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挑戰賽,是以臺中文史為主題的知識問答活動,希望以詼諧有趣的方式介紹臺中。為了讓參賽者評估適合參加「高手組」或「同樂組」,我們發表了一些測試題,「是誰在湖心亭中休息?」就是其一。
當我問:「1908/10/24,是誰在臺中公園湖心亭休息?」時,很多人會很開心的跟我說:「是皇太子」,然後想要報名高手組。
答錯了。是「載仁親王」。
那一天有什麼重要的呢?
那一天是臺灣鐵路縱貫線的通車典禮,這條至今仍被使用的南北運輸大動脈,是由日本人建築完成的。日本人延續劉銘傳從基隆到新竹的鐵路,繼續向南延伸至高雄。全長 297.3 公里,耗資二千八百八十萬圓。
這麼龐大的公共建設,當然也少不了我們今日很熟悉的那一套:預算提出時,帝國議會爭執不休,到底是否值得為蒫爾小島投資甚鉅;在地居民起身抗議,成為官方眼中的「兇猛匪群」;國家財政窘困,預算幾乎發不下來;地形險惡、疫病橫行,重傷或身亡者不在少數。要不是「後藤新平」桑自己身兼鐵道部部長押著大夥行動,這條路還真不知道要蓋多久。
經過十年,終於,這條道路蓋完了。總督府為了慶祝鐵道全通,特別邀請「閑院宮載仁親王」來「臺中公園」舉辦通車典禮。
問題一:為什麼是載仁親王?
為什麼不派皇太子呢?因為當時還是明治天皇統治,後來來臺灣的裕仁(後來的昭和天皇)當時才 7 歲阿!還在上小一呢(誤)!何況當時他也不是皇太子,是「皇孫」。那麼太子呢?當時的太子嘉仁(後來的大正天皇),一直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在公開場合有過不得體的行為(參照望遠鏡事件),所以派直系血親過來似乎有點困難。
p.s.日本天皇的世系:明治天皇(睦仁)->大正天皇(嘉仁)->昭和天皇(裕仁)
載仁親王是明治天皇的弟弟(沒有直接血緣),同時也是來臺戰死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弟弟(有直接血緣)。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名職業軍人,親身參與過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考量當時的臺灣仍偶有民變,派一個狠角色來也是合情合理。
問題二:為什麼是臺中公園?
早在 1887 年臺灣建省時,劉銘傳就重新規劃全臺的行政區域,並訂定臺中為省會。地點就在現今中興大學至臺中公園一帶。當時這塊區域大多是農田和泥濘地,只有小小的漢人聚落(東大墩街),遠遠不及附近的鹿港或豐原繁盛。
這個令人「跌破眼鏡」的選擇,其實道理很簡單:在狹長的臺灣島嶼上,有必要在北臺北,南臺南高雄間,建立起另一個行政中心,方便南北兩地支援(當然也有些和地方派系的相處問題,在此按下不表)。按照劉銘傳的構想,等到他建築好貫通南北的大鐵路,就可以把建城的各種材料、設備順利的運到臺中。
可惜劉銘傳的鐵路蓋到新竹,就沒錢繼續蓋下去了。臺中的城門、考棚、城隍廟蓋到一半,最終也沒有全部完工。劉銘傳本人後來也跑到臺北辦公了。整個以臺中作為省會的構想,受限於清朝貧弱的行政能力,終究無法實現。
日本人實現了劉銘傳的夢!
1895 年日本人來了之後,基於幾乎跟劉銘傳一樣的理由,選擇在臺中設定行政中心。而且劃定的範圍跟劉銘傳幾乎一模一樣。除了位於南北中心外,這區土地乾燥、氣候清爽,也是臺灣總督府的著眼理由。
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工程了。市區改正、河川整治,慢慢的把散亂的東大墩街變成方正街廓的中區;接著臺中州廳、知事官邸、圖書館、神社等建築一棟棟興建,總算有點行政中心的樣子;醫生、律師、商人開始逐漸聚集於此,成為繁榮的市鎮。
好了。我們要回到通車典禮的主題了。1908 年的通車典禮選在臺中,理由之一是這條鐵道分別從新竹、高雄兩頭興建,最後在中部交會。理由之二則是彰顯日本人在中部建立起一個新市鎮的決心吧。(聽起來很像是目前政府在哪辦燈會的理由)
10 月 24 日,載仁親王搭著火車,來到了「第一代臺中驛」。官員們在車站列隊迎接,恭迎親王搭車前往臺中公園典禮會場。親王和「鐵道技師長谷川謹介」(鐵道部僅次於後藤新平的第二號人物)致詞,發表建設這段鐵路蓋得多辛苦的演說。接著進入特別為他蓋的湖心亭中休憩。當晚親王住在臺中知事官邸,隔天早上搭火車離開。
至於本篇主角湖心亭的後續呢?有一段時間它變成「御休憩所」,一般民眾禁止進入。1913 年轉交由臺中廳管理,就可以自由參觀了。除了登上明信片之外,也經常舉辦畫展、音樂演奏、插花展覽等。現在的臺中市政府的府徽,就是用湖心亭喔!
※※※
工商服務時間:
據說當時參加典禮的貴賓,都可以領到「臺灣風景相片本」、「扇子」、「明信片」、「鐵道介紹手冊」的紀念品,還可進入臨時搭建的食堂中用餐。紀念品已經找到原始圖片,我的團隊夥伴「癡迷鐵道.葛路克」一直想要重新復刻這幾件紀念品,有興趣的人可以找他合作。
臺中舊城文史挑戰賽,將於 4/11 於「好伴」(400 台中市中區民族路 35 號)舉行。以臺中舊城文史為主題的知識問答活動,希望以詼諧有趣的方式介紹臺中文史。
本文作者為「臺中舊城文史挑戰賽」發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