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桃園國際機場開始啟用後,桃園就成為臺灣的國門,是臺灣人與世界實體接軌的管道之一。桃園除了是國內外旅客踏入國門的第一站之外,也有著數百年來先民打拚的底蘊、聚落發展出的信仰文化,以及腳下這塊土地淵遠流長的歷史。
竹圍福海宮在桃園市大園區屹立超過 170 年,早已成為當地人的信仰中心,宮內主祀的「輔信王公」李伯瑤,祂是唐朝開國元勳、有大唐第一軍神稱號的李靖之孫。「開漳聖王」陳元光奉命治理福建時,李伯瑤擔任中郎將,與其他五名同僚輔佐陳元光治理當地政務,被合稱為「六輔將軍」,李伯瑤的封號為「輔信將軍」。
李伯瑤曾在宋朝時被敕封「殿前檢點威武輔勝上將軍」,明朝時又敕封為「輔信王公」,被視為漳州移民與其後代的守護神。
建廟傳奇:飄洋過海的輔信王公
竹圍福海宮的建成有著一段傳奇故事,根據竹圍當地耆老口述,竹圍陳氏家族有一位先人名叫陳佑,這位陳佑是討海人,往來兩岸間討生活,是一位逢廟必拜的老實人。某日,陳佑行經福建省漳浦縣墩上社,到當地的輔信王公廟參拜祈求平安。參拜到一半時,輔信王公忽然降駕到乩身之上,並表示想隨陳佑渡過黑水溝,到臺灣發展。
輔信王公突如其來的舉動嚇壞了漳浦縣墩上社的信眾以及正在參拜的陳佑,因為神明降駕是件大事,渡海更是需要從長計議,陳佑只是單純來參拜,無意分靈香火,便沒有依輔信王公的指示行動。
隔日,陳佑搭船欲返回臺灣,但途中就碰到巨大的風浪,將船吹回墩上社輔信王公廟的所在地。陳佑心知這應是王公有所指示,所以返回廟中請示神明,在以三聖筊確認王宮的旨意後,就將輔信王公的金身恭迎上船,請回臺灣。
因此,現在福海宮內的「老祖」,就是過去漳浦縣墩上社輔信王公祖廟的金身,所以福海宮也被視為海峽兩岸輔信王公的祖廟。
輔信王公隨陳佑先生來到臺灣,從基隆上岸後來到現在的桃園竹圍一帶,這裡本就是漳州移民的聚落,輔信王公也指示在這裡救世濟民。但在古早時期經濟、人力都不足的情況,輔信王公便先安座在陳佑先生的住宅內供大家參拜。而後,輔信王公指示要蓋廟宇,信徒們便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將廟蓋起來。
到了日治時期,輔信王公又再次指示要蓋新廟,而這次的蓋廟過程也充滿傳奇。
神蹟降臨,親自挑選建廟木材
根據口述歷史記載,輔信王公指定新廟大殿的主梁要長達四十二尺的杉木,但以當時的經濟情況要達到這個目標其實相當困難,就算經費充足也很難買得到如此巨型的杉木,迫於無奈,只能先將神明旨意擱置暫不處理。
一個多月後,聚落內某位村民受到神明託夢,這位村民按照王公祖的指示前往海邊,結果海上漂來一批木材。細察後發現無論是數量還是尺寸,都與王公交代的分毫不差,於是信眾們就用這批木材開始建廟,成為現在福海宮的原型。
在福海宮落成安座的兩年後,有一位從唐山而來的信眾特別來到福海宮參拜,並表示福海宮兩年前獲得的木材其實是自己賣出的。原來在兩年前,有一位老人家到唐山向他下訂一批木材,但這批木材行經黑水溝遇到風浪,運送木材的船隻通通翻落,這批木材也就下落不明。
商人在唐山耳聞福海宮的建廟傳奇,心想兩年前從船上被風浪打落的木材或許就飄到了大園一帶,因而遠從唐山前來參拜福海宮,也為輔信王公的傳奇增添一筆神奇色彩。
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福海宮在 1990 年時因為電線走火,導致當時的廟體建築付之一炬。神奇的是,開基輔信王公老祖金身只有鬍鬚的部分稍微受損,其餘部分完好無缺,甚至沒有被大火燻黑,信眾都認為這是王公祖展現神蹟,將損失控制在最小範圍。
福海宮的重建非常迅速,在輔信王公信仰早已深耕大園一百多年的情況下,廟方以捐募的方式籌措重建經費,短短時間內就募到三億多元新臺幣,並在 1995 年新廟完工後就進火安座。
飛輦轎、過金火,保佑桃園
而說到福海宮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輔信王公的各種神奇故事,就屬每年農曆三月初八輔信王公聖誕舉辦的「飛輦轎、過金火」民俗活動了。
「飛輦轎、過金火」由輔信王公的信眾們或手捧神尊、或手扛神轎,打赤腳並快速跑過熊熊烈火燃燒的金紙火堆,信眾們都相信王公會保佑自己不受傷害,也認為這個儀式可以消災解厄,化除身上的厄運與晦氣,進而獲得王公的庇佑。
扛著神明乘坐的輦轎通過焚燒的金紙堆,這樣的神明過火儀式在宮廟文化相當常見,參與過火儀式者,通常需在儀式舉辦前淨身茹素,保持身心潔淨。至於「飛鑾轎」則由四人以肩扛起鑾轎,然後不斷地繞圈旋轉,扛轎人在過程中將雙腿蹬起、身體打橫,便能離開地面,乍看之下就像是飛起來一般,令人嘖嘖稱奇。
2013 年「飛輦轎、過金火」登錄為桃園市無形文化資產,竹圍福海宮也在 2017 年登錄為有形文化資產,皆受文化資產保存法保護,成為大園人共同守護與傳承的信仰文化。
分靈全臺,繼續庇佑航空城
全台以輔信王公為主神的廟宇,就有三十多間廟是從福海宮分靈出去,不僅僅是臺灣,連中國都有人前來福海宮請輔信王公的香火。
兩岸輔信王公的信眾常會舉行交流,現在位於漳州浦南區九龍江畔有一間「輔信王公陵寢」,是由輔信王公移居浙江的後代子孫,在 1998 年所修建。「陵寢」內坐鎮的輔信王公金身,就是由福海宮分靈而去,在臺灣民間信仰中「祖廟多在對岸」的情況剛好相反。由此也可看出,竹圍福海宮在輔信王公信仰圈內的地位舉足輕重,以及百年來信眾延續信仰香火的責任與貢獻。
目前竹圍福海宮因應航空城計劃,已搬遷至桃園市蘆竹區的海湖福安府臨時壇,今年(2022)5 月 29 日超過 1,000 名信眾前來參與徒步遶境,跟著廟方將主祀的輔信王公與廟內 600 尊神尊恭請至蘆竹區的臨時紅壇,並於 6 月 3 日舉行安座大典。
如今桃園航空城計畫已進入實質開發施工階段,竹圍福海宮未來也將配合航空城規劃,遷至海軍基地,持續成為航空城守護神,並護佑這塊土地上的信眾。未來期許原廟內極具保存價值的木雕、石雕、彩繪等建物,以及流傳百年的宗教科儀都可以被完整保留下來,繼續在這塊土地上寫下更多精采的傳奇。
- 《大園庄誌》
- 《大園鄉志》
- 臺灣宗教文化資產,〈竹圍福海宮飛輦轎、過金火〉
- 〈配合桃園航空城遷廟 百年竹圍福海宮輔信王公6/3安座〉,《自由時報》,2022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