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癮帶來的痛苦,不是只有現代人才有,回顧古人的故事,會發現其實我們並不孤單。
身為精神科的醫師廖泊喬,這樣說道。
在北市聯醫松德院區研修酒藥癮的廖泊喬,時常在診間遇到受「酒癮」困擾的病人,也因為這樣,他體會到「與其耳提面命地、甚至恐嚇他們不要喝酒,不如說故事給他們聽,讓他們感同身受。」
基於這樣的初衷,廖泊喬開始深入了解歷史上各式各樣跟酒癮有關的故事,他發現,不管是千年前千年後的人們,原來都有一樣的困擾。加上他在學生時期,就對中國詩詞特別感興趣,因此筆下酒癮故事的主角,大多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古人,例如唐代詩人李白,就是出了名的酒鬼。
廖泊喬剛出版的新書《文豪酒癮診斷書》,一共分成兩大部份:前大半引用了李白著名的詩作「將進酒」,講述古人對酒的喜愛,以及詩詞背後酒的故事;後半段則諧音取名「將盡酒」,透過古人酒癮的故事,讓讀者們反思喝酒帶來的影響及後果。
廖泊喬說,雖然古代並沒有「成癮」的概念,但在這些好酒如癡的古人中,也不乏想要努力「戒酒」之人。
比如愛國詞人辛棄疾,曾在五十七歲那年寫了首「戒酒詞」〈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用了「賦」這種文體的白描手法與問答形式,讓自己和酒杯對話:
與汝成言:「勿留亟退,吾力猶能肆汝杯。」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亦須來。」
(白話翻譯:我跟你約定:「你不要再逗留在這了,趕緊離開,不然,我可是還有力氣把你給砸個粉碎的!」酒杯說:「沒關係,只要你揮手,我就離開;但若你招手要我來,我就會即刻趕來!」)
這首詞完美呈現了想要戒酒的人,對於酒精又愛又恨的矛盾情感,這也是廖泊喬在臨床上常見的狀況。每當碰到這種時刻,他就會說起這個故事,讓個案知道,他們並不是孤單:早在一千年前的古人,就有同樣的心情。
那麼有沒有成功的案例呢?廖泊喬則是說起大家耳熟能詳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的歐陽脩。歐陽脩曾經也是位無酒不歡的人,但在四十五歲那年,他下定決心要戒酒,從此以茶代酒,非常成功。對同樣在努力戒酒的現代人來說,可說是能帶來勉勵的榜樣呢!
對廖泊喬而言,「成癮」這個課題,不僅是他的醫師專業、他的工作,也是他樂於寫作的題材,而從一名醫師到出書的作者,廖泊喬說,他最感謝的便是故事StoryStudio給了他寫作的機會。
約莫在 2020 年四月初時,廖泊喬已經不知道協助多少個有酒癮問題的患者,在診間要擬定戒酒策略與個別化的治療模式,但他更想分享這些古人趣事。他想著:「如果能把這些故事都寫下來,那就不用一直重複說了!」
就因為這樣「單純」的原因,廖泊喬開始寫了第一篇文章,並投稿到故事網站,在等待回覆的過程中,不免有些緊張。時間一天一天過去,未能收到回覆的他,原本心想大概沒有機會了,沒想到一兩周過後,主編胡芷嫣非常細心地替他改了稿子,並給了許多寫作上的建議,這對他來說是莫大的幫助。
就這樣,廖泊喬開啟了「斜槓」之路,白天在醫院幫助病人,晚上則在家中寫稿,甚至受到聯經出版的邀請,有了出書的機會。而在寫作的過程中,他更期許自己的文章不只能幫助有著同樣困境的病人,甚至可以讓看過這些故事的讀者們,都能增加對酒癮的認識,進而提醒自己飲酒的習慣,達到「預防」的效果。這對一名醫生來說,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對廖泊喬來說,看著書上印著自己的名字,宛如夢想成真,但他從沒想到這件事來得這麼快,也十分感謝一路上貴人們的協助。
當我們問起,「有沒有一本書,恨不得是自己寫?」廖泊喬笑笑地說,自己還沒有想那麼遠,對寫書還是抱著非常尊敬的態度。
至於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本書,廖泊喬選了喬瑟夫.坎伯撰寫的《千面英雄》,這是當年還在大一時,授課老師推薦的書籍。書中描述著英雄從經歷磨難到得到祝福的過程,對廖泊喬來說,這不只能套用在小說、影劇的故事中,更能套用在自己的生活上。
對於《千面英雄》,他早已翻閱無數遍,每一次的閱讀,都有不同的體驗,不只能用來理解病人,也能用來檢視自己的生活,儼然就像一本「生活工具書」。
雖然平時醫師的工作繁忙,但廖泊喬還是在生活中安排了閱讀時光,特別是今年疫情爆發後,閱讀量更為增加。
對他來說,閱讀就像是讀者和作者之間的橋樑,透過閱讀,我們可以和陌生的人產生對話與連結,即使沒有經歷到那些書中的體驗,卻可以因為閱讀,理解那些狀態,是幫助自己想像的媒介。
除此之外,閱讀也是與自己對話的過程,因為在閱讀時,他會不斷反思自己、尋找共鳴,可以說:
透過閱讀,我就更認識自己。
或許,不論是在人生的哪個階段,廖泊喬都會像是當年那個從老師手中接下《千面英雄》的大一學生,對書中故事充滿好奇且敬佩,並透過閱讀,展開自己生命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