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我們在島嶼朗讀】七等生〈當代文學面對社會〉

2021-03-21

 

2018 年目宿媒體推出《我們在島嶼朗讀》系列短片,擷取經典作品中的動人片段,邀請原創作者親自朗讀。說書與目宿媒體暨第一、第二季攜手合作,自去年六月起將再度合作播映作家們朗讀作品的經典短片,影片將雙月推出四支,讓文字乘聲波傳遞,喚醒視覺及自媒體時代冬眠許久的聆聽,重溫文學的感動。

因為我不是專精的研究學者,只是一個自我設想的微不足道的小作家,重要的不是內容或所謂成就這一件事,而是做為一個人的思考形式。這個思考形式決定個人的存活樣式,甚至決定了追求美的本質的途徑,使個人感覺那存活的重要,愛惜個體生命,進而尊重別的個體生命,推而不只是人類,還包括自然界的一切。—七等生〈當代文學面對社會〉

〈當代文學面對社會〉呈現出七等生對於「當代文學」的思考,全篇分為四個主題:當代文學的特質、文學與社會的關係、作家創作的動機、作家面對社會時的態度。七等生從自身的文學之路談起,包含他的成長過程中現實的壓迫與屈辱,以及相對於現實,他如何轉而從探索知識、閱讀文學中獲得的精神富足。


因此他認為「思考」之於個人相當重要,思考主導了藝術生命前進的方向及方式。生長環境各異的作家們,會長成各自形體獨特的風格,寫出與生命經歷相互對照的作品,也因此能產生時代下多樣的文學風貌。



作者小傳


七等生,本名劉武雄,1939-2020。生於苗栗通霄,台北師範學校藝術科畢業。1962 年在林海音主編的《聯合副刊》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失業、撲克、炸魷魚〉;1966年與尉天驄、陳映真、施叔青等人創辦《文學季刊》。


1966、67 年連獲第一和第二屆台灣文學獎。1976 年獲第一屆聯合報小說獎。1983 年應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邀約訪美。小說作品《沙河悲歌》、〈結婚〉亦曾改拍同名電影、電視劇等。1989 年重拾畫筆,將創作重心轉向繪畫,於 1991、92 年舉辦過兩次個展。一生共發表 124篇小說、137 篇散文(含雜記、序文),及 56 首新詩,2010 年獲頒第十四屆國家文藝獎。


有別於臺大外文系統的取徑自西方之美學形式、文學主題的現代主義「實驗」,七等更根植於作家的個人生命史,直視並深刻地探問個人存在與自我內在,在重層的桎梏之中追求藝術表現的及個人心靈的絕對自由。七等生集爭議與推崇於一身,但他始終以自己的美學秉性與步調,走在整個時代最先端,深具當代性,離經叛道卻又深具惻隱之心,帶有孤絕獨特的文學魅力。



(ⓒ 以上圖片均由目宿媒體提供。)

文章資訊
作者 目宿媒體
刊登日期 2021-03-21

文章分類 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