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一九七七年選舉與中壢事件:美麗島事件的珍貴影像記錄(一)

2014-12-29
 

掌握共同命運的意志力

掌握自我命運的意志力撞擊著人的歷史。在無數意志的角力中,歷史向世人展現它的翻騰姿態,如永不休止的變奏曲。歷史拒絕全然被窺視;它從不輕易被任何單一的意志所掌握,總是嘲弄著無法認清時勢,卻一廂情願地宣稱已馴服歷史的人們。儘管時受揶揄,但為了掌握未來,人們仍盡其所能去控制環境,並牽動著周遭人們的命運。在每個當下,人們總是窺視著他人的意志,希望在詭譎多變的現象中分辨幻影與真實,而在集體意志的展現中見到歷史的意向。
 
1945 年,二次大戰結束,日本帝國戰敗,歷經五十年殖民的臺灣民眾期待著回歸母國,重建中國人的認同。未及兩年,臺灣便發生反政府的全島性衝突,造成民眾的傷亡,史稱「二二八事件」。1949 年,中國共產黨贏得內戰,國民黨退守臺灣,二二八事件後持續進行的政治肅清工作更為加強,使整個 1950 年代瀰漫著「白色恐怖」的肅殺氣氛。
 
然而,官方媒體呈現的是延續中華民國法統的國民黨政府受到臺灣人民的擁戴,在風雨飄搖中致力實現推翻中國共產黨政權的國家目標,臺灣成為「三民主義的模範省」和「反共抗俄的復興基地」。在長期的黨禁、報禁、戒嚴令、凍結中央民意代表選舉和受統治階層支配的司法體制的系統運作下,執政者與人民的意志呈現出合而為一的景象;若有異議分子,可能就是受到共匪的蠱惑與唆使。
 
長期以來,臺灣民眾無法參與中央選舉,於是地方選舉匯聚了民眾對鄉土國家前途的關切,試圖掌握自己前途的欲求,流露於各類選舉的行動中。儘管瀰漫著可能「落選被關」的恐懼,競選期間,持反對立場的候選人仍難壓抑批判時政的渴望,向民眾揭露對自己所生存的社會的另一種認識;訴求的重點從個人身家遭受迫害的不幸遭遇和各級政府的施政弊端,逐漸提升到一黨獨大的現象亟需制衡,以及長期戒嚴所導致的體制性不合理現象。
 
每次選舉,反對者的言論就如潮水一般,正侵蝕著當局對施政合理化的防波堤。關切自身存在的處境是人類的自然需求,對選民而言,在謀求身家溫飽之餘,異議人士的言論挑起自己對時局忐忑不安的關切,動搖了平日在諸般禁忌下知所進退的認知;在趨近和迴避真相之間,臺灣社會的集體心境在危機感和安全感之間浮動。
 
然而,選舉法規常因執政黨的勝選考量而變動;黨國體制操控著媒體、政府機關及民間團體,群眾的自由意志淹沒在以綿密的人際網絡和財務進行的大規模動員之中;宣稱行政中立的選務機關在開票時常被認為有舞弊情事,以此輕易否決了民眾集體意志的展現;反對人士的下場不難預期。雖然關懷國家和鄉土僅存的一些政治管道也遭扭曲,人民的無奈可以想像,但執政者掌握著各式統治工具,選民自難免受操縱,頂多將慍怒轉向消極的抗議:或是拒絕投票,或將不具實質意義的選票投入票箱;企求改變現狀的意志在看似毫無出路的苦悶中衝撞著。
 
雖然如此,位居優勢的統治階層仍難得到歷史的眷顧,因為他們忽視民眾的需求,因而無法理解,在因恐懼而瘖啞的人心中存在著難以察覺的深沉渴望;他們也忽視了在社會的幽暗之處,看似羸弱的個體正醞釀著集體的意志,即將產生撼動既有秩序的巨大能量。一旦持反對立場的候選人在「選舉假期」中突破了既有的遊戲規則所構築的困境,如 1977 年的桃園縣長候選人許信良,在眾目睽睽下即將碰觸主宰集體命運的權柄時,他們便成為凝聚反對意志的象徵。潛藏於個人心中的反對意志於是匯為發出怒吼的巨靈。


1977.11.19包圍中壢分局的群眾,其中一名站在翻倒的車子上演講。(771119N06/劉峰松提供)
1977.11.19 包圍中壢分局的群眾,其中一名站在翻倒的車子上演講。(771119N06/劉峰松提供)
1
1977.11.19 包圍中壢分局的群眾。 (771119N12/劉峰松提供)
1977.11.20事件後群眾圍觀被焚燬的軍警車輛。(771120N10/劉峰松提供)
1977.11.20 事件後群眾圍觀被焚燬的軍警車輛。(771120N10/劉峰松提供)

反對運動的里程碑

1977 年是臺灣實施地方自治的第二十七年,年底舉行五項地方公職人員選舉。11 月 19 日是投票日;下午,在中壢警察分局前,斥喝之聲鼎沸,群眾強烈要求警方絕對不能包庇涉嫌選舉舞弊的中壢國小校長范姜新林;聞訊而來的人潮越聚越多。無人預知即將發生的群眾事件會搗毀軍警車輛,並將中壢分局焚燬;也無人能預測臺灣各地的異議人士受到激勵,將反對的情緒化為行動,大量投入翌年的選舉,以及執政當局在深受驚駭之餘,開始編組鎮暴部隊。
 
但善體時勢的人都知道,臺灣社會將不同以往了。國民教育的普及提升了知識水準,群眾不易受到單一意識型態的愚弄;經濟發展創造了中產階級和中小企業者,他們有期望政治合理運作的實際需求,因而願意支持反對人士成為制衡的力量;時間的推移,使未經歷二二八事件的新生代沒有恐怖記憶的包袱,願意基於理想而投入政治行動。此外,知識分子參與選舉也蔚為風氣,反對運動不再由傳統的反對鄉紳所專有,已加入新的領導者和群眾基礎,產生有別以往的行動能力與指向。
 
在 1977 年的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之前,雖然時傳選務機關有舞弊情事,充滿期待和焦慮的群眾往往基於義憤而集體發起防衛行動;但身為凝聚反對意志象徵的當事人常扮演抑制群眾集體行動的安全閥,寧願在不公平的體制中竭力地作個別的抗爭;如 1975 年底立委選舉中的青年黨籍候選人郭雨新以一萬多張的廢票落選,雖然群眾的行動已箭在弦上,但郭雨新仍堅持循司法途徑進行選舉訴訟。
 
1977 年的許信良已擔任五年省議員,深受部分青年與農民的支持;在投身縣長選舉之前即以《風雨之聲》、《當仁不讓》的新思維帶動風潮;於競選期間聲明「絕不容許舞弊」、「做票就是共產黨」,喚起群眾保衛選舉成果的決心;若有人做票,只有「打死共產黨」。隨著投票日接近,支持者的情緒逼近實際行動的臨界點;這一次,許信良終在群眾的支持下當選縣長。由於中壢事件的影響,當晚在其他縣市群眾的監督下,無黨籍的曾文坡、蘇南成、黃友仁也分別當選縣市長,並有二十餘位無黨籍候選人當選省議員;對執政當局而言,臺灣似是遍地烽火。
 
這一年,因蔣介石總統逝世而獲減刑的施明德出獄不到半年,便擔任雲林縣省議員候選人蘇洪月嬌的總幹事。蘇氏夫婦因政治案件入獄多年,施明德將選舉主軸定為一場決定政治犯是否有罪的民意測驗;在競選期間,蘇家孩子們的衣服上以大字書寫著這場民意測驗的核心問題:孩子們的爸媽有罪嗎?
 
蘇洪月嬌的高票當選,似乎說明了民眾的判決。在這場選舉中,蘇家的遭遇喚起民眾的回憶,他們重新感受自己和統治當局的關係,而免受統治機器與地方派系配票的操弄。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穿著囚服的蘇東啟沿街拜票時伸展懷抱的背影,以及漫天的爆竹煙塵的景象中,凝聚著掌握自己命運的集體意志。
 
1977 年的地方選舉,在野人士獲得了相當的進展,點燃了群眾關心自身處境的熱情,鬆動了原本沉悶的政治氣壓。匯聚集體反對意志的熱望推動著如施明德一般的反對人士,在隔年的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中成立了第一個在野的助選團體「臺灣黨外人士助選團」;一個凝聚集體意志的組織化工作正要開始。同時,以照相機記錄這股意志力發展實況的念頭,也悄悄地萌芽了。

 

|選舉事件簿|
蘇洪月嬌競選省議員
1977 年雲林地區省議員的選舉,蘇洪月嬌代替涉及 1961 年臺獨叛亂案的前雲林縣議員蘇東啟競選。因臺獨叛亂罪受刑十五年,此時剛出獄半年的施明德擔任競選總幹事,他別出心裁,以政治犯的人權向民意訴求,成功地打贏選戰。

1977.11.19蘇東啟穿囚服至雲林沿海的軍營散發選舉傳單,以台灣人為主的充員兵爭睹傳單。(771119N25/施明德提供)
1977.11.19 蘇東啟穿囚服至雲林沿海的軍營散發選舉傳單,以臺灣人為主的充員兵爭睹傳單。(771119N25/施明德提供)

1977.11.19蘇東啟著囚服在雲林縣北港鎮街道拜票,在鞭炮煙硝中伸雙手抗議。(771119N29/施明德提供)
1977.11.19 蘇東啟著囚服在雲林縣北港鎮街道拜票,在鞭炮煙硝中伸雙手抗議。(771119N29/施明德提供)

1977.11.19蘇治源穿著標語「我爸爸有罪嗎?」為母親蘇洪月嬌散發競選傳單。 (771119N26/施明德提供)
1977.11.19 蘇治源穿著標語「我爸爸有罪嗎?」為母親蘇洪月嬌散發競選傳單。
(771119N26/施明德提供)

1977.11.19蘇洪月嬌拜票車隊至雲林縣口湖鄉,此地是前縣議員蘇東啟坐牢前重要選區。 (771119N27/施明德提供)
1977.11.19 蘇洪月嬌拜票車隊至雲林縣口湖鄉,此地是前縣議員蘇東啟坐牢前重要選區。
(771119N27/施明德提供)

1977.11.20當選後,蘇東啟夫婦與競選總幹事施明德在宅前合影。 (771120A19/施明德提供)
1977.11.20 當選後,蘇東啟夫婦與競選總幹事施明德在宅前合影。
(771120A19/施明德提供)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反抗的意志:1977-1979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
1970 年代的臺灣,是最恐怖、也最純真的年代。
1979 年的「美麗島」,是臺灣民主運動史重要的轉捩點。當年大逮捕時的風聲鶴唳,電視上一再播放的施明德懸賞通告,以及在軍事法庭上被告慷慨激昂的發言,激盪人心,是七○年代臺灣人民的共同歷史記憶。
本書收錄十餘篇文章與近五百幅珍貴歷史照片,娓娓道來那個風起雲湧的關鍵時刻,看這些時代的反抗者,如何以其堅定的意志、不畏強權的勇氣,成為社會邁向民主自由的領航旗手。
文章資訊
作者 韋本
刊登日期 2014-12-29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2019|十一月關鍵字:拚選舉
自由的臺灣人,將在未來的選舉中,作一個獨立而勇敢的公民,帶著國家繼續拚下去
大會報告📣限時好禮等你拿🎁
2024/10/29-11/29加入支持方案,即可獲得故事最新力作《表裏京阪》一本!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