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有故事的昭和時代建築(二):坂出人工土地

2015-02-03
 
1
香川縣坂出市/1968 年/大高正人

「人工」的上升與下降

「坂出人工土地」,在離地約六到九公尺的高處做出覆蓋整個基地的地面,上面是集合住宅,下面則是停車場和商店街、市民會館等。


設計者大高正人,在前川國男手下負責「東京文化會館」(1961 年)等傑作之後便獨立,1960 年代親自設計了「千葉縣文化會館」(1967 年)和「栃木縣議會廳舍」(1969 年),又和菊竹清訓、黑川紀章一起發起代謝派運動,領導了當時的建築界。到了 1970 年代以降,社區總體營造方面的工作增加,如「多摩新市鎮」、「港區未來橫濱」(みなとみらい横浜 )等;建築作品也轉為低調風格,如「群馬縣立歷史博物館」(1979 年)等,顏色黯淡的大屋頂成為標記。對於只知道七〇年代之後的大高的世代,「坂出人工土地」對未來的大膽提案,或許令人驚豔。


「坂出人工土地」位於 JR 予讚線坂出車站向北延伸的繁華大街上,隔著馬路就是商店街,不知道的人可能就這樣走過去了。


在商店中斷之處,有個小小的廣場;這裡有座雕像,我仔細一看,原來是與「坂出人工土地」的實現有關的人物:從擔任建設課長時就參與的番正辰雄,也是坂出市的前任市長。我們從這裡進入市民會館參觀。為了製造出大空間,人工土地的支柱有可能變成阻礙,但這個八百席的中規模大廳卻規畫得很好。一想到這上面是住宅就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如果舉辦搖滾演唱會,可能馬上會有人來抱怨。


2

走出會館,再去看人工地盤面下的停車場和商店街。停車場因為有充分的天花板高度,看起來應該很方便使用,但商店街雖然到處都 裝設了頂光,仍稍嫌陰暗。雖然有幾個商店的鐵捲門沒開,讓我有些 介意,不過外面的商店街也是這樣,應該不只是這裡的問題。


爬上樓梯便來到人工地盤的上面。我到處走走看看,在為盆栽澆水的歐吉桑一直瞪著我看。與其說來到未來都市的先驅,感覺比較像是不小心進到庶民居住的長屋裡。雖然「坂出人工土地」原本是住宅密集地的都市更新事業,卻好像是把和以往相同的社區搬到比較高的地面而已。


受矚目的各種「人工」

「坂出人工土地」是日本第一個人工土地。根據花輪恆著的《都市與人工地盤》(都市と人工地盤,鹿島出版會出版),在日本首度提出人工土地這個概念的,是吉阪隆正在 1953 年於《國際建築》雜誌發表的論文〈人工的公營土地之提案〉(人工の公営土地を提案する)。 在這十年後,大高曾參加的日本建築學會人工土地部會歸納出建言,並推動「坂出人工土地」作為模範事業,於 1968 年完成第一期工程。


在人工土地研究方面不斷進步的 1950 年代後半至 60 年代,一般人也開始注意到「人工」。世界第一個人工衛星史普尼克一號,在 1957 年發射升空。日本化學企業可樂麗(Kuraray)公司開始製造人工皮革「可樂麗娜」,是在 1964 年。1965 年在美國完成了鋪設人工草皮的棒球場太空巨蛋(Reliant Astrodome),「人工」曾是引領人類前往光明未來的象徵。


不料之後,人們對「人工」卻有了不同的見解。例如,人工甘味料環己基(代)磺醯胺酸鈉被指出有致癌性,在 1969 年被禁止使用。人工草皮也被指對選手的腰腿負擔較大,在大聯盟出現了回歸天然草皮的現象。「人工」一詞反而變成靠不住,有時甚至會對人產生危害的含意。


將這種狀況極端表現出來的,就是美國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Stanley Kubrick)的科幻電影《二〇〇一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電影中被命名為的人工智能控制太空船,首次將人類帶到木星(小說版為土星),但最後卻發瘋並攻擊船上的科學家


這部電影的公開上映,和「坂出人工土地」的第一期完成是同一年。也就是說,「坂出人工土地」誕生時正逢對「人工」的看法產生改變之際。


不知是否因為對「人工」的看法產生變化,人工土地原本應該是解決都市問題的模範,卻只有坂出一例實現。即使採用了類似的手法,稱呼也轉換成「步行者平臺」(pedestrian deck)(或「骨架」(skeleton)等詞彙。讓人有「人工土地已經變成過去的遺物」的想法。


3

1.商店街面向通往車站的大馬路,完成於第四期。
2.在市民會館上呈階梯狀的住宅。 汽車可以開上來,這一點步行者平臺(pedestrian deck) 不同。
4.通往人工地盤的坡道,步行者要從樓梯走上去。
5.地面上的停車場。
6.第一期和第二期的住宅。
7.人工地盤下面的商店街,雖然有頂光,但稍嫌陰暗。
8.第三期完成的市民會館內景。


4

人工「將會復權」?

但我覺得「人工」似乎正在慢慢恢復勢力。國際足球聯盟開始承認過去不認同的人工草皮球場,2003 年舉行的十七歲以下選手的世界大賽,就是在鋪設人工草皮的體育館舉行。後來也發現人工甘味料環己基(代)磺醯胺酸鈉的致癌性並沒有那麼強,有人推動可以使用。《二〇一〇威震太陽神》(2010: The Year We Make Contact)中,HAL犧牲自己,幫助再次造訪木星的調查小組,結局是人工智能其實是好人。


到底人工土地能不能再次受到青睞?



 

本文選自有故事的昭和現代建築(西日本篇),由日出出版提供。
以熱情知性的精闢文章+感性詼諧的手繪建築漫畫+現場實景照片
帶你認識丹下健三、菊竹清訓、磯崎新等日本建築大師作品, 呈現這些走在時代尖端、具實驗性嘗試的現代建築為何這麼棒!

 

作者簡介
磯達雄
1963 年生於埼玉縣,1988 年畢業於名古屋大學工學部建築系。1988 年至 1999年間工作於《日經建築》(日経アーキテクチュア)編輯部,2000 年獨立,2002 年與人合夥成立編輯事務所 flick studio。擔任桑澤設計研究所及武藏野美術大學外聘講師。共同著作有《高山建築學校傳說》(高山建築学校伝説)、《現代住宅概念》(現代住宅コンセプション)、《由數位影像看日本建築三十年》(デジタル画像で見る日本の建築30年の歩み)等。flick studio 的網頁為http://www. flickstudio.jp/。
「我想用全新的眼光,找出有趣的角度來看這些現代建築。」──磯達雄。
文章資訊
作者 磯達雄
刊登日期 2015-02-03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