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小品文也敦促我們反思歷史教學的目的:若把發明車棚和改變居家建築空間的法蘭克.洛伊.萊特(Frank Lloyd Wright),跟簽署了第一個《文官法》(Civil Service Act)的契斯特.亞瑟(Chester A. Arthur)進行比較,誰值得比較多的篇幅?誰對我們今日的影響比較大?又例如,是布萊克威爾的崛起比較戲劇化、還是生來即注定擔任參議員的老布希(George H. W. Bush)?無論選擇介紹哪些人物必定都有爭議之處,但是教科書除了介紹歷史人物的成就,也應呈現他們獲致成功的歷程。
事實上,凱勒是一名激進社會主義者。她在 1909 年加入麻薩諸塞社會主義黨(Socialist Party of Massachusetts),甚至早在畢業前就已是社會激進分子,而且她本人特別強調這「並非」因為該學院的教導。俄羅斯革命之後,她歌頌新共產主義國家:「在東方,有一個新星正在興起!在舊秩序歷經苦難後,新秩序誕生,看啊,在東方,人之子已經誕生!前進,同志們,一起前進!向俄羅斯的營火前進!向將至的黎明前進!」
凱勒在書房的書桌上掛了一面紅旗。她朝社會主義前的左翼漸進,後來加入世界產業工人聯盟(Industrial Workers of the World,簡稱IWW),也就是遭威爾遜迫害的工團主義工會。
凱勒的晚年大多致力於為美國視障基金會(American Foundation for the Blind)募款,對於社會需要激進變革的信念一直沒有動搖。由於她是在歷經辛苦的奮鬥後才學會說話,因此她協助成立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為他人的言論自由奮戰。
她捐贈 100 美元給國家有色人種促進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Colored People,簡稱NAACP),隨款附帶一封支持信函,後刊登於該協會所辦的《危機》(The Crisis)雜誌中─在 1920 年代以白人的身分來做這件事是相當激進的行為。
她在社會主義黨總統候選人尤金.德布斯(Eugene V. Debs)每次競選總統時都表示支持,她也就婦女運動、政治和經濟發表評論。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