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人生親像桃花枝,有時開花有時死。」歌唱島嶼的臺灣天后,純純唱出的美麗與哀愁

2021-11-02

由臺灣文化協會掀起的文化運動,如一陣清風吹遍島嶼的各個角落,1920 年代的有志青年透過講演會、辦雜誌,傳遞自由平等的思想;同時也穿梭於街頭廟埕、酒樓飯局,將新觀念浸潤於常民生活。

文化啟蒙的行列中,女性是不可或缺的要角,她們並非只追求摩登時尚的造型,而是用行動貫徹自身理念,無論是自由戀愛、職業選擇、社會實踐,都有她們的身影。戰前流行樂壇上,女歌手成為臺灣歷史上難以磨滅的倩影,唱針輕觸唱盤,清亮的歌聲緩緩流淌,她們輕輕哼唱著時代的旋律,低低訴說著人們的悲喜……

 



一百年前,她是一位走在時代前端的新女性。在〈跳舞時代〉裡,她唱出狐步舞、懸踏鞋搖擺的摩登姿態。常著西式洋裝、水手服,亦穿日本和服,早期留著一頭俐落短髮,後來還去電頭鬃(tiān-thâu-tsang),有時配上仕女帽或墨鏡,喜愛到新開幕的波麗路西餐店喝珈琲。私底下,她勇於追尋自己想要的愛情,實踐自由戀愛。
 
沒錯,她就是臺灣第一位流行歌壇天后「純純」。

 

 

純純,本名劉清香,1914 年生。15 歲那年,她握著此生首見的マイク(麥克風),輕輕哼唱。當時傳言只要把聲音灌進唱片裡,靈魂也會跟著消失,但她仍跟著音樂家張福來與林泰山等幾位前輩,在小鳳園樂團當中演藝,並受當時島內最大的古倫美亞(Columbia)唱片公司邀請,開始了錄音工作。
 
這年,他們完成了數部「改良採茶戲」,包含《紅娘過渡》、《遊河南》及《浪子回家》。這幾部採茶戲全數都是以客語演唱,可以聽見清香在錄音中嫻熟地使用客語。根據一則來自三六九小報的報導,據說清香來自新竹,極有可能是客家人,使用客語演唱並非難事。

 

收錄臺灣音聲的古倫美亞

古倫美亞承襲自日蓄唱片公司(Nipponophone)是臺灣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唱片會社,該會社並非以流行歌為發行大宗,而是歌仔戲,約佔該社發行的三分之一。特別的是,古倫美亞在發行歌仔戲時,讓清香以本名示人,而在演唱流行歌時,則採用藝名「純純」。此外,她另有梅英、琴伶、愛卿、百花香、滿臺紅等藝名,數量之多無人能出其右,除了展現出清香的高人氣,這些不同的藝名也暗示著不同的錄音種類及品牌。
 
身為島內早期唱片工業的先驅者,當時古倫美亞為了測試大眾對於各種錄音的接受度,實驗性地灌錄了很多後人難以想像的聲音,如恐怖奇案、仿聲口技、諷刺流行歌,甚至將觀落陰時的錄音放入唱片中。
 
古倫美亞大江南北地尋覓各地能歌異士,擅長採茶戲的小鳳園、行走江湖賣藥的名嘴汪思明,甚或文學少女黃鳳姿的阿公揚琴家黃章田,都被列為網羅對象,請到社內錄音,紀錄各種流淌於臺灣島內的旋律。

 

歌仔戲上洋妝,清香的流行樂初體驗

身處小鳳園的清香於臺北進行首次錄音後,隔年就脫團單飛,開始灌錄自己的獨唱歌仔曲。而她的第二次錄音,得轉至繁華的東京進行。對一個年僅 16 歲的少女來說,這是個難以想像的遙遠距離,不僅要離開熟悉的家城,更要在名伶頻繁進出的國際錄音室裡,獻出拿手絕活。

不僅如此,古倫美亞史無前例地讓清香嘗試與洋樂團合作,雖是標榜本土歌仔戲,但使用臺灣人較為陌生的洋樂伴奏。此次灌錄的歌仔戲劇目包含《鄭元和》、《陳三磨鏡》及《孟姜女》,全數是以洋樂器來進行主要伴奏,並標示為「ジャズバンド」(Jazz Band)或「ジャズオーケストラ」(Jazz Orchestra)讓傳統的漢樂歌仔戲抹上西式洋妝。

以 Jazz Band 伴奏的《陳三磨鏡》

或許是因為缺少了熟悉的漢樂器鑼鼓點作為起拍暗示,清香在《孟姜女》第一面就出現了大落拍,好在她隨即不慌不忙地收整,伴奏的日本樂師也相當機警地配合,順勢化解了這場錄音危機。古倫美亞興許覺得瑕不掩瑜,仍然將該軌錄音完整保留下來。
 
事實上,戰前有許多演唱或演奏的錄音,都或多或少保留了瑕疵,《孟姜女》並非特例。稍晚純純演唱的〈桃花泣血記〉也出現多次破音,甚或美國 Victor 公司發行的卡羅素(Enrico Caruso)錄音中收錄了咳嗽聲,更不用提有走音天后之稱的珍金絲(Florence Foster Jenkins)的演唱失誤,唱片公司也都不以為意地直接出版發行。

 
古倫美亞的東京錄音室

 

灣第一位流行歌壇巨星的誕生

就在清香的歌仔戲一部一部如火如荼持續進行灌錄的時期當中,1932年她突然跳入新領域,開始灌錄源自西方概念的流行歌。
 
所謂「流行歌」(Pop Song)在當時來說,是個全新的樂種,早前在民間引領風騷的多為北管、南管、歌仔戲、採茶之類的戲曲。流行歌在發展初期,可以說只是在實驗與測試市場反應的產物。此時,唱片公司最需要的就是一位能夠捲起千堆雪的明星,用他/她的歌聲駕馭聽眾的耳朵,打開流行歌的市場。
 
在純純加入流行歌戰局之前,市面上已有藝旦秋蟾〈烏貓行進曲〉、匏仔桂〈五更思君〉及阿快〈跪某歌〉等流行歌問世,但可惜都是擲地無聲之作,雖名為流行歌,實則並沒有在樂壇上濺起水花。純純像是以一種不經意的姿態,憑空降落在流行歌領域,她所演唱的〈桃花泣血記〉才發行不久就獲得空前成功,歌壇大為振奮:原來流行歌不僅是西方物,臺灣可以成功作出屬於自己的流行歌!
 
〈桃花泣血記〉是純純的第六首流行歌,「戀愛自由即應該,婚姻制度著大改!」可說是該曲所表述的主要關鍵字,加上虎虎生風的洋樂隊,扭轉了當時人們對於「音樂」既定印象,成功開啟歌壇新視窗。雖然歌詞仍然保有七字仔格式及傳統韻腳,純純的唱腔也略帶歌仔戲哭腔,但已是臺灣歌壇的一大突破。
 
純純最迷人之處,不是把一首歌曲唱得完美無缺,而是她總能唱出自己的樣子:有點過激又火爆,一秒內彷若所有花朵瞬間綻放的魔性張力。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戰前名曲,大多都是由純純演唱:〈月夜愁〉、〈跳舞時代〉、〈望春風〉、〈雨夜花〉、〈四季紅〉、〈滿面春風〉、〈江上月影〉等等,不勝枚舉。

此外,純純還嘗試翻唱各國流行歌,將異國情調轉化為島嶼風,來自中國的〈毛毛雨〉、〈求愛秘訣〉;日本的〈That's OK〉、〈草津節〉或美國的〈Dinah〉、〈By The Waters Of Minnetonka〉,都在翻唱過程中,適切地保留了臺灣風格,卻又不失異國情調,呈現出豐富多元的聲音色彩。

 

草根味十足的平民天后

不過,從戰前音樂教育的角度來看,純純可能不是一個可供時人效法的模範對象。根據一則1935年刊登在臺灣新民報當中的〈人氣歌手訪問記〉,記者評論臺灣唱片界當中最有「教養」的兩位歌手,分別為柯明珠及林氏好。這兩位女士皆出身自名門世家,林氏好曾師學於聲樂家關屋敏子(李仙得的外孫女),而柯明珠畢業自日本音樂學校,是一位主修聲樂的女高音,具有演唱貝多芬亞第拉底(Adelaide, Op.46)的能力。
 
實際上,這兩位具有優秀聲樂演唱能力與良好家學背景的歌手,與純純並肩在流行歌的舞臺上較勁時,完完全全被純純的光芒所掩蓋。發行量明確指出,唱片工業的天后就是純純。唱片的發行量,是根據受到大眾歡迎的程度而定,由市場決定誰能錄製更多的唱片,並獲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戰前擁有留聲機的家庭,通常至少在中產階級以上,屬於菁英份子的一群,但他們挑選來聆聽的流行歌唱片,大多不是以「高級聲樂派」或「仕女出身」定調的歌手,而是跑遍野臺出身,聲腔充滿在地草根味的純純。

 

古倫美亞唱機唱片公司的廣告 

面對流行歌這個源自於西方的新產物,的確是該細細思量其定位,極新或守舊當中得有一條平衡線。古倫美亞社長栢野正次郎曾說,如果我們一味地模仿外國流行歌,就直接進口就可以了,何必費心創作?那麼,介於「很類似西方流行歌,並把歌詞改為臺語」到「堅持臺灣風格,但加入西式流行歌元素」的光譜兩端,戰前大眾對於臺灣流行歌的期待明顯是後者。
 
林氏好曾有豪願,希望世界能夠聽見臺灣,她的做法是精進自己的聲樂技巧,甚至能演唱羅西尼歌劇花腔詠嘆調,並將這樣的訓練成果,運用在錄製唱片中。反觀純純,她直白地展示自野臺、戲班訓練以來的各種在地歌唱經驗,並未接受所謂「正統音樂」訓練的她,憑著這樣的魅力,席捲全臺。

事實上,在錄音作品中標榜取材自在地,是長期以來臺灣唱片公司的重要策略。最早在 1914 年發行的傳統音樂當中,便會在片心上加註英文「Formosa Song」。20 年代開始,各唱片目錄中會特別強調「真正本島名班」、「臺灣歌仔戲」、「真正臺灣曲盤」。30 年代起,唱片界競爭趨於白熱化,更是以錄音內容實際回應「取材自在地」的策略,後來也證明清香一路的走向,相當符合唱片公司設定的長期目標。

 

1914 年發行的 Formosa Song 大開門,亦是臺灣史上第一張唱片

死了都要愛!純純璀璨的一生

她是一個跨樂種又全能的歌手,從野臺到舞臺、從歌仔戲到流行歌、從錄音室到放送局、從臺北到東京,各種聲腔面貌足以讓後人大為驚嘆:臺灣居然曾經有過那麼一位色彩鮮明的天后!
 
若說流行歌展示了純純的摩登面向,那歌仔戲更是實實在在地刻出她靈魂當中的血淚。清香在歌仔戲中展現她精湛而生動的演技,她成功演活了淒楚而堅毅的詹典嫂、放蕩在花園進行 3P 的白素珍,甚至在不同編制下的《陳三五娘》中,分別飾演陳三及五娘兩個角色。她是臺灣歌仔戲的先驅者、守護者、拓展者,同時也是改造者。
 
在同事眼中,清香是一個感情不受控的自由戀愛實踐者,有別於「挑個好的追求者就嫁了」這樣的老派態度,她勇於追求自己的愛情。可以說,她不只唱出自由戀愛的字字句句,就連愛情也託付給了這股 1920 以來的思潮。跟她唱紅的〈桃花泣血記〉一樣,死了都要愛。1943 年,清香死於被日本丈夫所傳染的肺癆病,得年僅僅 29 歲。
 
純純的時代悄然過去,在一百年後的今天重新檢視清香,依舊能看見這個名字在臺灣史中閃閃發亮。在她短暫的生命中,並沒有留下後代,也鮮少描繪人生的隻字片語,但她已用歌聲,對我們訴說了無數情思。純純無比的勇氣,不老的歌聲及自由的愛,在自由風氣剛起的臺灣,帶來全新的風貌。屬於她的旋律,也將在島嶼上永遠傳唱下去。

 

❐ History does not repeat itself, but it does rhyme.
#故事ê文協百年檔案夾 📁

 

去年疫情爆發以後,我們才發現,小小的臺灣也能和世界共存共榮,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這和百年前臺灣文化協會成立的初衷不謀而合。這個月,故事將帶你一起認識那個熱血澎湃,啟蒙臺灣人的 1920 年代。


▍百年追求  ▍
文協精神接力傳承,臺灣文化世紀大業,成就世界的臺灣
更多文協百年相關活動👉👉https://1017cul.moc.gov.tw/
文章資訊
作者 林太崴
刊登日期 2021-11-02

文章分類 故事
收錄專題
前進吧!臺灣少女們
讓百年前的文藝少女帶路,一同領略繁花錦簇的 1920
號外📣故事電子報出爐啦!
從大時代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有故事來信📩 陪你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