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在當代民粹主義面前,我們如何重新閱讀馬克思──《遊蕩世界的幽靈》

百噸 2019-09-01
收藏
法蘭西斯・昆恩(Francis Wheen)著,陳均逢譯,《遊蕩世界的幽靈:馬克思,《資本論》的誕生》,臺北:聯經出版,2017。

自 2008 年以降,臺灣政經社會情勢、勞動條件逐漸惡化,加上貧富差距擴大,國內出版業敏銳察覺社會氛圍,紛紛開啟翻譯、出版馬克思相關經典的計畫,這股熱潮在 2018 年前後開花結果,例如聯經、木馬等出版社紛紛出版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入門書籍與經典著作。


馬克思作為意圖改造世界的思想家,對資本主義經濟有著深度剖析,同時也為這個經濟病症開出處方籤。過往馬克思的信奉者曾依照他的處方,在世界各地進行大規模社會實驗,不過最終皆以失敗收場。然而,許多人認為,馬克思對現今資本主義問題的評析並沒有過時,這也是出版潮為何再次湧現的原因。


法蘭西斯.昆恩(Francis Wheen)這本《遊蕩世界的幽靈:馬克思,《資本論》的誕生》,正是這波熱潮中,出版的一本入門馬克思與其思想,以及思想餘波的好書。本書一來不厚,二是文字清晰淺顯,簡潔明白交代了重要論述,是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入門佳作。


本書共分三章。第一章討論馬克思的時代、生平、家庭、思想、習慣、文風與資本論內容體裁的相關性,並述該書誕生過程中的許多軼事。


如果以現代場景比喻,馬克思是個令出版社編輯頭痛的拖稿作者;由於他的生活十分困苦,社會局可能會前往探視他的家庭。如果是在社會運動場景,他是個會與戰友之間互相傷害的同伴,如果是在擇偶市場,他則會被視為沒法扛起責任的另一半。然而,撇開這些負面評價,馬克思無可置疑的是個犀利的時政評論家、博學多聞的研究者。


作者在第二章接續分析馬克思思想中重要的關鍵概念,例如拜物教、勞動與剩餘價值、資本主義性質、馬克思寫作文風與其思想的關聯性等。作者於此章也述評歷來研究對馬克思思想的討論。


不過本章對於不熟悉馬克思理論的讀者來說,可能是最難理解的篇章,甚至會懷疑馬克思想號召的對象,其實無法理解他提出的理論,而理解馬克思所言者,反倒會是如同馬克思一樣的學術知識工作者。


第三章作者則論述「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世界各地的擴散與演變,是一幅 20 世紀馬克思主義思想史與學術史的精簡版。作者除了提及我們熟悉的俄國、中國革命史,更花了大量篇幅說明西方世界的馬克思主義者如何走向學院派,而學院派又如何分成兩條道路:一條是研究日益細瑣、碎片化、更令人難以接近的後現代文化研究;另一條則是分析國家機器運作者,最後反倒用這是無可避法的犧牲為由,替屠殺、非人道行為辯護,最知名者莫過於法國馬克思主義者阿圖塞(Louis Pierre Althusser)。


作者也在第三章引用學者言論,指出一件諷刺的事:在西歐、北美等西方世界才有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因為在奉行馬克思主義為官方教條的國家,馬克思主義已被政治束縛,或為政治服務成為一灘死水,已經不具備馬克思所謂「改變世界」的變革力量。


令筆者覺得有趣的是,作者忽略了現今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多為學院中人,實際上解決現實問題的行動與改變現實的能力低落,僅能透過筆桿發表看法、打打筆仗,而無論他們吹捧彼此的論述如何重要、多有現實關懷,事實上也早已離大眾甚遠,畢竟他們所寫的艱澀語言,有幾個人看得懂呢?


當檢視現今的馬克思主義,若不是成為僵化的教條,就是獨裁國家的遮羞布,或者象牙塔學人鑽研的玩物,它與平民之間有著巨大鴻溝,兩者彷彿存在兩個不同世界。


因此,在現實世界中,不管學者或左派媒體歌頌馬克思的敘述如何精準、思想多麼真實與深刻,或是想盡方法召喚馬克思的幽靈回到當代時,都無法改變左派面對新自由主義與民粹主義挑戰,所呈現沒落無力、無法應對的現實。


特別是在民粹主義面前,當代左派不是成為教條或象牙塔之物,就是因為與右派日益趨同,許多過去的主張也為民粹主義者所吸收。當代左派於是成為可以被取代的傳統政治成員,也變成被批判的對象,這或許正是當代左派即使不斷批判民粹,卻無人在乎、沒有說服力的原因之一吧。


經典具有超越時空的影響力,足以啟發人們對現實的思考,馬克思的思想也是如此。本書所寫的馬克思思想與它燦爛的發展史,正是過往人們企圖應對時代的努力。因此,臺灣社會現在回顧馬克思主義並非沒有意義,然而若不能因應現實,反而堅持不顧現實、過度僵化、要求一次到位的變革(例如勞基法的兩例要求),那麼回顧這個偉大的思想、經典與歷史,對於我們當下所處的現實有幫助嗎?值得深思。

 

 
文章資訊
作者 百噸
刊登日期 2019-09-01

文章分類 說書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