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魁北克:遠方的參照、台灣的未來?

胡川安 2016-09-13

就是這個時間,我們聚首於一起說:「我愛你。」
……
我們一同許下的誓言,一起植摘的花朵,
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獲得收穫,
在花朵盛開的花園裡
這個國家的人民,輪到你們了,
是時候把愛說出來了!


Le temps qu'on a pris pour se dire «je t'aime»
Les vœux que l'on fait, les fleurs que l'on sème
Chacun les récolte en soi-même
Aux beaux jardins du temps qui court
Gens du pays, c'est votre tour
De vous laisser parler d'amour


這首詩歌被稱為是魁北克的地下國歌,由 Gilles Vigneault 在 1975 年的魁北克國慶日(Fête nationale du Québec)所吟唱。五年後,魁北克舉行第一次公民投票,尋求獨立,想要脫離加拿大聯邦。


讓我們再來讀首像詩一般的宣言吧!


我們是魁北克人


這個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我們都緊緊相依於世界的一個角落,只有在這個角落我們才完全的成為自己:只有在魁北克,我們可以毫無保留的感覺到是我們的家。 


想要成為我們自己,對於我們來說已經努力了三又二分之一個世紀。


這段宣言是魁人黨的創黨領袖勒偉克(René Lévesque)所寫下的感人告白,1976 年魁人黨成為魁北克的執政黨,以追求魁北克的主權獨立為政黨的主要訴求。


或許把這段宣言修改一下也很適合作為台灣人的宣言。


台灣和魁北克,兩個都是我熟悉的地方,相隔數萬里,卻有一些相似與相異點值得我們參考,這也是《絕對驚豔魁北克:未來台灣的遠方參照》的出發點。 

 

加拿大蒙特利爾市政廳(作者自攝)

遠方的參照、台灣的未來

台灣人對於魁北克的第一印象都是:曾經公民投票尋求獨立兩次,但沒有成功!


但對於我來說,魁北克是人生的第二故鄉,在那塊土地上我待了超過七年,一起和太太生活著,而且也生下了魁北克之子。本來一個人到異地求學,卻成了一個家庭!學校的生活雖然相當忙碌,但我習慣觀察周遭的社會,並且於生活經驗中了解歷史,處於何地,就書寫當地。


2009 年我第一次踏上魁北克的土地,當時從巴黎飛往蒙特婁,拿著學生簽證,先進入加拿大海關,接著往加拿大移民局報到,本來以為可以入關了,沒想到海關人員指著魁北克移民局,跟我說下一關在那裏。不是只有國家才有移民局嗎?沒有獨立成功的魁北克為什麼還有個移民局呢?


生活在魁北克的最大城蒙特婁,這裡是世界第二大的法語城市,我就讀的麥基爾大學在市中心,卻以英語授課,就有如台北市的忠孝東路有間三萬人的大學講英文,一出校園就是另外一種語言環境,對我而言是種文化的衝擊、是種生活經驗的差異,而魁北克人如何適應這樣的生活情境?如何讓英、法語在生活中自然地交換呢?而雙語交錯的情況又是怎樣產生的呢?


生活在他方,一切都覺得特殊,除了攻讀博士以外,我也生活在新的環境、新的文化,每一步都是和以往生活經驗的比較、都是透過台灣人的眼看新的地方。在本書開頭,我希望帶著讀者看我的生活經驗,一個台灣人在魁北克的求學、飲食、娛樂、醫療等生活中的大小事,從日常中了解另外一個社會。


當我住了幾年後,發現魁北克和台灣之間的歷史有點類似:我認為四百年的台灣史、四百年的魁北克史,都在追問自己是誰,並且尋求認同的故事。發揮自己歷史學的專長,尋求相互比較的可能性。


dsc01900
位在加拿大魁北克的芳堤娜城堡

北美大陸上唯一說法語的魁北克人,是法國人留在北美的後裔,長期以來與周邊的英語人士互動,他們沒有喪失自己的文化和語言,反而在歷史的變遷過程中,更加強化自己的認同,並且發展成後來的獨立運動,透過生活、閱讀和旅行,我在第二章討論魁北克人為什麼要尋求獨立。


放假的時候我也到蒙特婁附近的城市走走,從魁北克市到加拿大的首都渥太華,除了觀賞風景名勝,也了解加拿大立國的文化。台灣常有人將美國與加拿大稱作「美加」,似乎兩個國家沒有什麼不同。


但事實上,兩國有很大的差異,從立國精神、社會制度到生活的各個層面都是如此。我認為加拿大文化的特色就是妥協、尊重的包容精神,接受世界不同地方的文化。透過第三章渥太華的旅行記事,觀察這個國家的不同民族與文化如何共存共榮,呈現出獨特的文化。


對於台灣不同立場的人而言,魁北克是個重要的參照,尋求獨立卻沒有成功,但加拿大聯邦政府沒有使用戒嚴、恐嚇和武力的方式解決,或是通過「反分裂法」,而是透過相互的理解、談判與溝通,異中求同。第四章我透過歷史告訴讀者,魁北克人在追求獨立的過程裡與加拿大聯邦衝突,彼此卻互相尊重,過程中有很多人的努力與奉獻,也有意見不合的地方,最後不同立場的人相互包容與理解。魁北克人透過追求獨立的過程中,成為加拿大聯邦的「國中國」,不統也不獨,卻成為了一個國家。


魁北克 (Source: Mike Hewitt@Flickr)
魁北克 (Source: Mike Hewitt@Flickr)

獨立對於現在的魁北克人而言,已經不是最重要的問題,但透過追求獨立,已經說出他們的主張,並且獲取在教育、文化、語言、外交、健保和移民的實質權力。本書是一本遠方的參照,走向獨立或是完成統一,未來的台灣不應該只有兩種選擇。台灣的未來在哪裡?


或許追求獨立、或許走向統一,或許不統也不獨,維持現狀,但是我們都堅信:民主才是我們選擇的道路,加拿大與魁北克的例子給予我們很好的參照。


政治議題是本書的一部份,其他則是從文學、生活、飲食、語言和音樂等不同的面相了解魁北克,這裡是爵士之都、是少年 pi 的家、是文創的典範、是健保辦得最為成功的地方、是二次世界大戰後北美第一次辦奧運的地方、是二十世紀世界博覽會辦得最為成功的城市、是全世界最適合國際學生的城市、是多元族群融合的國度……這是一個你所不知道的加拿大,也是你不知道的魁北克。未來的台灣,需要更多國際的經驗作為參照。

 

本文摘自時報文化出版之《絕對驚豔魁北克:未來臺灣的遠方參照》
魁北克是遠方的參照、臺灣社會的比較。
四百年的臺灣史、四百年的魁北克史都不斷追問自己的定位,並尋求認同。
北美大陸上唯一說法語的魁北克人是法國人留在北美的後裔,長期與周邊三億的英語人士互動,他們沒有喪失自己的文化,反而在歷史的變遷過程中,更加強化自己的認同。
臺灣人對魁北克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公民投票尋求獨立兩次,但沒有成功!
但對作者來說,魁北克等同於第二故鄉,隻身遠赴異地求學,在那裡生活超過七年,並生下了魁北克之子。
本書是作者深度觀察魁北克社會面貌,同時在生活經驗中瞭解當地歷史,
並與臺灣發展的現狀進一步比對參照,從而寫下的獨特見解。
文章資訊
作者 胡川安
刊登專欄 胡川安的 Life Circus
刊登日期 2016-09-13

文章分類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