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臺灣地名真相】為什麼北港在南部,南港在北部?

2015-12-24
收藏
作者:

雲林縣北港鎮是漢人來臺最早開墾的地方之一,北港朝天宮(國定古蹟)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之一。臺北市南港區則為中央研究院所在地。這兩個都有「港」字的著名地名,剛好位在一南一北,難怪會有人問:為什麼南港在北部,北港在南部?


在討論之前先要說明,臺語的港除了指船停靠的港口,也指河流,例如基隆有四條流入海港的河流,稱之田寮港、牛稠港、蚵殼港、石硬港。有一句台灣俚諺:「歹船拄著好港路」,直譯是不好的船遇到好的航路,比喻本身條件雖差但外在環境大好,就是運氣好的意思。


再來談港口,東港、西港、南港、北港的稱呼,到底如何命名?第一、從海上看,在溪流的出海口,右邊的叫東港,左邊的叫西港。第二、從陸地上看,以方位為港口命名,例如南港相對北港。第三、新港相對於舊港。至於北港溪、南港溪等名稱,則是以港口的名稱來為溪流命名。


臺北的南港、雲林的北港因為最具知名度,才讓人產生南港在北部、北港在南部的錯覺。事實上,臺灣很多地方都有南港、北港。


以臺北的南港來說,早年是基隆河下游南岸的港口,相對的就是位於汐止的北港,今新北市汐止區內還保有北港的地名,只是外地人大都不知而已。


新北市汐止區北港國小。
新北市汐止區北港國小。
清康熙中期(一六八四年後)《臺灣地里圖》上北部大屯社旁的北港社。
清康熙中期(1684 年後)《臺灣地里圖》上北部大屯社旁的北港社。

以雲林的北港來說,最早稱之笨港(荷蘭地圖標示 Ponkan,可能源自原住民語),後因笨港溪(今北港溪)氾濫分成了笨北港、笨南港。笨北港即今雲林縣北港鎮,笨南港後來因遷移分成新南港、舊南港,新南港即今嘉義縣新港鄉,舊南港則位於今新港鄉的南港村。雖然有新港必有舊港,但舊港的河道如果淤積陸化,則舊港的地名往往就會消失。


十七世紀荷蘭地圖,圖中出現笨港最早的地名標示,左上方為地名放大圖。(圖源:海牙國家檔案館)
十七世紀荷蘭地圖,圖中出現笨港最早的地名標示,左上方為地名放大圖。(圖源:海牙國家檔案館)

彰化縣的伸港鄉,其實舊名叫新港,但因與嘉義的新港同名,在 1959 年改為臺語同音的伸港(伸的文讀音 sin,與新的音相同)。


高雄市的小港區,舊名港仔墘(墘的台語音 kînn,邊緣的意思),在日本時代 1920 年行政區域畫分及地方制度改革時,才改為日式地名小港(Kominato)。


屏東縣的里港鄉,舊名阿里港,早年是下淡水溪(今稱高屏溪)的一個港口,在日本時代 1920 年把阿里港簡化稱為里港。阿里港的地名由來,傳說早年有一個名叫「阿里」的人在此販賣冷食,但「阿里」也有可能源自原住民語。

 
貓頭鷹_大灣大員_立體書 (n)
貓頭鷹出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

此外,臺語有「正港」(tsiànn-káng)一詞,指正宗、道地的,這裡的「港」也與港口有關。原來,清代在海峽兩岸由官方設立對渡的港口,稱之「正口」,又稱「正港」,規定兩岸各種往來都必須透過正口,以利稽查及徵稅。因此,從正港進口的是課過稅、有保證的「正港貨」,相對於走私的「水貨」。


清代,臺灣最早只設一個正口鹿耳門(今臺南市安南區),與福建泉州廈門對渡;到了 1784 年(乾隆四十九年)才在鹿港設第二個正口,與福建泉州蚶江對渡。後來再設的正口,包括臺北的八里坌、宜蘭的烏石港等。


臺灣另有「頂港」(tíng-káng)、「下港」(ē-káng)的說法,分別指臺灣的北部和南部。有一句臺灣俚諺「頂港有名聲,下港上出名」,就是名聞全臺灣的意思。

 

作者簡介
翁佳音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臺灣政治大學、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十六至十八世紀臺灣史、東亞史,史學理論、歷史民俗學。曾主持「新港文書研究」,以及「荷蘭時代決議錄」譯註等計畫。精熟荷蘭語與荷蘭文獻,其編著的《大臺北古地圖考釋》,解讀十七世紀中葉北臺灣的荷蘭古地圖,是研究早期臺灣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譯註及著作有《荷蘭時代:臺灣史研究的連續性問題》(稻鄉出版)、《荷蘭臺灣長官致巴達維亞總督書信集(1)》(南天書局)、《大臺北古地圖考釋》(臺北縣立文化中心)等書。

 

曹銘宗
臺灣基隆人。東海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北德州大學新聞碩士。曾任聯合報鄉情版、文化版記者、主編、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東海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現從事自由寫作,並任英語、華語導遊、臺灣文創產業、休閒農業參訪團講師。長期關注臺灣族群文化,並以歷史宏觀角度觀察臺灣多元文化,曾獲得三次吳舜文新聞獎文化專題報導獎。出版臺灣歷史、文化、語言、飲食、人物等著作,包括《台灣史新聞》、《台灣人也不知道的台式國語》(貓頭鷹)、《祝你永保安康》(天下文化)、《自學典範:台灣史研究先驅曹永和》(聯經)、《台灣地名謎猜》(聯經)、《台灣廣告發燒語》(聯經)、《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等,以及《鷄籠中元祭》、《基隆廟口》、《迎媽祖》、《洄瀾》等繪本。懷抱自由、平等、民主等普世價值,繼續在臺灣書寫臺灣。

本文收錄於貓頭鷹出版《大灣大員福爾摩沙》

 

文章資訊
作者 翁佳音、曹銘宗
刊登日期 2015-12-24

文章分類 故事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