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陣子,與友人觀看《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先陣子,與友人觀看《模仿遊戲》﹝The Imitation
電影根據歷史事實改編,外界雖知道英國情報部門於二次大戰期間破譯德軍密碼,然而對於圖靈及布萊切利園﹝Bletchley Park﹞——英國情報部門破譯德軍密碼的機密之地,圖靈於二次大戰期間在此工作——所知不多,但英國政府因機密理由而將有關檔案封存50年!
饒是如此,片中若干情節與史實有不符處,如︰
1. 電影描述波蘭情報部門將德國用的「依密碼」密碼機﹝Enigma machine﹞交予盟國——即英、法,此雖與史實相符,但非如電影所述那樣波蘭情報人員將「依密碼」偷運出來,而是透過正式的高業買賣途徑購得一台「依密碼」,而且該台「依密碼」只是商用版密碼機而已。
2. 對於德軍密碼的破譯,事實上遠比電影描述困難不知多少倍。事實上,直至1941年英軍從德軍一舨潛艇俘獲一台海軍版「依密碼」密碼機及相關密碼書,破譯工作才較前順利﹝但片中描述有一德國密碼發佈員常以女友名字作編碼開頭倒符合史實﹞﹝註︰有關「依密碼」如何被俘獲,好萊塢電影《U-571》雖改編自相關史實,惟內容改為美軍於1942年從德國潛艇俘獲「依密碼」,結果惹來英國政府抗議﹞
3. 根據史實,波蘭已開發破解德軍密碼的「人工電腦」,並於戰前將有關資料交予盟國,圖靈及其小組根據波蘭提供的資料繼續其未境之業,然而圖靈的研發亦功不可沒!故此並非如電影所述「人工電腦」的開發僅圖靈的孤軍工作,自然亦沒有電影所述那樣圖靈的研究受其上司及組員的反對。
4. 圖靈及其小組於1939年所開發的自動解碼器稱為「炸彈」﹝The Bombe﹞,而非電影描述那樣為紀念其年輕時的密友而取名「克里斯托福」﹝Christopher﹞;但電影描述倒如史實那樣,該機被視為今日電腦之先驅。
5. 電影描述圗靈的小組為免德軍發現其密碼被破譯,而向情報部門建議那些情報可公開,完全毫不合理!首先,圖靈的小組在情在理無權如此——更何況他們的專業不是分析、解讀情報;此外,德國情報部門非呆子,他們遲早知道他們的密碼被破譯,更何況他們會定期更新密碼機及密碼,而且海軍、陸軍、空軍、黨衞軍及外交部的密碼亦各異。
6. 蘇聯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派出大量間諜滲透英、美政府,電影中提及的克羅斯﹝John Cairncross,片中由艾倫‧里奇﹙Allen Leech﹚飾演﹞便是其中一個,他雖於布萊切利園工作,但事實上他不屬圖靈的小組,且與圖靈素未謀面。至於英國情報部門對其滲透視而不見,好透過他向蘇聯分享部份情報云云,完全沒有根據,向盟國分享情報與否,權在政府首長,而非情報部門。
7. 圖靈之自殺,至今原因未明,有論者相信未必如電影所述那樣因接受化學閹割後身心狀態均大為衰退而自尋短見;有謂他的自殺可能因模仿白雪公主情節而咬食含有山埃的蘋果,蓋因他十分喜愛迪士尼動畫電影《白雪公主與七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電影製作單位則認為圖靈的居所被爆竊及他的自殺應有內情。
﹝《密碼遊戲》與史實不符處,可參閱「對艾倫 .圖靈的拙劣模仿以外——《解碼遊戲》中的史實是史實嗎?」一文
電影末段提及因圖靈的貢獻,令二次大戰提早兩年結束,未免誇張。蓋因戰爭勝負因素本千變萬化,沒有定律。
如前所述,德國人絕不會任由敵方破譯其密碼,他們可會定期更新密碼機及密碼;而且他們﹝及日本人﹞的情報部門也非庸手,同時亦會從各種不同途徑獲取敵方的情報。更何況,破譯員的誤譯或敵方發佈假情報等,也會影響情報的真確性。此外,二戰期間,雙方的政府及軍事首長誤判情報或莫視情報的重要性,甚至誤信假情報,可謂屢見不鮮。
然而,這絕不能因此抹煞圖靈的貢獻。畢竟,圖靈及其行家或多或少有助戰局的改變。最顯著的例子,便是美國的情報部門於1942年成功破譯日本海軍的密碼,得知日海軍密謀進攻中途島,從而令太平洋艦隊事先作出部署,成功擊退日軍﹝按︰當然日軍的戰略及戰術失當,亦為勝負關鍵之一﹞。
利用密碼傳送情報,自古皆有。在科學不發達的時代,透過狼煙、旗語及燈號所傳送的情報,可視為密碼的一種!而在歷史上,不少政治危機或事件,因密碼的破譯而事敗,如︰
1. 16世紀時,因英格蘭的天主教徒拒不承認信奉新教的伊莉莎白一世的王位,時刻密謀扶植流亡至英且亦為天主教徒的蘇格蘭女王瑪利‧斯都亞特﹝Mary Stuart﹞登位,而瑪利亦常與英天主教徒利用密碼信通訊﹝註︰論血緣,瑪利為伊莉莎白親屬,英天主教徒認為她是王位合法繼承人﹞。
1586年,英格蘭的情報人員成功截獲並破譯瑪利送出的密碼信,從而破獲巴賓頓陰謀﹝Babington Plot﹞——英天主教徒企圖刺殺伊莉莎白,結果瑪利於1587年被處決。
2. 清雍正年間,雍正帝的兄弟不滿其繼位,相互間及其黨羽﹝包括傳教士穆經遠﹙Joannes Mourao﹚﹞以拉丁字母作密碼通訊,以圖推翻雍正帝,為雍正帝所悉,結果一干人等於1725年﹝雍正3年﹞或被幽禁或被除去﹝此促成雍正帝禁基督教的原因之一﹞
密碼的破譯,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此涉及高深的數學理論,若需破譯他國的密碼,更要求破譯者有語言學智識﹝註︰美軍於二次大戰期間,在太平洋戰場利用印第安語通訊,日軍雖能截獲亦不明所以﹞。亦因此,在一些大學,有解碼學的研究﹝按︰香港的大學似沒有此類的學系﹞。不過,筆者以為有二點尚須注意︰
一般人以為解密學只用於政治及軍事用途。實際上,此類學問亦可用於其他領域。以考古學為例,法國學者尚博良﹝Jean-Francois Champollion﹞於19世紀利用解碼學的原理成功解讀羅塞達石碑﹝Rosetta Stone﹞上的文字,從而有助後世學者理解古埃及的文字構造及文學發展!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