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詩意的科學
1833年5月1日,芳齡十七的愛達.拜倫(Ada Byron)參加宮廷宴會,和其他年輕女孩一起被引見給英國皇室認識。愛達生性敏感,個性獨立,家人原本很擔心她能否進退合宜,結果根據她母親的說法,愛達的表現「算是中規中矩,差強人意」。當晚愛達見到的王公貴族包括威靈頓公爵(Duke of Wellington),她很欣賞他率直的作風。倒是高齡七十九的法國大使塔列朗(Telleyrand),愛達覺得他像「老猴子」。
身為英國著名詩人拜倫的唯一婚生子女,愛達遺傳了父親的浪漫,母親為了調和她的浪漫天性,特別請家庭教師來教她數學。她那叛逆不羈的想像力,加上對數字的迷戀,讓她愛上了這門「詩意的科學」。
在許多人眼中(包括她父親在內),浪漫時期的純淨感性與工業革命掀起的科技狂熱,其實相互衝突。但愛達置身於兩個時代的交叉口,卻感到怡然自得。
難怪愛達雖然在富麗堂皇的宮廷中初次踏入社交界,卻對幾個星期後的另一場盛會更為印象深刻。她在那次盛會中見到了巴貝奇(Charles Babbage)。喪偶的巴貝奇是數學和科學奇才,當時四十二歲,是倫敦社交圈名人。
「愛達對星期三聚會的喜愛,勝過其他上流社會的豪華宴會,」愛達的母親對朋友表示:「她在那兒會碰到幾個科學界人士──包括巴貝奇,她喜歡和他在一起。」
巴貝奇每週舉辦熱鬧有趣的沙龍,邀請近三百位賓客參加,身穿燕尾服的紳士、披著華麗織錦的淑女,和作家、工業家、詩人、演員、政治家、探險家、植物學家,以及其他「科學家」(這是巴貝奇的朋友剛創造的名詞)共聚一堂。一位著名的地質學家指出,巴貝奇成功的把科學家引進上流社會,從而「確立了科學在社會上的地位」。
聚會當晚,他們通常會跳舞、閱讀、玩遊戲、聆聽演講,同時品嘗各種美食,包括海鮮、肉類、異國飲料和冰品。女士在台上玩角色扮演,穿上戲服重現名畫中的情景。天文學家架好望遠鏡,研究人員展示他們的電磁發明,巴貝奇則搬出機械娃娃供賓客賞玩。
聚會的焦點是巴貝奇展示差分機(Difference Engine)的部分模型,這也是他舉辦聚會的原因之一。差分機是巴貝奇在家中打造的巨型機械式計算機。巴貝奇總是以戲劇化的方式展示差分機,他會在差分機計算數字時轉動曲柄,然後等觀眾開始覺得無聊時,開始顯示機器如何根據輸入的指令,突然改變型態。對差分機特別感興趣的人會受邀穿過庭院,到過去是馬廄的棚子裡親眼見識巴貝奇正在打造的完整機器。
大家對於能解開多項式函數的巴貝奇差分機各有不同觀感。威靈頓公爵認為,將軍上戰場前或許可利用差分機來分析可能面臨的各項變數。愛達的母親拜倫夫人則對這部「思考機器」大為讚歎。
至於愛達(她後來有一段名言,指出機器永遠無法真正思考),根據一起出席展示會的朋友所言:「拜倫小姐雖然年輕,卻了解機器的運作,而且看出新發明的絕美之處。」
由於熱愛數學與詩,愛達得以看到計算機蘊含的美。浪漫科學時代的特色是對新發明和新發現展現高度熱情,愛達正是最佳範例。霍姆斯(Richard Holmes)在《奇蹟年代》(The Age of Wonder)中寫道,這個時期「為科學工作注入強烈的想像力與熱情。許多人對科學發現有強烈(甚至魯莽)的執著,驅動了科學發展。」
簡言之,這個時代和我們的時代頗為相似,工業革命的發展,像是蒸汽機、紡織機和電報的發明,改變了十九世紀的面貌,正如同數位革命(電腦、微晶片和網路)改變了我們的時代一樣。這兩個時代都有一群能結合想像力、熱情和神奇科技的創新者,創造出愛達口中的「詩意的科學」,以及二十世紀詩人布羅提根(Richard Brautigan)所謂「深情優雅的機器」。
父親:浪漫詩人拜倫
愛達遺傳了父親的才情與叛逆,但她對機器的熱愛就和拜倫無關了。事實上,拜倫是抗拒機械化的盧德派(Luddite)。1812年2月,二十四歲的拜倫在英國上議院首度發表演講時,曾為四處搗毀紡織機的盧德派份子說話。當時諾丁罕的工廠老闆在推動一項法案,希望把摧毀自動織布機的行為,明訂為可以處死的罪行。
拜倫以輕蔑的語氣嘲諷這些老闆:「他們把這些機器視為自身掌握的優勢,從此不必雇用太多工人,導致工人丟掉飯碗。」拜倫宣稱:「被拋棄的工人昧於無知,非但未因有益人類的種種改善而歡欣鼓舞,還認為自己是機械進步下的犧牲品。」
兩星期後,拜倫出版了史詩《恰爾德.哈羅德遊記》(Childe Harold’s Pilgrimage)的頭兩章,浪漫描繪他在葡萄牙、馬爾他和希臘的遊歷。拜倫後來指出,他「早上醒來,發現自己在一夕間爆紅。」俊美迷人、迷惘憂鬱,又勇於嘗試各種性探險的拜倫,在創造詩中主角的原型時,自己也過著拜倫式的英雄生活。他成為倫敦文學界的寵兒,從早到晚邀宴不斷,而其中最令他難忘的是卡羅林.蘭姆(Caroline Lamb)女爵的豪華晨間舞會。
雖然卡羅林嫁給有權勢的貴族,丈夫後來還當上首相,她卻瘋狂愛上拜倫。拜倫認為卡羅林「太瘦了」,然而她有違傳統的曖昧性向(她經常喜歡裝扮得像小廝),十分吸引拜倫。他們發展出狂亂的婚外情。戀情結束後,卡羅林依然深陷其中不可自拔,持續跟蹤糾纏拜倫。她有一句形容拜倫的名言是:「又瘋又壞,認識他很危險。」確實如此,但她自己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拜倫在卡羅林女爵的宴會上,注意到一位沉默寡言的年輕女子, 他記得她「穿著比較樸素」。十九歲的安娜貝拉.密爾班(Annabella Milbanke)出身豪門。宴會前一晚,她正好讀了《恰爾德.哈羅德遊記》,心中有複雜的感受。
「他太過矯揉造作了,」她寫道:「最擅長描寫深情。」在宴會中看到拜倫迎面走來時,安娜貝拉內心危險交戰。「我沒有央人為我引薦,因為所有女人一定都瘋狂追求他,希望有幸在他的抒情詩中被記上一筆。」她給母親寫信時表示:「我一點也不想出現在他的詩裡。雖然有機會的話,我不排斥和他認識,但我無意成為恰爾德.哈羅德神壇上的祭品。」
結果事情的發展確實如她所願。拜倫經正式介紹,認識安娜貝拉後,認為她可能是妻子的適當人選。這是拜倫理智戰勝浪漫情感的極少數時刻。安娜貝拉似乎不會挑動他的熱情,反而能馴服他熾烈的情感,保護他不至於過度放縱,還能協助他償還沉重的債務。
他有點言不由衷的寫信向安娜貝拉求婚,而她明智的拒絕了,於是拜倫開始四處留情,發展出幾段不太恰當的關係,包括與同父異母的姊姊奧嘉絲塔.雷伊(Augusta Leigh)的誹聞。但一年後,安娜貝拉又重新觸發拜倫的追求行動。
拜倫一方面想克制自己氾濫的情感,另一方面,由於在債務泥沼中愈陷愈深,即使缺乏浪漫的情感,他也理智看出這段關係的好處。
「唯有結婚,而且是很快結婚,我才能得救,」他對安娜貝拉的姨媽表示:「如果您的外甥女首肯,她是我比較中意的人選;否則的話,我第一眼看到哪個似乎不會當面吐我口水的女人,大概就是她了。」
拜倫勛爵居然也有不那麼浪漫的時刻。於是,拜倫和安娜貝拉在1815年1月成婚。
拜倫以他的拜倫式作風為這段婚姻揭開序幕。「晚餐前,我在沙發上得到拜倫夫人。」他如此描述大喜之日。新婚夫婦在兩個月後造訪拜倫同父異母的姊姊時,彼此的關係依然熱絡,因為安娜貝拉差不多就在這段時間懷孕。不過,在此同時,安娜貝拉也開始懷疑丈夫與奧嘉絲塔之間的情感已超越手足之情,尤其是有一次,拜倫居然躺在沙發上,要求兩人輪流親吻他。他們的婚姻開始出現裂痕。
對於安娜貝拉曾修習數學這件事,拜倫一直覺得很有趣,兩人交往期間,他曾拿他鄙視精確數字這件事開玩笑:「我知道二加二等於四—─假如辦得到的話,我很樂於證明它,」他說:「雖然我必須說,假使我能找到法子,把二加二變成五,我會從中得到更大的樂趣。」稍早時,他還暱稱妻子為「平行四邊形公主」。
然而當婚姻開始變調,拜倫更細膩說明了這個數學意象:「我們是兩條並排向前,無盡延伸的平行線,從無交會的一天。」後來,他在史詩《唐璜》的第一章中嘲笑她:「數學是她的最愛……她是一部活的計算機器。」
即使女兒在1815年12月10日出生,仍然挽救不了這段婚姻。拜倫以心愛的同父異母姊姊的名字,為女兒取名為奧嘉絲塔.愛達.拜倫。拜倫夫人確信丈夫不忠後,從此都稱女兒為「愛達」。
五個星期後,安娜貝拉打包行李,帶著小嬰兒愛達逃回娘家。愛達從此再也沒見過父親。
拜倫夫人寫了幾封工於心計的信給拜倫,威脅要公開他疑似亂倫的行徑和同性戀情,希望藉此達成分居協議,並取得女兒監護權(她因此獲得「數學界的米蒂亞」的名號),拜倫因此離開英國,遠走他鄉。
下一回:父母的結合──浪漫擁抱數學
壓制浪漫最好的方法居然是算數學!下一回,看愛達怎麼把父親拜倫遺傳的浪漫基因,用在追逐數學的旅程上。
【創新者們】愛達‧拜倫:揭開電腦時代序幕的女人(二)
【創新者們】愛達‧拜倫:揭開電腦時代序幕的女人(三)
【創新者們】愛達‧拜倫:揭開電腦時代序幕的女人(四)
【創新者們】愛達‧拜倫:揭開電腦時代序幕的女人(五)
艾薩克森在暢銷巨著《賈伯斯傳》之後,繼續以《創新者們》記錄輝煌的數位時代,但是《創新者們》不僅是數位革命的故事,更是創新突破的指南。
艾薩克森從浪漫詩人拜倫之女愛達開始說起,他也一一探索掀起數位革命的秀異之士,具備了什麼樣的特質,其中包括MIT的教授布許、早夭的天才圖靈、大科學家馮諾伊曼、英特爾的諾宜斯、微軟的比爾蓋茲、蘋果電腦的賈伯斯、發明WWW的柏納-李等人。
他揭露了這群天才、怪傑和駭客如何思考、為何如此有創造力,同時也寫出他們尋求合作的智慧,以及如何借助群體合作之力,使創造力更上層樓。
在這個亟需創新、創意與團隊合作的年代,《創新者們》清楚點明促使這一切發生的祕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