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本村凌二所著之《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是一本為日本的讀者所撰寫的羅馬帝國介紹,其中開頭的一小部分也涉及西亞在更早的年代的帝國,以與羅馬帝國比對。如本書的副標題「一部充滿人類歷史經驗結晶的世界帝國千年史」所示,本村教授將羅馬以及其他帝國視為人類經驗的一個資源,特別是對於日本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政治一個借鑒。
書中著重的是人物與制度的特性的描寫,評論他們何以成敗、何以興亡。這種寫法與西方學者的羅馬史並不完全相同,可以說是本村教授對於推動歷史的因素、以及對歷史的識見的一家之言,由此他將日本的哀榮長存心中,展開了對於羅馬帝國的論述以及比較。
在前言當中,本村凌二將歷史學家比喻為醫生,可以從過去的事件與經驗,為大眾診斷出未來不會後悔的決定。羅馬讓他撼動的原因是,它能夠從義大利半島中部泰伯河畔的小村莊,發展成環繞地中海、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並且霸權可以維持數世紀之久。本村凌二藉由日本戰後的政治思想家丸山真男之言,指出羅馬史中有人類全部的經驗,從興起到繁榮到衰敗,貼近日本近代史中曾有的挫折,可以讓日本人深刻的思考。
除了這個深刻的底韻,本村凌二還希望以悠閒的筆調讓讀者徜徉於歷史的文字敘述中,因此本書的寫法比較像是聊天的模式,從談話中的某個細節牽引至另一個主題。對於希望獲得羅馬史整體架構的讀者而言,可能會對作者跳躍的筆法感到困擾,因為不僅在時代上時有跳躍,特別是第一章及第二章,也有跨文化的比較,如與日本、中國、蘇聯等的相對應的問題的描述。顯然希望提供了一個宏觀的角度。
如前所述,本書的重點在於對歷史人物的理解、以及從高處俯瞰的識見,一個學術性整體的羅馬史似乎不是作者最在意的。從徵引的故事中能對歷史的情境有一種親切的感受,從翻開的任何一頁都能得到閱讀小故事的樂趣,並不需要連貫的知識,這應該是本書寫作的目的。
本書的第一章從西元前 146 年開始講起。這一年並非羅馬歷史的開端,而是羅馬帝國關鍵的一年。羅馬徹底消滅地中海地區的勁敵迦太基,將巴爾幹半島上的強權馬其頓收為行省,破壞希臘著名的城市柯林斯,也相當程度的掌握了希臘。以這一年作為正文的開端,也許是因為這些事件以及相關的人物,代表了羅馬帝國之所以稱霸的特質,以及時代的特性。
本村凌二特別指出西元前二世紀在中國則是出現了秦朝,而東西方同時出現帝國是世界史值得注意的現象。他由此進入本書第二章的論述:歐亞早期帝國的樣貌,包括亞述、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以及亞歷山大大帝的帝國,討論這些帝國的國王所面臨的情勢、採用的策略、以及帝國的缺陷。第一章與第二章與本書其他章節斷裂開來,應該是作者對於「帝國」的強烈興趣,第二章早期帝國的主題也作為與羅馬的一個對照,因此特別獨立於正文之首加以討論。
從第三章起本書大致按照時代順序談論羅馬帝國的歷史。首先是羅馬建城的神話,它並不能完全等同於羅馬最初的歷史,但是本書認為這是羅馬人自我認同很重要的部分,因此花了相當大的篇幅。其次是共和時期的早期與中期,焦點集中於羅馬人最早的法律、與高盧人以及義大利半島上其他民族的戰爭、與迦太基的戰爭,兼論元老院的成員老加圖。
從西元前二世紀開始共和時代進入晚期,從格拉古兄弟的改革開始,接著是軍事強人彼此之間的競爭,此間最著名的將領包括馬留、蘇拉、克拉蘇、龐裴、凱撒、安東尼與屋大維。屋大維開啟了帝國時期,被冠以奧古斯都的稱號,其繼位者是一個相當大的問題。在奧古斯都之後則為數個王朝。
羅馬皇帝的權力來源是軍事實力,而在帝國時期後來的歷史中,多由軍隊決定皇帝。帝國晚期在數位皇帝的主導下羅馬曾有復興的局面,但是西羅馬帝國仍在西元前 476 年滅亡。本書在分散的章節中也有相當大的篇幅談論宗教的問題,包括信仰單一神的猶太教、羅馬信仰多神的宗教、以及基督教在羅馬發展的情形。
本書涵蓋了羅馬史典型的時期、事件與人物,呈現的重點是許多有趣而且吸引人的故事與場景,以及所反映出來的超越時空、可以引以為鑑的原則。雖然本書是為了一般讀者閒暇閱讀所寫,並非學術性的作品,但是對於人物與事件獨一無二的歷史地位,許多時候似乎沒有明顯地強調,筆者仍然覺得十分可惜。這種比較軟性的歷史書籍也許是日本社會所造就的一個現象,例如許多人會在電車上通勤時閱讀,因此輕鬆且易於短時間擷取的內容,是作者書寫這類書籍時必須考慮的條件。
本書也許某種程度反映了日本西洋上古學界的研究品味,在筆者所認識的日本學者中,不乏從日本文化的觀點來看待西洋上古史的現象,在書末所列為數眾多的參考文獻中,僅有二筆外國原著,其餘皆為日人著作或翻譯之書,也顯示本書是在日本西洋上古史的出版成果中生長出來的果實。在臺灣,我們還不能看到西洋上古史有如此全面而且大量的著作與翻譯,這是深深值得學習與努力的地方。
本文作者為東海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