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神聖羅馬帝國的王位爭奪戰】(四)起於混亂,終於混亂

Sade 2015-10-08

前一章提到,1198 年開始的王位爭奪戰,在 1208 年看似由奧圖得到短暫的勝利。然而他卻料不到,當初退出爭奪戰的菲特烈二世會捲土重來。

 
Übergabe_des_Thronfolgers,_des_späteren_Friedrich_II,_an_die_Herzogin_von_Spoleto
康斯坦絲與小小菲特烈

菲特烈二世從出生就注定是個傳奇。前面提到,他是亨里希六世與西西里公主康斯坦絲的兒子,在 1194 年的 12 月 26 日於耶西(Jesi)出生。沒有提到的是,康斯坦絲生他的時候,已經 40 多歲了,是個高齡產婦來著!因此,關於菲特烈二世,一直有許多流言蜚語說他不是親生的。


之後更出現各種誇張的傳說:康斯坦絲為了讓人驗明正身,在市場裡搭了一個帳篷,生產時讓大家來看(一說只有婦女可看)。


2 歲時,菲特烈就被選為神聖羅馬帝國國王。然而, 1198 年,當他父親亨里希六世去逝時,人在義大利史瓦本的菲立普本想把他接回德國,卻被康斯坦絲阻止,身為母親的康斯坦絲希望他專注在西西里的政權上。 1198 年,史瓦本的菲力普被選為國王,而年僅 4 歲的菲特烈也成為西西里的國王。


不幸的是,同年 11 月康斯坦絲就去逝了,死前她將菲特烈的教養監護權,交給教宗茵諾森斯三世。


對教宗來說這應該是最好的結果之一,因為原本教宗一直很擔心,若是南北義大利都落入德意志羅馬帝國的手中,被夾在中間的教宗國就很危險了。若是教宗可以藉此控制菲特烈跟西西里,這就再好不過了。


可惜事實上,教宗忙著政治鬥爭,把菲特烈丟給別人照顧,這個別人也沒有好好照顧這位小王子,讓他在街上遊蕩與街童玩耍,或許因為自幼失去父母又疏於照顧,造成了菲特烈二世放蕩不羈又有些扭曲的性格。不過先不論性格,菲特烈應該是一位相當聰明的人。


11381254
1138 - 1254 年的神聖羅馬帝國與被夾在中間的教宗國。Source: The Historical Atlas by William R. Shepherd, 1926

1208 年,德國的王位爭奪戰結束,菲特烈在教宗的安排下娶了一位比他年長的西班牙公主康斯坦絲。 12 歲的他,已經可以脫離監護當個獨當一面的國王了(雖然還沒成年)。另一方面,當上正統國王的奧圖四世此時露出真面目,不但破壞他與教宗的盟約進軍義大利,還試圖進軍西西里,完全就是觸了教宗的逆鱗。


1210 年教宗開除了奧圖四世的教籍,因為奧圖四世破壞盟約的行徑,也讓許多貴族諸侯離開他的陣營。這時,菲特烈又再度被諸侯們想起。 1211 年,菲特烈被重新選為國王,也重新加入了這場政治鬥爭。 1212 年菲特烈在法蘭克福第三次被選為國王,並在美因姿加冕。


透過教宗與法國的幫助,菲特烈迅速在德國發展勢力,最終戰勝了奧圖四世。 1215 年在亞申再次被加冕為國王菲特烈二世,這時他終於是唯一的國王了,同時他也承諾會組織十字軍,解放耶路撒冷。


故事到此,看起來一切都相當美好。


Frederick_II_and_eagle
出自菲特烈二世寫的(也可能只是掛名)的書 De arte venandi cum avibus 的畫像

但是啊但是,就是這個但是。


神聖羅馬帝國國王畢竟不是教宗的棋子。菲特烈二世雖然當初答應將南邊的王國,留給兒子亨里希,不會讓教宗感到威脅。但之後,他又以要參與十字軍、怕回不來又造成王位爭奪戰為由,讓亨里希也被選為德國國王。這時正好英諾森斯三世去逝,菲特烈二世跟新教宗霍諾留斯三世(Honorius III)保證,他不會把西西里王國傳給要當羅馬帝國皇帝的兒子(但是私生子就不保證了)。


1220 年,菲特烈與康斯坦絲透過霍諾留斯三世,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與皇后,菲特烈承諾隔年會前往聖地,履行十字軍的承諾。菲特烈二世這時可以說是如日中天,神聖羅馬帝國、西西里王國都在他的手中。只剩下一件事還沒有完成,就是完成十字軍。
 

然而,菲特烈二世的十字軍之路並不順利,到霍諾留斯三世去逝時(1227),他都還沒有上路,接任的教宗吉奧九世(Gregor IX)──英諾森斯三世的姪子──對菲特烈二世沒什麼耐性,下了最後通牒,威脅要開除他教籍。


1227 年,菲特烈好不容易上路了,帶著圖林根領土伯爵路得維希四世前往聖地,然而此時巴勒斯坦卻爆發了瘟疫,菲特烈二世也中標折回義大利,皇帝雖然撿回一條命,路得維希四世卻客死異鄉。


菲特烈二世更因此被教宗認為誠意不足,還是被開除了教籍。菲特烈二世當然很不服,覺得自己是有苦衷的,也寫了很多信。但教宗心意已決, 1228 年又重申了一次放逐令。這時皇帝怎麼反應呢?


他又組織了一次十字軍。

 
Friedrich_II._mit_Sultan_al-Kamil
菲特烈二世與蘇丹

這次出征,菲特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透過與埃及蘇丹的和平條約,以及跟耶路撒冷王國的繼承人──伊莎貝拉公主結婚。菲特烈二世幾乎沒流幾滴血,就達成了十字軍的使命:讓朝聖者能自由安全的前往耶路撒冷朝聖。


不只如此,他還在聖墓教堂戴上了皇冠,成為耶路撒冷國王。這項成就可是前所未有的!


然而問題來了,皇帝不是還在被教會放逐的狀態嗎?可是他的十字軍大成功耶!上帝怎麼會讓一個被放逐的人成為耶路撒冷國王呢?所以這次的開除教籍一案就算是自動解除了。


然而,菲特烈也因此成為教宗的眼中釘。 1239 年教宗又再度開除了他的教籍,還來不及解除教宗就死了。新教宗英諾森斯四世重申放逐令,繼續對抗這位皇帝。


菲特烈二世的強勢,連開除教籍也阻止不了他!


教宗指控菲特烈二世為異端並試圖罷免他,選另外的對立國王,卻都不能與菲特烈二世抗衡。即使被開除了教籍,菲特烈還是穩坐他的寶座,直到 1250 年去逝為止。


有一點要補充的是,開除教籍原本應該是非常嚴重的一件事。


在中世紀,被開除教籍就跟褫奪公權一樣,你在社會中所有權利都會被奪走,一切許下的約定與諾言都失效。而且最重要的是,死後不能上天堂,會永遠在地獄中受苦。不過這個時代開除教籍的事實在太常發生,儼然成為教會政治鬥爭的工具,哪個諸侯做不好、國王要下台都要開除教籍一下,反而因此失去了原本恫嚇人的功能,對政權的影響力也就大不如前了。

 
Exkommunikation_Friedrichs_II._in_Lyon_1245
1245 年,里昂議會上開除菲特烈二世教籍的英諾森斯四世

只是,在菲特烈二世之後,他的後繼者再也沒能像他或他的祖父那樣,成為一位偉大強勢的皇帝。神聖羅馬帝國進入「大空位時代」。


他的大兒子,曾被選為德國國王的亨里希(七世),早在 1235 年因為反叛父親菲特烈二世而被罷免,其後更被軟禁至死。接著菲特烈二世與伊莎貝拉的兒子康拉德,雖然也被選為德國國王,但斯陶芬王朝的大勢以去。來自荷蘭的威廉(Willhelm von Holland)── 1247 年崛起的對立國王──與之抗衡,並堅持得比康拉德更久。康拉德 1254 年去逝,他的兒子康拉丁(小康拉德之意)對帝國歷史已經無足輕重。


KI
菲特烈二世的後代們(局部)

威廉也只當了唯一國王兩年就死了。接著 1257 年,又是一場雙重選舉。


這次出線的是卡斯提亞的阿爾方斯(Alfons von Kastilien)和康瓦爾郡的理查(Richard von Cornwall)。等等,德國諸侯們是沒梗了嗎,竟然選了一個西班人跟英國人來當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國王?其中一個(阿爾方斯)甚至從未到過德國國土。有沒有哪裡搞錯!


的確,在菲特烈二世之後,德國諸侯似乎就找不到一個讓大家滿意的國王,不是沒有國王就是有兩個國王。神聖羅馬帝國可以說在菲特烈二世之後,就沒有一個真正的共主,對一個大帝國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這場混亂一直持續到 1273 年,眾所期待的皇帝才終於姍姍來遲。這皇帝的名字講出來大家都一定知道,他就是魯道夫.哈布斯堡(Rudolf  I. Von Habsburg)。


1273 年, 55 歲的魯道夫,在眾多重量級的候選人中,脫穎而出。(他的競爭者包括了法國國王菲利普三世、波希米亞國王奧特加二世(Ottokar II. Premsl)等),得到了七位諸侯的選票,得票率高達100%。身為第一位成為皇帝的哈布斯堡,他沒有建立像奧圖王朝到斯陶芬王朝那樣的家族霸權,他的兒子也沒有繼承王位(雖然他很想)。


大空位時代之後,神聖羅馬帝國的王位沒有被一家獨佔,而是由三個家族輪流包辦。這三個家族分別是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盧森堡的盧森堡(Luxemburg)跟巴伐利亞的維騰斯巴赫(Wittelsbach)。


tblAusstellungIntroBilderDateinameBild_gross8_05
魯道夫與七位諸侯。來源: http://www.habsburg.net/kunst-kultur/historische-ausstellung/koenig-rudolf/koenig-rudolf/

至此,關於神聖羅馬帝國選舉的故事差不多要到尾聲了。只剩下最後一件重要的事…..(待續)


同場加映:菲特烈二世時代的教宗們

從王位爭奪戰到菲特烈二世去逝為止,共經歷了五位教宗(名字後面是擔任教宗期間)。


英諾森斯三世(1198-1216)
菲特烈三世的幼年的監護人; 1210 開除了奧圖四世教籍。
霍諾留斯三世(1216-1227)
1220 加冕菲特烈二世為皇帝。
 
吉奧九世(1127-1241)
1227 開除菲特烈二世教籍; 1239 又開除菲特烈二世教籍。
 
可雷斯汀四世(Cölestin IV,1241.10.25-11.10)
原本就已經很老、很病,只當了 17 天教宗就死了的倒楣鬼,事實上只是被選來推延時間的。選完之後紅衣主教幾乎都逃離羅馬。之後兩年都沒有教宗(宗位從缺)。
英諾森斯四世(1243-1254)
1244 逃到法國里昂去;1245 召開會議宣布罷免菲特烈二世,其後扶植了兩位對立國王:
圖林根領土伯爵 Heinrich Raspes(1204-1247,1246 對立國王)
荷蘭的威廉(1228(?)-1256,1247對立國王,1254 正式國王)
文章資訊
作者 Sade
刊登日期 2015-10-08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