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朝日新聞》等日本媒體11月份的報導,有一組從奈良橿原市新澤千塚古墳群126號古墳出土的玻璃盤,經東京理科大學分析化學學者阿部善也等通過螢光X射線分析,發現其化學成分與來自古羅馬帝國的玻璃成分幾乎一致。日本5世紀末古墳文物中的玻璃製品源自古羅馬的說法,首次得到科學證實。
(千塚古墳群出土的玻璃盤。圖片來源:http://www.tnm.jp/uploads/r_collection/LL_61.jpg)
(千塚古墳群出土的玻璃盤。圖片來源:http://www.tnm.jp/uploads/r_collection/LL_C0031977.jpg)
此次對文物物質的深入分析顯示,這隻玻璃盤屬於僅含少量雜質的高級製品,含有當時玻璃製品特有的植物灰。阿部等研究者利用兵庫縣佐用町的大型放射光裝置,對上述粉末進行了高能量放射光螢光X射線分析,從中檢測到古羅馬帝國在西元2世紀之前一直使用的金屬元素,顯示這隻玻璃盤極有可能源自古羅馬帝國。對玻璃的化學成分進行科學分析,是瞭解製作原料和採集地的重要方法,其中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便是其包含的雜質。
(圓形玻璃束口碗。圖片來源:http://www.tnm.jp/modules/r_collection/index.php?controller=dtl&colid=J37204&lang=en)
阿部等人的研究還發現,1963年在126號墳中與上述玻璃盤成套出土的圓形束口玻璃碗的化學成分,與波斯帝國薩珊王朝(226年—651年)首都泰西封王宮遺跡發現的玻璃碎片是一致的。從其造型等外部特徵來看,這個在日本出土的玻璃碗也可以被確認為波斯薩珊王朝的製品。它的外表呈淡黃綠色,口徑約8厘米,高約7厘米,厚度約為1至1.5毫米。泰西封王宮位於現今伊拉克境內首都巴格達的東南方向、底格里斯河的左岸。波斯帝國興起後,這裡成為波斯薩珊王朝的首都,也是景教的中心。
(泰西封王宮今貌。圖片來源:http://userdisk.webry.biglobe.ne.jp/001/368/92/N000/000/004/129852867869716320436.jpg
這次重大發現顯示,日本在5世紀便有玻璃器具從遙遠的異國傳來,是歐亞廣闊地域裡東西方貿易網路和文化交流的突出表現。日本山陽學園大學的絲綢之路考古專家授谷一尚教授指出,玻璃製品經中亞地區傳入日本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在西方生產時和抵達日本之間出現時間差也是可以理解的。
(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圖片來源:http://userdisk.webry.biglobe.ne.jp/001/368/92/N000/000/004/129852867869716320436.jpg)
這項研究成果是今年11月在東京理科大學的日本玻璃工藝學會公佈的。玻璃盤與束口碗已被當局評定為日本重要的文化財產,目前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平成館進行短期展示。
(原載北京《光明日報》2014年12月24日「世界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