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她不是聖人,她是個女人:張戎新著《慈禧》發表記者會側寫

王一樵 2014-09-27

2014 年 9 月 26 日週五,作家張戎博士在臺北舉行了新書發表會,向臺灣的讀者們介紹她的新著《慈禧》。會場現場佈置的非常雅緻,背景正是一幅晚清時期慈禧太后留下來的一張照片,正如主持人陳浩先生在介紹時一開始所說的,照片裡的慈禧雖然帶著笑容,莊重中卻又充滿了威嚴。 


DSCN2486

遍訪歐美各國檔案館,張戎在史料中尋訪慈禧的真實面目

張戎博士在主持人們簡短的介紹之後,便開始簡述她如何在過去六年內,走遍歐美各國重要的歷史檔案典藏單位(包括英、法、德國,以及義大利等地的重要檔案館),調閱各種有關慈禧的歷史記錄。另外,她還廣泛的收集各種有關慈禧太后的史料記錄,除了《上諭檔》、《醫案檔》、《脈案檔》等清朝官方檔案外。她的閱讀了許多歐美的檔案文獻記錄,包括了晚清駐北京各國公使的外交記錄報告、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日記、英國政府定期呈交女王的戰情匯報、英國樞密院大臣與維多利亞女王間的通信記錄等等。當然,這些第一手的原始資料外,張戎更廣泛閱讀各種晚清重臣的日記,並且參考史學研究者相關的學術研究成果。這些史料與研究成果在作者張戎的巧妙構思下,融匯整合在她的新書之中。張戎試圖把相關史料匯聚於一處,讓世人得以重新理解這位掌握晚清中國政治的重要女性領袖。


張戎在記者會上如此說道:「我把胡適先生的話略改了一下,我寫慈禧時,史料寫到那裡,我就寫到那裡」,顯示了她的寫作態度,是試圖廣泛且忠實地呈現史料中關於慈禧的各種不同的描寫與記錄細節,這一點可以說是本書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張戎接著談到,她認為「什麼是慈禧最重要的面向?什麼是最值得人們注意的事?」張戎指出四十多年的宮廷生活中,慈禧大多數的時間都擁有權力,而她最重要的成就可以說是把一個中世紀的中國引領到了現代化的道路上。現代社會中習見的電燈,又或者是現代海、陸軍的建立,都與慈禧大有關係。並且還發展國際外交、制訂教育章程。其中,廢除纏足,解放了「三寸金蓮」最引起張戎的興趣。因為在《鴻》一書中,張戎奶奶的一生中正是飽受三寸金蓮的痛苦折磨。此外,慈禧引入了西方的法律系統;晚期新政試圖預備立憲,準備選舉國會議員等等,都可以說是相當重要的成就。但大多數的時候,張戎認為慈禧是被人誤解,被視為「中國最邪惡的女人,成為一般人的共同印象。但她卻在多年來的研究中,發現了不一樣的慈禧太后。


慈禧是推動清朝改革的主導者

張戎認為恭親王、李鴻章等人表面上看來是自強運動改革的主力,但慈禧才是真正的改革主持者。所謂的「洋務運動」中,李鴻章的角色不過是一個外臣,慈禧太后才是真正的決策者,她的各種旨意,主導了改革。當然,改革中也必定有挫折,戊戌變法若由學者的研究成果來看,慈禧才是最初的改革發動者。張戎認為戊戌變法由「明定國是詔」開始,而此詔的擬訂,透過《翁同龢日記》等史料,則可以知道是由翁同龢直接領承了慈禧太后懿旨,經過兩天的議擬,方才有此「明定國是詔」的產生。


此外,張戎還討論到戊戌變法進行的當下,「上諭檔」等文書中皆可看到「恭呈慈覽」的字句,她並以此作為例證,用以說明慈禧在戊戌中扮演的角色。她認為康有為在改革中並沒有要推行君主立憲的想法,並引用了黃彰健院士的研究作為佐證。張戎還指出慈禧有其強硬的一面,她力主收復領土(例如新疆),並且早在 1870 前後就意識到了日本的野心。而在法國意圖侵佔越南時,她選擇了放棄藩屬國的政治決斷。她還提及在甲午戰爭後的談判過程中,慈禧主張不可放棄領土,當時她是主戰的,但談判沒有照慈禧的意志進行。 


DSCN2506

慈禧與慈安太后是好朋友

張戎透過自己的研究,她認為慈安太后與慈禧之間的關係,並非如同一般印象而言,她們其實是「好朋友」。從一開始,倆人就是共同面對政變危機的好友,同生死,共患難,最後產生了「兩宮同治」。另外,張戎還指出慈禧毫不留情地處理了「光緒皇帝」。張戎提到 2008 年前後,她曾經參加在北京舉行的一場有關光緒皇帝死因的研討會,會議中的討論認為光緒帝的死因,可能是因為他服用了過量的砒霜。張戎的分析則是由慈禧的角度來理解此事,慈禧覺得如果她先死了,而光緒皇帝仍在世,那麼大清帝國一定會落入日本人的手中。


張戎還就有關光緒皇帝的史料記載,提出了她的具體看法,她認為光緒皇帝並不是一位能力出眾的皇帝。張戎在評論光緒皇帝時說道:「光緒皇帝傻傻的」。因此,慈禧在臨死前一天,秘密下毒,毒殺了光緒皇帝。張戎強調所謂對於慈禧的「民間的印象」,也就是慈禧是一個邪惡的老女人的說法,其實並不正確。張戎還根據當時曾為光緒皇帝診察的法國醫師記錄,以及光緒皇帝的病源自述等史料,北京民間的傳說等證據,提出了光緒帝可能無法人道的側面觀察。


最後,主持人陳浩先生向張戎提問了幾個問題: 


慈禧太后與安德海(小安子)的愛情

主持人提問: 


您在書中提到了安德海與慈禧太后倆人間的愛情,您是如何觀察安得海(小安子)與慈禧太后間的關係。


戎的回答:


我覺得安德海與慈禧間是有愛情的,我有兩個證據。首先,安德海被殺之後,根據當時醫案史料記錄,慈禧接下來有好幾個月口吐黑水,臉也浮腫,接近崩潰的身心狀況。她對小安子的死為何那樣傷心?為什麼崩潰了?其次,慈禧要求山東巡撫丁寶楨將安德海的遺物妥加收藏,先是移交給內務府,最後又由家人妥善收藏。慈禧會這樣作,應該是為了擔心安德海的遺物中會有倆人往來的相關證據。作者補記:張戎還提及了慈禧派安德海出京辦貨的事情,認為也是一種證明。


維多利亞女王、慈禧太后、光緒皇帝

主持人提問:


十九世紀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女主,例如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韓國的明成皇后,中國的慈禧等等。同時出現這些女主,這是一種歷史的特殊現象嗎?


戎的回答:


韓國的明成皇后,我不熟悉,但我在英國倫敦的檔案館閱讀了維多利亞女王的日記。相較於維多利亞女王,慈禧從來都是「不合法的權力」。維多利亞女王是正式合法的繼承王位,擁有政權。但慈禧得「垂簾聽政」,就算皇帝沒有什麼能力,也還是得如此。


作者補記:張戎認為光緒皇帝並非是一個那樣具有能力、具有革新意識的領袖。光緒帝的老師翁同龢,僅是一位古文的專家而已。張戎又提到現代海軍的建立,當時慈禧的懿旨中便有了持久更新,長期準備的主張。她認為海軍建設的停滯,責任並不全在慈禧一人身上。


主持人最後總結道:這本書一直在挑戰已知的刻板印象,我不禁問自己,如果中國沒有慈禧,而是其它的皇帝,晚清中國的處境會如何呢?


張戎的巧妙回答:慈禧不是聖人,她是一個女人

接下來便讓現場記者們進行提問,張戎博士就每個問題進行簡短的答覆。各方面的提問都有,並不一定限於慈禧的問題。多數的問題主要仍集中在書中的慈禧形象,為何與一般印象中有明顯的差異。


一位記者問道:您寫的慈禧太后為何與我們的印象有相當的差異?還原這種誤解與差異,對於當代的中國有什麼意義?


張戎的回答:慈禧有一個根本的不幸,「她是一個女人」。我研究很多相關史料,長期以來人們並不理解她在政治上的決策。康、梁等人寫了不少的文章來造與慈禧有關的謠言。


作者補記:張戎認為慈禧雖然有挪用海軍經費來修建園林,但晚年新政時期修建陸軍部、海軍部,據說都是慈禧個人提供的經費。張戎最後在回答中評論道:「慈禧不是聖人,她的手上也有血。」

文章資訊
作者 王一樵
刊登日期 2014-09-27

文章分類 故事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