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臺灣通史】寫下〈紀水沙連〉,號稱「籌臺宗匠」──藍鼎元

席名彥 2024-05-02

水沙連嶼在深潭之中,小山如贅疣,浮游水面。其水四周大山,山外溪流包絡,自山口入,匯為潭。潭廣八、九里,環可二、三十里。中間突起一嶼。山青水綠,四顧蒼茫,竹樹參差,雲飛鳥語,古稱蓬瀛,不是過也⋯⋯

這篇名為〈紀水沙連〉的文章,曾是臺灣高中國文課本的核心必選古文之一,許多學生藉此得以想像三百年前的日月潭風光,也因而認識了本文作者──號稱「籌臺宗匠」的一代名儒藍鼎元。

藍鼎元一生以文章著稱,不論是經世濟民的政治策論,或是簡明流暢的敘事史筆,皆能信手而來。不過大家是否知道,文采豐富的他,不僅曾擔當族兄藍廷珍的幕僚文膽,也出任過地方知縣,他甚至還是位被科舉耽誤的小說家?
 
寫下〈紀水沙連〉,號稱「籌臺宗匠」──藍鼎元-1
《清代學者像傳》之《藍鼎元像》(Source:Wikimedia Commons
藍鼎元生於康熙十九年(1680),同樣是福建漳浦藍氏的畲族後裔,與藍理、藍廷珍等畲族武將不同的是,藍鼎元出生於書香世家,父祖輩皆飽讀經史。在此薰陶下,藍鼎元 6 歲開始跟著外祖父讀書,16 歲外出壯遊,乘船遍覽閩浙沿海島嶼,也到浙江舟山拜會過駐守當地的藍理和藍廷珍,為他增廣了不少見識。23 歲時,藍鼎元在縣學以童子試第一考取秀才,聲名鵲起,許多人將他視為漳浦地方的明日之星,然而,到了科舉的下一關「鄉試」,藍鼎元卻嚴重卡關,屢試不第。

這一卡,竟卡了整整 20 年。這 20 年間,與藍鼎元同期的文友已有幾人高中進士,藍鼎元卻是連續 10 次鄉試落榜,可謂受盡挫折。但在諸多師長親朋的鼓勵下,他仍勤加讀書、發奮著述,亦不時留心世局之變化。

康熙六十年(1721),時任南澳鎮總兵的藍廷珍在某次巡洋時,突然一道落雷直擊船桅,當場焚起大火,造成船上士兵一死一傷。藍廷珍憂心此乃不祥之兆,便寫了一封信向藍鼎元請教;藍鼎元以《易經》學說加以解釋——他認為雷震意指「東方」動盪(雷對應八卦中的「震」卦,亦代表東方),舟中起雷,正是威震東方、聲聞四海之兆——這象徵著藍廷珍可能被調任到外洋以東的臺灣,並即將在臺灣立下豐功偉業!
  
藍鼎元在信中分析指出,臺灣地方已經承平許久,官員士兵都有些鬆懈,加上臺灣山深海闊、人口複雜,恐怕不會百年無事,他還特別提醒藍廷珍如果真的調任臺灣,一定要未雨綢繆,嚴加防備。一個月後,正如藍鼎元所預告,臺灣果真爆發了「朱一貴事件」,動亂規模前所未見,藍廷珍把握機會,自願請纓,並力邀料事如神的藍鼎元隨軍,族兄弟倆共赴臺灣,各擅所長。
  
那一年,藍廷珍 57 歲,藍鼎元也已 41 歲,而藍鼎元的長子藍雲錦,年僅 19,天生不喜歡唸書,反而愛舞刀持盾、彎弓騎馬。因此,藍鼎元特別將藍雲錦帶上這趟征途,好讓他體驗海上乘風破浪的壯觀,親歷戰場砲火轟鳴的凶險,頗有藉著朱一貴事件為藍雲錦壯遊的意味。這段期間,藍雲錦一路跟著藍廷珍、藍鼎元在臺灣四處巡視,據說,有次他偶然間從高屏中寮山區眺望,看見下淡水溪(今二重溪、高屏溪)蜿蜒流過屏北平原的「阿里港」,地貌與藍氏一族家鄉的漳江有些神似,令藍雲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為藍家日後在此定居埋下因緣。
 

藍鼎元拔貢出任縣官,創作公案為己辯白

平定朱一貴事件後,藍廷珍本想為藍鼎元奏報請功,不過藍鼎元認為自己是儒生身分,應循科舉正途,堅持不受,便返回故鄉福建漳浦著書,將在臺灣兩年的經過寫成《平臺紀略》一書,成為記載朱一貴事件始末最詳盡的史料之一。

雍正元年(1723),新皇即位,藍鼎元的才華終於受到賞識,他以「拔貢」(科舉制度的一種,由學政官員選拔秀才之中文行兼優之人成為「貢生」,給予到京師國子監就學的機會。)獲選前往北京,進入中央從事編纂《大清一統志》的工作。雍正五年(1728),在朝中大學士的引薦下,藍鼎元得以面見聖上,一一奏對六項治理政見,深得雍正皇帝讚賞,遂授予他廣東省普寧縣知縣一職,終於讓藍鼎元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功名榮耀。

藍鼎元走馬上任,於地方施行惠政,減輕民眾的稅捐負擔,又興辦書院、提倡教育,頗得縣民愛戴;然而,到了雍正七年(1730),情況急轉直下,先是與藍鼎元關係密切的族兄藍廷珍過世,享壽 68 歲;接著,藍鼎元在任官期間不願配合政壇收受獻金的陋習,監督官員忌其清高,竟誣陷他虧空公款,導致藍鼎元慘遭革職入獄。

入獄後,藍鼎元一方面為了替自己辯護,一方面也為了闡述理念,便將所辦理過的 24 則案件撰寫成篇,集結成冊,名為《鹿洲公案》。在書中,藍鼎元詳細地說明自己如何剿滅當地邪教、嚴懲惡霸豪強、破解疑難案件等事蹟經過,也隱隱指責那些構陷他的貪枉官員。由於其筆法敘事生動獨到,使得《鹿洲公案》意外成為一本情節精采的「公案小說」,在問世之後大受好評,後人甚至認為,此書紀錄了雍正年間潮汕地區的社會民情,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史筆存焉。
  
此外,這一年藍鼎元還做了另一項決定,對臺灣影響更為深遠。
 

後代遷居臺灣,開創「里港藍家」傳奇

或許是因為族兄藍廷珍溘然逝世,加上自己遭到政敵陷害,藍鼎元一時無所依靠,深感官場險惡,也讓他想起自己在〈紀水沙連〉中所形容的,彷彿武陵桃花源一般的臺灣。於是,藍鼎元悄悄要求長子藍雲錦率領親族渡海,前往臺灣屏東的「阿里港」定居!
 
寫下〈紀水沙連〉,號稱「籌臺宗匠」──藍鼎元-2
里港藍家古厝(Source:Wikimedia Commons
雖然藍鼎元在幾位總督大員的力保之下,一年後便出獄復籍,還被雍正皇帝補償似地跳級任命為廣州知府,卻在上任不久便因熱病猝逝。而藍雲錦則銜父命至阿里港拓墾成庄,並設立了一座福德正神祠,是現今里港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土地公廟。

阿里港位在高屏之間的交通要道,農商發展皆宜,也曾做為清代鳳山縣的縣丞機關所在地。藍雲錦率領藍氏族人於阿里港大力開墾,據說「插旗所經之處,皆為藍家土地」,藍雲錦遂成阿里港首屈一指的大墾戶,累積起可觀的家族財富,死後亦葬在臺灣,長眠於中寮山。在旗山溪洲一帶,還有鄉民感念藍雲錦之恩澤,為他設廟祭祀,至今仍然。

里港藍氏後代在臺灣開枝散葉,橫跨清代、日治及民國,族中皆有賢人輩出,多次擔任里港保長、總理、鄉長等地方要職,亦有持續經營、擴大家業者。如藍登旺,是清代四品武官;藍高川,於日治時代授佩紳章,歷任里港保甲局長、阿猴廳參事、臺灣總督府評議會議員,將里港藍家聲勢推上高峰;藍家鼎,出任戰後第一屆里港鄉鄉長;藍家精,在二戰期間於汪精衛政府中官拜中將,是當時極少數擔任高階軍官的臺灣人;藍高川之女藍敏,也曾在二戰時周旋於美國、日本、臺灣和國民政府之間,展現非凡的膽識和智慧。
 
寫下〈紀水沙連〉,號稱「籌臺宗匠」──藍鼎元-3
藍高川為1926年昭和天皇登基時,唯三獲得天皇授勳的臺灣人。從左而右為林熊徵、辜顯榮、藍高川(Source:Wikimedia Commons
據說,藍家子孫在自我介紹時只要說一聲:「我姓藍,大厝內的藍!」眾人便知這是里港藍家的望族出身,也讓藍家子孫引以為豪。

近年來,里港藍家努力凝聚家族向心力,每逢農曆大年初二,藍家子孫都會從臺灣各地回到里港的百年古蹟藍家古厝,共襄祭祖大典,人數多達三、四百人,不僅蔚為地方美談,也是臺灣文史界的一大盛事。里港藍家的家族傳奇,正是臺灣歷史的縮影!
 
延伸閱讀:
1.《臺灣通史─原文 +白話文注譯》
      
連橫著,蔡振豐 、 張崑將等譯,點此購買
2.《臺灣通史》
      連橫著,點此購買
參考資料
  1. 連雅堂,〈流寓列傳〉,《臺灣通史》。
  2. 藍鼎元,《平臺紀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
  3. 藍惠宜,〈屏東里港藍鼎元在台家族的發展〉,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4. 顧敏耀,〈藍鼎元傳記資料考述—兼論其〈紀水沙連〉之內容與義涵〉,《成大中文學報》第42期(2013年9月),頁137-182。
文章資訊
作者 席名彥
刊登日期 2024-05-02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臺灣通史】亂世中的島嶼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