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瑪小姐:臺灣第一頭大象的故事

2014-12-15
收藏
日治時期的「瑪小姐」是臺灣第一頭大象,我們熟悉的林旺、瑪蘭,還要稱呼她一聲「學姐」呢。
 

虎豹獅象,是傳統農業社會中的四大猛獸,也是常見的廟宇裝飾,然而這四大猛獸,幾乎不是本地所產、或無法輕易得見,尤其是大象!直到「瑪小姐」的出現,臺灣民眾才有機會親眼目睹真正的大象。1926 年 8 月 26 日,一頭產自緬甸的亞洲象,踏上臺灣這塊土地,這頭後來被稱為「マーちゃん」(瑪小姐)的 6 歲母象乘船而來,同日下午抵達臺北驛,飼養者以誘食方式,引導前往圓山動物園,途經市役所時,臺北市尹與職員一同出門迎接,後頭緊追數十位看熱鬧的民眾:「象來了!象來了!」臺灣民眾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大象。


瑪小姐乘船而來,抵臺北驛後走下貨車,步行前往圓山動物園。

因為日本動物商的轉介,瑪小姐來到圓山動物園,受過訓練的她,立即成為人氣動物。圓山動物園第一隻爆紅的人氣動物,是一隻吞下紅毛猩猩的蟒蛇,但這隻蟒蛇在 1923 年死了,導致入園人數衰退,三年後瑪小姐入園,迅速抬升了動物園的人氣,學童參觀動物園最喜歡與大象一同拍攝團體照。而當時集體遊園迅速興起,不只是臺北近郊,遠從花蓮、埔里這些偏遠地區的小學生畢業旅行,也會安排到圓山動物園參觀,瑪小姐就是小朋友最喜愛的動物之一。


高舉象鼻是瑪小姐的固定 pose,常見瑪小姐與學童合照,都有這個帥氣姿勢。

1930 年起圓山動物園年年舉辦「慰靈祭」,祭拜園裡死去的動物,會場中央豎立動物之靈位,由瑪小姐跪在祭壇前,代表動物行禮,同時有小朋友朗讀祭文、唱佛歌,過程慎重莊嚴,是個具有愛護動物意義的活動,且當日門票半價,鼓勵一般民眾參加。1930 年起圓山動物園也開始舉辦「夜間開園」,民眾有機會在夏日夜晚,得見瑪小姐一面。

 

慰靈祭時,瑪小姐擔任動物代表,向已往生的夥伴跪拜行禮。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日軍戰況不利且持續敗退,全日本動物園為預防空襲時,猛獸脫逃傷人,包括圓山動物園在內,相繼處死猛獸及大型動物,從東京上野動物園開始,處死了園內的大象。那麼瑪小姐的遭遇呢?


當時謠傳,戰爭末期猴子取代了瑪小姐,在慰靈祭時代表行禮,也有日治耆老回憶,圓山動物園已看不到大型動物,甚至曾吃到死去的大象的肉,而且肉質很硬云云。但瑪小姐確實在戰後初期仍存活著,因此也有可能是瑪小姐被園方藏匿了起來,或被徵召當作獸力去了。只是因為食物缺乏,這時候沒有一種動物好過,戰後初期遊客眼中的瑪小姐:「看上去很瘦,好像缺乏營養」。


瘦到皮包骨的瑪小姐,與她的飼育員(攝於戰後初期)。

戰後圓山初期,瑪小姐持續擔任慰靈祭的代表,但大象常有的腳疾問題也困擾著她,雖有日籍飼育員負責照顧,但就在 1950 年 7 月,瑪小姐突然因為心臟病死去,結束 31 年的生命。


然而,瑪小姐留下了豐富的遺產,她不只讓臺灣民眾有機會目睹「真正的大象」,今日臺北指南宮的登山坡道上,有一對日治末期遺留,疑似將瑪小姐當作模型的大象石雕。石雕特徵即亞洲象,而且跟瑪小姐一樣,有一對短短的牙(亞洲雌象可有牙可無牙,瑪小姐即屬有牙者)。我們熟悉的童謠「大象,大象,你的鼻子怎麼那麼長」,也跟瑪小姐的出現有些關係。


這首童謠的創作者石田道雄(筆名窗道雄),9 歲就跟隨父母到了臺灣,在臺灣生活了 24年後,才在 1946 年返回日本。回到日本的窗道雄,因為買不起玩具汽車慶祝兒子生日,只好帶著兒子到東京上野動物園去,上野動物園在戰時處死了大象,象舍空無一物,所以窗道雄在 1947 年創作了大象這首童謠。換言之,窗道雄的 9 歲至 33 歲,動物園裡存在大象的年代,都是在臺時期的經歷,而他看得見的大象,其實就是臺灣第一頭大象:瑪小姐。


林旺與馬蘭,先後在 1952 及 1954 年入園,是第二代的動物園大象,他們接手瑪小姐留下來的象舍,但不曾跟瑪小姐碰過面。
 

(作者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生)
 

本文由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文章資訊
作者 徐聖凱
刊登日期 2014-12-15

文章分類 故事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