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百人說書100】故事 StoryStudio 創辦人涂豐恩:知識如果沒有被傳播,會失去了它的影響力

出版,或是廣義的傳播業,是傳遞知識非常重要的媒介。如果發現出來的知識沒有被傳播,就可能失去了它該有的影響力。

故事 StoryStudio 創辦人涂豐恩,這樣說道。

對涂豐恩來說,不論是數位或是紙本出版,都是傳播知識的管道。因為傳播,知識才能發揮思想的力量。

但對他來說,網路媒體和實體書籍還有差異。

「書是在有限的篇幅裡,回答一個問題。」他說。雖然網路資源可以有無限豐富的延伸,但正因為書有其本身的「限制」,為了符合有頭有尾的框架,反而在表達上必須能去蕪存菁,留下最精煉的內容。這樣的框架,乍看是限制,卻也是紙本書獨特而無法被取代的原因之一。
 

然而,即使書有不可取代性,但仍不得不面對在網路時代下,因使用者習慣變化而產生的市場變化。

出版既然屬於廣義的傳播業,紙本書也只是傳播媒介的一種,在面臨使用媒介的變化時,需要思考的就不只是出書,而是透過現在各種媒介去傳播內容。

涂豐恩以故事在 2018 年發布的「中華民國斷交史」為例,原本的貼文,由於發布在社群平台上,圖片與文字的比例,搶眼的句子,是首要考量。但要將內容出版成書時,除了有視覺設計外,書本身的敘述順序與邏輯都必須重新梳理,才能以新的樣貌再度出現。

簡言之,同樣的內容在不同媒介傳播下,勢必有不同的樣子,出版業也是在適應各個媒介的轉化,進而延續「知識傳播」的使命。
 

在進入職場前,涂豐恩和許多年輕的學生一樣,對未來沒有太明確的想法。或許正是因如此,讓他從管理學院轉到文學院,成為歷史系的學生。

「管理學院學的都是很實務層面的東西,為了未來工作做的基礎,但當時我沒有太大的興趣。」因為興致缺缺,涂豐恩轉而去旁聽文學院的歷史、外文、哲學等科系的課,最後決定轉往歷史系就讀。

他回憶,大學時候閱讀了不少法國哲學家傅柯的著作,例如:《古典時期瘋狂史》、《知識的考掘》、《規訓與懲罰》等等。

雖然傅柯是哲學家,但著作內容都是和歷史有關,傅柯透過哲學的剖析,讓歷史有了不同的解讀方式。這給予涂豐恩有很大的啟發:原來歷史可以這樣寫!

此外,傅柯不僅是講過去,更是透過歷史,分析當代議題,這也給了他許多刺激。
 

同樣影響他的還有歷史學者 Thomas Laqueur 寫的 Making Sex,談的是西方的醫學史中,對性別的理解:

Laqueur 指出,在傳統歐洲醫學中,性別只有「男性」與「非男性」的概念,男性以外的性別,其實是「不完美」的人類,女性沒有外顯的生殖器官,是因為造物主將之往內長了(指子宮)。這些論述的背後,顯現的就是過去父權社會中,以男性為標準的概念。

類似的作品讓涂豐恩認識到,原來「身體歷史」也能是研究歷史的一個題材,這也影響到他日後走了醫學史的研究領域。

事實上,在他就學期間,歷史學界也漸漸從以往的帝王將相,轉為更貼近日常生活的研究,這讓他深深感受到,歷史、科學、思想、社會等各個知識,其實都環環相扣、密不可分,或許這也是為什麼他在日後在成立故事時,寫下了「從生活發現歷史、從過去想像未來」的口號。
 

閱讀所指的不只是單單看書而已,用文字溝通,都是廣義閱讀的一環。

聊起自己的閱讀經歷,涂豐恩說,大概是因為父母都很喜歡看書,從小耳濡目染,就這樣走進了書的世界。

和很多人一樣,中學時候的涂豐恩看了很多武俠小說,也看了古典的《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小說。到了大學時期,則是開始看比較多當代文學。不過,進了研究所後,閱讀的範圍就大多是研究所需的資料,為了更快速的吸收資訊,涂豐恩甚至去上了閱讀課,訓練自己處理資訊。

從學生時期到進入職場,閱讀可以說是填滿了涂豐恩的生活,而在多了故事創辦人兼聯經出版總編輯的身分後,閱讀更成為他人生的全部。

也因為進入出版業,他更加會思考,這些書是臺灣社會需要的嗎?能夠帶來什麼改變?這些議題是否有傳達給需要的人了?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書有可能會成為過去式,但對涂豐恩來說,知識的傳播不會停歇,而是會用更貼合時代的方式,出現在我們面前。

 

 
受訪者:涂豐恩
1984 年生,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於就學期間創立「故事 StoryStudio」並擔任執行長,於 2020 年起兼任聯經出版總編輯。著有《救命:明清中國的醫生與病人》、《大人的日本史》。
文章資訊
刊登日期 2021-12-31

文章分類 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