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當插畫家遇上安徒生:玫瑰仙子與藏在羅勒花盆裡的秘密

王勵群 2017-09-14

「一個小小的玫瑰仙子,有一天飛得太遠,錯過回玫瑰花房的時間。他慌亂之下,飛到花園對面,爬滿忍冬的涼亭裡,看到一對年輕情侶正在話別。美麗的少女摘了一朵玫瑰花,送給即將遠行的情郎。玫瑰仙子見機不可失,就一溜煙鑽進那朵盛開的玫瑰裡,準備借住一晚。


男子把玫瑰藏在懷裡上了路,少女的壞哥哥跟蹤在後。就在一個樹林裡,壞哥哥暗殺了妹妹的情郎,還把他的頭割下來,埋在一棵菩提樹下。玫瑰仙子看到了一切,就躲在一片落在壞哥哥頭髮上的菩提枯葉下,跟著他回到家。


壞哥哥回家後還到熟睡的妹妹的床邊,得意地竊笑,卻沒看到髮上的菩提葉,已悄無聲息地飄落在少女的枕邊。他離開後,小仙子從菩提葉下爬出來,走近女孩的耳邊,輕輕地告訴她所有的事,並且請她醒來後看看枕邊的菩提葉,那是證明她不是作夢的信物。


女孩看到菩提葉,相信小仙子說的都是真的,就去樹林裡,找到那棵菩提樹。她挖出情人的頭,還在附近折了一根茉莉枝,一起帶回家。她把頭藏在一個大花盆裡,埋上土,把茉莉枝種在上面。這一切小仙子都默默地看在眼裡。


從此女孩就天天以眼淚灌溉那盆茉莉花,花苞越來越多,女孩越來越瘦。終於有一天,女孩抱著花盆香消玉殞,上天堂和情郎團圓了。也就在那一天,所有的茉莉花都盛開,壞哥哥見到花兒開得好,就把那盆花據為己有,抱到臥房裡放在床邊。


玫瑰仙子飛到茉莉花盆邊,看到每朵茉莉花裡都有一個小仙子。他就把所有的事都說了出來,並要他們為女孩報仇。沒想到茉莉仙子們的反應冷漠,只說這件事他們早就知道了。玫瑰仙子氣極了,就飛到花園裡,請女王蜂主持公道。女王蜂答應了,要蜂群準備明天為那對苦命鴛鴦復仇。可是就在當天夜裡,壞哥哥就死了。原來那些茉莉仙子早就備好毒花蜜,趁他熟睡的時候,用毒刺刺破他的舌頭,把他給毒死了。


第二天不知情的鄰居們圍在床上的屍體邊,猜不透到底發生什麼事。這時候蜂群飛了進來,繞著茉莉花盆不肯離開。有個人伸手去趕,卻被蜜蜂螫了一下,慌亂中打破花盆,碎片中滾出男子的骷髏頭,大家才知道原來死掉的人是個謀殺犯。」


加斯金(Arthur J. Gaskin,1862-1928)為〈玫瑰仙子〉畫的木刻版畫。

這是《安德生童話集》Andersen's Stories & Fairy Tales)──打個岔,這本書一般的中文譯名是《安徒生童話集》,可是作者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1805-1875) 的姓,Andersen 的丹麥文發音接近「安納生」(d 不發音),英文發音則是「安德生」──中的一個故事,名叫「玫瑰仙子」 (Rose elf)。可是並不是安德生原創的,而是改寫自濟慈 (John Keats,1796-1821) 的詩,《羅勒花盆》 (Isabella or The Pot of Basil)。


濟慈詩中的女主角名叫伊莎貝拉 (Isabella),她的情人叫羅倫佐 (Lorenzo),故事發生的地點是翡冷翠 (Florence)。壞哥哥有兩個,他們在一個偏僻的樹林裡謀殺了羅倫佐,把屍身埋在一棵樹下。詩中沒有花仙子,是羅倫佐託夢給伊莎貝拉,告訴她自己死亡的地點。伊莎貝拉挖出了情郎的屍體,但沒力氣帶回家,只得把他的頭砍下來帶走。


回家後她把羅倫佐的頭藏在一個花盆裡,然後把花盆填滿了土,再種上羅勒,每天抱著以淚水灌溉。兩個壞哥哥覺得妹妹的行為十分詭異,很想知道花盆裡究竟有甚麼古怪。他們等了很久,終於找到機會把羅勒花盆偷拿到一個隱密的地方檢查,結果發現裡面竟是羅倫佐的頭顱,嚇得立刻遠走高飛,再也不敢回翡冷翠。而伊莎貝拉在發現花盆不見了之後,天天發了瘋似的到處尋找,不久就去世了。


濟慈的《羅勒花盆》發表於 1819 年,也就是他過世的前兩年。到了 1907 年,倫敦書商 T. N. Foulis 為這首詩出版一本可以放在外套口袋裡的「信封本」(Envelope Book) 。這本書是由我在魯拜集(四)中介紹過的,蘇格蘭格拉斯哥藝術學院出身的插畫家潔西金 (Jessie M. King) 設計。除了封面設計外,潔西金一改以往纖細的鋼筆畫風,以水彩為這本小小的書畫了五幅插畫,包括書名頁(title page)及目錄頁。構圖精緻,色調淡雅,詩人地下有知,想必也會怡然認可。


加斯金(Arthur J. Gaskin,1862-1928)為〈玫瑰仙子〉畫的木刻版畫。

順便一提,《羅勒花盆》的故事情節也頗受較潔西金稍早期的拉菲爾前派(The Pre- Raphaelites)畫家們的青睞。附上兩幅他們的畫作來作個比較,一幅是米萊斯(John Everett Millais,1829-1896)於 1849 年發表的〈羅倫佐和伊莎貝拉〉(Lorenzo and Isabella),另一幅是杭特(William Holman Hunt,1827-1910)於 1866 至 1868 年間完成的〈伊莎貝拉及羅勒花盆〉(Isabella and the Pot of Basil)。


米萊斯於 1849 年發表的〈羅倫佐和伊莎貝拉〉。
杭特於 1866 至 1868 年間完成的〈伊莎貝拉及羅勒花盆〉。

話說回來,其實濟慈也不是這個愛情悲劇的原創者,他的詩是改寫自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 -1375) 的《十日談》(Decameron)中,第四日的第五個故事。不過這故事的原版情節和兩個改編版都有不少出入。


首先,女主角的名字是麗莎貝塔(Lisabetta)而不是伊莎貝拉。其次,她有三個哥哥,濟慈的版本是兩個,安德生的則只有一個。不過這些都是不重要的細節,最主要的不同之處在於哥哥們謀殺男主角羅倫佐的動機。


安德生對此一字未提;濟慈是說哥哥們不只看不起羅倫佐是個僕人,而且想騙妹妹嫁給某個有錢的貴族,以便染指他的橄欖園(it was their plan to coax her by degrees to some high noble and his olive-trees),所以必須除掉羅倫佐這個絆腳石。


但是薄伽丘的原文是說三個哥哥中的老大有天晚上意外看到妹妹跑進羅倫佐的臥室,覺得她的行為對家門名譽有損,但又不想家醜外揚,因此三兄弟討論之後,決定暗中除掉羅倫佐。我想這個動機在重視家譽的中世紀義大利也許無可厚非,但如此整個故事的悲劇張力就不如濟慈的版本了。


就結局而言,壞哥哥們在薄伽丘和濟慈的版本中都是逃之夭夭,並沒有受到制裁,雖然故事中暗示他們晚景淒涼,最後客死異鄉,但我覺得還是不如安德生的「花仙子復仇記」來得痛快。


安德生這本童話集中的故事老少咸宜,自 1835 年起陸續發表以來,至今已被翻譯成一百多種不同的文字,給全世界兒童的童年都增添了不少色彩。他也成為丹麥的驕傲──去年(2016)夏天在臺北中正紀念堂還有個《國際安徒生插畫大獎 50 周年展》,吸引大量參觀人潮。這個為紀念安德生而設立的的童書獎是由國際童書評議會(International Board on Books for Young People,IBBY )主辦,每兩年頒發一次。獎項有兩個,除了插畫外,還有被童書界譽為「小諾貝爾獎」的兒童文學獎。


事實上早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插畫本黃金年代中,安德生的童話故事就被許多著名的插畫家畫過,這些書的初版如今都成了西洋古書市場上炙手可熱的競逐標的──也許就因為如此,插畫在後來的童書中就愈顯重要。


今天在此介紹的這套《安德生童話集》,是由 H. Oskar Sommer 翻譯的英文版,兩冊一套,由著名的倫敦出版商 George Allen 於 1893 年出版。插畫家加斯金(Arthur J. Gaskin,1862-1928)畢業於伯明罕藝術學院(Birmingham School of Art),是伯明罕皇家藝術家協會的成員。


加斯金年輕時曾受藝術及工藝運動(Arts and Crafts Movement)的領航員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之聘,為他的小說《世界盡頭之井》(The Well at the World’s End)設計木刻版畫,可惜最終沒有被採用──據說是莫里斯不喜歡他畫的人臉。不過後來加斯金終於得到莫里斯的認可,為他著名的私人出版社,凱爾姆斯科特出版社(Kelmscott Press)出版的另一本書,十六世紀的英國名詩人史賓塞(Edmund Spenser,1552-1599)的對話體田園詩(Aeglogue)《牧羊人年曆》(The Shepheardes Calendar),畫了十二幅木刻版畫,並被人譽為凱爾姆斯科特出版過的書中最快樂的一組插畫。


加斯金的畫風深受莫里斯的好友,前拉菲爾畫派的要角伯恩瓊斯(Edward Burne-Jones)及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的影響。他為這兩冊安德森童話集設計一百幅極具中世紀風格的木刻及木雕版畫,使這些故事讀起來更加夢幻。


文章資訊
作者 王勵群
刊登日期 2017-09-14

文章分類 說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