一樣,總是隱身在作者與作品之後。但她並不因此而寂寞。


以賈桂琳真實生活為基底、寫出一本虛構小說的史蒂芬.羅利說,我們大部分人總在辦公室中,夢想著搭上遊艇,揚長而去;賈桂琳卻正好相反,她是在遊艇之上,夢想著回到辦公室。也許對她而言,過多的名氣、財富,都不過是束縛,惟有踏實的工作,才讓她找到真正的自由。

 

本文轉載自天下雜誌
文章資訊
作者 涂豐恩
刊登日期 2020-10-24

文章分類 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