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札幌啤酒的誕生

胡川安 2015-04-14

今天晚上喝麒麟、朝日(Asahi)還是札幌(Sapporo)啤酒呢?


提到酒時總得在旁邊寫上「飲酒過量有礙健康」,政府規定在香菸和酒類的廣告打上這些標語,喝酒和抽菸的人彷彿都是帶著負面的意涵。


但是,有沒有那麼一個時代,喝酒沒有那麼負面,而是帶著正面且具光明的意涵呢?


有的,喝酒不但正面,還可以促進文明。


DSC00031
札幌啤酒

飲酒文明論

日本人接觸洋酒最早是在大航海時代透過「南蠻」(葡萄牙和西班牙)和「紅毛」(荷蘭)人所介紹而來,當時主要流傳在上層階級,將他們視為遠方而來的新奇玩意,一般民眾根本無法接觸到。


相較於紅酒的接觸史,啤酒的接觸史則較短,但是卻可以看到影響較為巨大的文化交流。從幕末時期出使西洋的使節和留學生的紀錄之中,可以看到日本人的異文化體驗。


當時在船上前往歐美的日本人首先得開始吃牛、豬、雞等以往不吃的家畜肉(日本人有將近一千年不吃家畜肉的歷史),他們覺得這些老外臭氣沖天,不只是食物而已,連身體上都帶著臭味,船上所提供的啤酒也帶著苦味,搞不太清楚他們為什麼可以吃、喝這些東西。


不過,派出去的留學生也沒有太多閒錢,所以在歐洲和美國時也無法好好了解啤酒的味道和相關的文化。


對於日本人而言,啤酒一開始不只是啤酒,它是一種文明開化的飲品,日本人就是被這些臭氣薰天且喝著苦味飲品的人所打敗的。


明治四年(1871)所派出的使節團,全權大使岩倉具視,副使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還有45名的菁英官僚等人,稱為「岩倉使節團」,前往美國和歐洲。這次的出使空前絕後,在世界史上也是少有的隆重,想要研究和攝取西方文明進步的秘訣。


岩倉使節團的合照【圖片來源:http://shisly.cocolog-nifty.com/blog/2015/03/post-771a.html】

一行人到了英國中部的時候,前往啤酒工廠參觀,工廠使用蒸汽火車作為運送大麥的交通工具,並且使用工業化的釀造技術。大規模的啤酒製造,不僅可以滿足英國本地的啤酒消費之外,也可以外銷到國外賺取外匯。


從當時「岩倉使節團」所留下的日記來看,他們認為飲料的消費越高,國家的開明和富饒程度就越高。飲料是快樂的媒介,可以在販賣飲料的場所得到快樂,伴隨著國家越加開化,飲料的消費就會增加。


前往英國的使節團當然沒有很簡單地落入飲酒等同於文明的邏輯謬誤,他們在歐洲所見所聞都是為了日本強國的目的。他們認為日本酒的釀造技術也不錯,如果能將工業化的釀造技術帶回日本,替未來大規模生產鋪下基礎,將會使啤酒也能替日本人賺錢。


一百多年前岩倉使節團的希望和夢想,逐步實現。


北海道的開拓

日本本土啤酒的製造,一開始與富國強兵的文明夢脫離不了關係。當美國艦隊司令培里1853年率領著黑船來日,隔年的日美條約中要求結束鎖國,並且開放日本的港口,北海道的函館也在開放之列。


為了在北海道建立強固的軍事要塞,建起了五稜郭,對於北海道進行開拓。當時的俄羅斯為了在東亞增加不凍港,覬覦北海道的港口與領土。日本政府除了在軍事上加強北海道的防禦之外,根本之計在於建設北海道,使之成為日本本土的後盾。


由於北海道太過嚴寒,移民到北海道的農民無法種植以往熟悉的稻作,當時負責北海道事務的「開拓使」做了一個明智的決定:以西方的農業技術、近代的產業開拓北海道。


作為開拓使次官的黑田清隆決定著北海道的產業政策,對於北海道的規劃宏大、進步且縝密,除了基礎道路的建設之外,引進大量的現代農業技術,像是啤酒、葡萄酒、紡織……等三十多種產業,建設超過四十間以上的工廠。日本最早的罐頭,也是在北海道製作的。


黑田清隆出身薩摩藩,後來成為日本首相【圖片來源: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7/Kiyotaka_Kuroda_formal.jpg】

北海道的農業首要為糧食作物,其次為貿易作物,啤酒釀造屬於可以賺錢的貿易作物。啤酒釀造所需的大麥,黑田決定不假外求,在北海道自行研發、種植,使用國產大麥製造屬於日本人的啤酒。


堅持使用本土大麥製造的啤酒不在於口味上的獨特堅持,而是怕啤酒事業的原料掌握在外國人手上,將會使得原料的取得產生困難。


札幌啤酒網站的中川清兵衛像【圖片來源:http://www.sapporobeer.jp/fuumisoukainishite/background/img/background/background_03.png】

中川清兵衛

實際上負責北海道啤酒釀造的人是中川清兵衛,是極為傳奇且傑出的人物。出生新潟(當時稱為越後國)的商家,從小對著國外的世界有著異常的興趣。十六歲時就離家到橫濱的德國商館打雜,驚訝於外國人的科技與文明。


在十七歲時(1865)以船工的方式密航倫敦,當時日本還在鎖國,私自出國違反幕府的法律,是殺頭的罪。但是,憑藉著好奇心與熱情,死罪也無法擋住他對於世界的探索。


到達英國之後又輾轉到了德國,在大戶人家之中幫傭了幾年,直到生命的轉折出現。當時在柏林留學的青木周藏是幕府派出去的公費留學生,在偶然的機會到中川幫佣的家庭作客,青木驚訝於當地也有日本人,上前攀談。


中川在幾年幫佣的過程裡,學會了德語和英語,青木對於他的毅力十分感佩。雖然尚未立定志向,但是這時中川也才二十初頭,年輕力壯、學習力強,青木將中川介紹到柏林啤酒廠之中學習。


當時的酒廠採用的是師徒制,第一個亞洲人到啤酒工廠工作,其所受到的待遇和辛苦可想而知。但是,中川的刻苦耐勞連啤酒廠的廠長都大為佩服,中川不僅學會了啤酒的所有製造流程,還得到廠長大大的讚許。


DSC09385
啤酒的蒸餾槽,作者攝於惠比壽啤酒廠。

Lager還是Ale

中川在柏林啤酒場修業結束之後,拜訪改變命運的恩人,青木年僅三十一歲就已經出任日本駐德國大使。青木十分愛惜中川,寫了一封推薦信,將他介紹給北海道的「開拓使」次官黑田。


明治8年,當黑田在煩惱釀造啤酒的人才時,接獲青木的推薦,任用了中川。中川一開始在東京的北海道辦事處上班,結識了他的直屬長官村橋久成。村橋出生九州薩摩藩的名門,為藩中的菁英,在幕末風雲變色的時代,薩摩藩體會到時代的劇變,秘密送出許多年輕人出國留學。


村橋由公費派遣至倫敦留學,在這段期間接觸到英國的現代農業,倫敦郊區的農業試驗場和農業技術令他印象深刻,透過機械、蒸氣等動力使得大規模的糧食和經濟作物得以生產。


當中川清兵衛和村橋久成見面時,留學英國的村橋在英國喝的都是Ale啤酒,對於德國啤酒並不熟悉,詢問中村德國啤酒的特色。


中川在英國和德國都待過,向村橋解釋兩國啤酒的差異,英國的啤酒以Ale為主、而德國啤酒則是Lager啤酒。中川指出英國啤酒是上層發酵的啤酒、德國啤酒則是下層發酵,英國的啤酒展現出較為強烈的香氣,而德國則是「淡麗」,比較符合日本料理的口味。


然而,德國的Lager啤酒製作過程需要大量的冰加以冷卻,北海道的天氣相當適合。在沒有冷藏技術的時候,將冬天的冰塊儲藏起來,還可以供夏季啤酒的釀造使用。


中川雖然在德國學習到釀造啤酒的所有技術,但是真的要上場時,還得經過不斷地試驗。啤酒的發酵需要在一定的濕度與溫度之中,中川在釀造過程中的酵母多次發酵不良,他在失敗之中學取經驗,最後終於製造出日本的本土啤酒。


推出的札幌啤酒以五稜星作為標誌,是北海道開拓使的戰艦旗章,也是函館的地標五稜郭,標籤上寫著Sapporo Lager Beer After German Brewery。販賣價格大瓶的16錢、小瓶的10錢,國外進口的啤酒大約是25錢,比起來便宜了不少。

 
DSCF3350

不過,當時所推出的啤酒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消費得起,以今日的幣值來算,大瓶的札幌啤酒將近日幣六千元。


明治十年9月所推出的札幌啤酒,廣告上說札幌啤酒不僅風味爽快,還有健胃、有益健康的功效。


嗯!有益健康的啤酒,真是不錯的時代啊。

參考文獻
  1. キリンビール,《ビールと日本人―明治・大正・昭和ビール普及史》(東京:河出文庫,1988)。
  2. サッポロビール株式会社,《サッポロビール120年史》(札幌:サッポロビール,1996)。
  3. 菊池武夫、柳井佐喜,《中川清兵衛伝―ビールづくりの先人》(東京:八潮出版社,1982)。
  4. 端田晶,《日本のビール 面白ヒストリー:ぷはっとうまい》(東京:小学館,2014)。
文章資訊
作者 胡川安
刊登專欄 胡川安的 Life Circus
刊登日期 2015-04-14

文章分類 故事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