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從滿洲國的經驗,設想臺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產》

2019-01-20
收藏
姜尚中、玄武岩著,李雨青譯,《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產》,臺北:八旗文化,2018。

對臺灣讀者而言,岸信介與朴正熙是兩個即使稱不上熟悉,也不至於全然陌生的名字。曾任日本首相、強力推動 1960 年美日安保條約的岸信介被認為是戰後日本派閥政治的締造者之一。而經由軍事政變奪權,曾任四屆韓國總統的朴正熙,則堪比是韓國的蔣經國:他是惡名昭彰的獨裁者,但至今仍有許多韓國人懷念他治下的高速經濟發展。


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產》(以下簡稱《遺產》)一書探討了岸、朴兩人的早年經歷如何塑造他們的信念、價值與他們對戰後世界的理解。而當本書作者姜尚中和玄武岩追溯岸、朴兩人的前半生的歷程,「滿洲國」這個關鍵字便浮現了出來。


眾所周知地,滿洲國是日本帝國主義擴張的產物。自日俄戰爭以降,日本軍人、官僚、政治人物乃至於一般大眾深信滿洲的土地、資源與市場是帝國生存發展之所繫。1931 年的九一八事變/滿洲事變與翌年滿洲國的成立便是這種意念膨脹迸發的結果。


近年來臺灣市面上已有一些關於滿洲國歷史的讀物翻譯出版,諸如宮脇淳子《這才是真實的滿洲史》和山室信一《滿洲國的實相與幻象》等等。這些作品由各自不同的角度梳理了滿洲國多面而複雜的歷史。


而在滿洲國本身的歷史之外,《遺產》聚焦於滿洲國滅亡前後岸信介與朴正熙的理念與政治實踐。在滿洲國時期,出身背景迥異的他們站在截然不同的立場上為帝國的利益與擴張服務。在戰後,他們則活用在滿洲國時期累積的人脈、知識與技術推動日本與韓國的改造與現代化。


然而也正如《遺產》指出的,岸信介和朴正熙並既是戰後日本、韓國的締造者,同時也是「帝國的鬼胎」:他們的統治策略與意識形態在在映照出昔日帝國的殘影。儘管日本帝國早已消亡,它的陰影卻從未徹底消散。但,為什麼是滿洲國?


遺產》簡要地回顧了「滿洲」如何進入日本人與朝鮮人的視野。二十世紀初日本的知識菁英生產了大量關於滿洲歷史、地理、文化等各層面的知識,而這些資訊則透過大眾媒體散播,灌輸大眾滿洲對日本帝國的重要性。日本人將滿洲「想像」為帝國的一部份,而這種「想像地理」也同樣影響了殖民地朝鮮的人們。本書所著重的,正是身為被殖民者的朝鮮人如何被捲入滿洲的歷史,以及身處帝國夾縫中的他們如何參與了帝國的擴張。


在日本殖民統治下,數以萬計貧困的朝鮮人民移居滿洲,尋求改變命運的機會。朝鮮青年朴正熙的故事便是在這樣的困境中展開的:師範學校畢業的他在 23 歲時毅然放棄了教職,前往滿洲從軍。朴的經歷反應了殖民地人民的艱難處境。他們必須接受殖民帝國所灌輸的知識與價值觀,才有機會、能力反抗殖民統治加諸於他們身上的命運。


遺產》的另一個主題是岸信介與朴正熙如何在戰後改造了日本與韓國。作為冷戰下美國圍堵蘇聯與共產中國的前線,岸和朴不得不在美國的支配下重建、發展自己的國家。本書作者姜尚中與玄武岩認為岸、朴延續了在戰前對於建設滿洲國「王道樂土」的信念,相信必須透過國家強力主導的計畫經濟達成國家經濟的現代化。


朴正熙的經濟、產業政策是以經濟官僚和大企業為主體的統制經濟體系,而這種理念,正是借鑒了岸信介在滿洲國主政時參與制定的發展策略。除此之外,朴正熙為了「改造」、「現代化」韓國人而推動的精神動員政策,更是徹底模仿大戰期間滿洲國政權動員滿洲人民支援戰爭的策略。


近年來臺灣讀者對於日治時期的興趣日益濃厚,市面上也出現越來越多相關主題的出版品。而正如當年朝鮮人深入滿洲一樣,日治時代的臺灣人同樣隨著日本帝國的擴張擴散到了東亞、東南亞各地:除了滿洲,中國大陸各地、海南島、菲律賓……都有著臺灣人的足跡。《遺產》對於在滿洲的朝鮮人的描寫對我們因此極具啟發性:殖民地人民既是受壓迫的一方,也充當了帝國侵略的先鋒。


對日本人來說,朝鮮人雖是開發滿洲必要的人力,卻也是帝國穩定統治的潛在威脅;而對滿洲的當地中國居民而言,湧入滿洲的朝鮮移民則是假日本虎威壓迫自己的外來者。這些故事在在提醒我們日治時代臺灣史背後極其巨大、複雜而幽微的脈絡。殖民者帶來的除了現代化,也是含括政治、經濟、文化等種種層面的支配結構。《遺產》書中朝鮮人在滿洲的血淚史,便體現了這個結構對殖民地人民造成的深刻影響和創傷。


本書所描述的戰後韓國史,也與臺灣的經驗有著諸多可以相互參照之處。在美國的庇護下,同為「亞洲四小龍」的臺灣循著與韓國極為類似的軌跡前行。《遺產》指出朴正熙政權透過美、日的支援推動經濟建設,並構築起橫跨日、韓、美三國政界、企業界與軍隊的龐大利益結構。而這個跨國的反共聯盟也強化了朴正熙的獨裁政權對國內的控制力。


韓國社會常常予人「反日」的印象,但《遺產》讓讀者看到,看似高舉民族主義的韓國保守派實際上與日本保守派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朴正熙統治下的韓國是在岸信介為代表的日本保守派支持下,才得以實現六十、七十年代的經濟奇蹟。


儘管朴正熙於 1973 年遇刺身亡,韓國也於 1987 年實現了民主化,但時至今日,韓國的保守派政黨依然在相當程度上繼承了朴正熙時代遺留下來的意識形態與利益結構。而與韓國相似地,戰後臺灣的國民黨政權同樣是在美國的扶植下建構起對臺灣政治、經濟、文化各種層面的支配,其遺緒仍持續影響著今日的臺灣社會。


臺灣與韓國的歷史有著諸多的牽連。兩國都有著被日本殖民的歷史經驗,也同樣在冷戰下受到美國的影響與支配。這些歷史經驗塑造了今日的臺灣與韓國。相較於韓國,滿洲國歷史對臺灣或許並沒有那樣巨大而直接的影響,但這本書仍能提供臺灣讀者新的視角去認識臺灣的歷史,並幫助我們去設想臺灣與周邊鄰邦──除了日、韓、中,也包括東南亞諸國──過去、現在與未來的關係。
 

(本文作者為康乃爾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文章資訊
作者 黃昱翰
刊登日期 2019-01-20

文章分類 說書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