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保住那一隻烏龜」:五四前夕,一位不存在的人物在歷史舞台上粉墨登場

2024-09-04

曾扮作破產書商的威廉.揚.達令爵士(Sir Young Darling)在他的著作 《破產書商扎記》(The Private Papers of a Bankrupt Bookseller)中曾提到 , 若只能讓他帶兩部書登上荒島,他會帶《聖經》和他最愛的傳記——鮑斯威爾(James Boswell)著的《約翰生傳》(Life of Samuel Johnson) ⸰ 若遇到相同的問題,我會無賴地答道,寧願帶兩瓶烈酒 ⸰ 我也愛讀傳記,但卻嗜史成癖,一旦讀到有趣的內容,就想馬上搜集資料作考證。但如果困於荒島,那就也不能做,不如浮一大白 ⸰ 多年前,曾因讀到張靜廬的《在出版界二十年》,當中提到一些有趣的資料,花了我很長的時間去追查背後更多的細節,結果發現一位不曾存在過的人物,是如何走入歷史舞台,粉墨登場。

橫空出世的小說人物

張靜廬,中國近代出版家,於 1938 年出版了《在出版界二十年》,記述 1910 – 1930 年代他在文壇的經歷,當中不乏該二十年他所目睹之怪現狀 ⸰ 當中一段有趣,1916 年,他在一家「國文函授學社」當秘書,社長是古文翻譯大家林紓,正是他的偶像(林紓在當時可是一眾年青人的偶像),張靜盧十分高興。聘請他的人姓劉,亦是該學社的創辦人,但該位劉先生在《神州日報》卻是以「章秋谷」的名義作該學社的創辦人刊登教育消息(「章秋谷」乃晚清一部通俗暢銷小說《九尾龜》中的主角,亦是該書作者張春帆的自我影射)。由於該角色很受歡迎,不少年青人受到該消息的吸引而報讀那間學社,張靜廬遂了解到該學社是個騙局,不久後從國文函授學社離職,那位劉先生果真也在兩年後捲走學社資金逃跑。

這宗文壇騙案引起了我的注意,但引起興趣的並不在於騙案內容,而是小說中的角色竟然活生生走入真實世界!不少年青人相信該小說角色是真實存在,自願被騙(民初一位作家兼電影工作者徐碧波亦曾於該學社就讀)。

 

我興奮地翻閱 1916 年的《神州日報》想看那則新聞,卻都找不到。無奈之餘只好翻翻同年的其他報紙碰運氣,幸運地在《時事新報》發現一則近似的新聞,但學校的名字卻是「中華編譯社」,社長名字是「章秋」(少了一個「谷」字),總務是劉哲廬(就是姓劉的人),而函授部的主幹是林紓。這則新聞讓我懷疑起來,是否和上述的「文壇騙案」,是同一件事?1917 年,《申報》出現了不少「中華編譯社」的招生廣告,同樣是以林紓為主幹作招徠,並有不少當時的名作家,例如天虛我生和許指嚴等為該校老師,很有吸引力,但卻少了「章秋」的名字,反而跑出了一個「苦海餘生」⸰ 不難明白,在《時事新報》登了那則教育消息後,另有一則消息刊出,「中華編譯社」的發起人原為劉哲廬與某名士(在《九尾龜》小說中,「章秋谷」就是一位名士),但這位名士因著作繁忙而中途廢止。雖然那位「章秋」仍出現在內文,但估計「章秋」這個名字已收到足夠的宣傳效果,是時候準備撤退了。
 

從總務和函授部主幹的名字發覺蛛絲馬跡,《時事新報》 1916 年 4 月 13 日,第 3 張,頁 1。
出現「苦海餘生」名字的《申報》, 1917 年 2 月 14 日,第 4張,頁 14。


那「苦海餘生」又是誰?作家趙苕狂在 1940 年曾揭穿了「中華編譯社」騙案,指該騙案背後的操縱者正是「苦海餘生」,此人姓劉。而前述曾就讀該校的徐碧波在 2001 年出版的《文壇雜憶初編(卷一) 》中曾撰文指出,雖然「中華編譯社」以林紓作該校幌子,但騙案背後黑手正是「苦海餘生」。看來應該是張靜廬記憶有誤,將學校名字記錯,亦把騙徒冒用「章秋」的名字誤記為「章秋谷」⸰
 

仍有章秋的名字,宣傳效果此時已差不多收到成效,《時事新報》1916 年 4 月 14 日,第 3 張,頁 1。
揭穿詐案,《總匯報》,1940 年 5 月 27 日,頁 4。

或許有人會問,發生在一百年前的一宗騙案,除了像我這類閒人愛玩找錯處遊戲外,還有什麼意義,這我可不能回答,因為這是我的興趣,但我必須承認,對張靜廬誤記「章秋(谷)」這個小說人物是有點在意 ⸰

 

劉哲廬冒用「章秋」這個名字,很大機會是為了誤導大眾,至少張靜廬的記憶就被弄錯了。而我們大概可以猜想的到,為什麼劉哲盧要如此大費周章。在張靜廬的自傳中提到,他年輕時愛讀章回小說。對於長篇的狹邪小說,他相信都是作者的親身見聞,都是真人真事 ⸰ 難怪他深信《九尾龜》 主角「章秋谷」,就是作者張春帆的自我影射 ⸰

 

但這並不是個案,1935 年 8 月 15 日,《晶報》刊登了一篇張春帆替《九尾龜》寫的跋,當中提到在 1905 年他把《九尾龜》投稿於《申報》,主編張繼齋同意替該小說出版並相約面晤,期間張繼齋問張春帆故事中的人物黃伯潤(小說中第二回出現的人物)是誰?張春帆回答即黃潤伯(晚清軍機大臣黃文昭的孫子),張繼齋聽罷,恍然一笑,看來中國讀者是習慣了把這類小說當八卦新聞來讀 ⸰

 

當虛擬小說人物進入生活

張靜廬的自傳寫於 1938 年,或許你們會問,一部晚清的通俗暢銷小說能長紅達三十年嗎?除了部分專門研究通俗文學史的書籍之外,一般的中國文學史可就連提也沒有提這部小說。不過,我們只要看一些老報紙就能發現,這世界的確有些八卦新聞和偶像人物(如晚清民初的章秋谷)可以紅足數十年。
 

連載章秋谷編年史的《風月畫報》,1935 年 12 月 29 日,第 6 卷,第 30 期,欠頁碼。

1935 年 12 月,一份風月小報《風月畫報》開始連載「章秋谷」的編年史,1938 年 3 月,萬利劇團籌拍《九尾龜》話劇,但據說最終泡了湯。同年 8 月,一家名為綠寶劇場的又宣布籌拍《九尾龜》話劇,也沒有成功上演。直到 1939 年 4 月,《九尾龜》話劇才終於在上海演出,由王君達主演章秋谷。到了 1940 年中,新華電影公司更是開始籌拍《九尾龜》電影,並強調是由著名女星陸露明主演。

 
《九尾龜》話劇由萬利劇場發布開拍的報導。《生報》,1938 年 3 月 14 日,頁 3。
綠寶劇場第二次宣布籌拍《九尾龜》話劇,《戲世界畫報》1938 年 8 月 20 日,頁 4。
上海演出的《九尾龜》資訊,《新聞報》1939 年 4 月 17 日,第 4 張,頁 4。
陸露明主演的電影,《社會日報》1940 年 6 月 4 日,頁 2。

我不敢說張靜廬會看吟風弄月的小報,亦未知他有否留意《九尾龜》的話劇和電影消息,只知道一部今天已無人問津的老小說與書中的男主角,卻可以紅足三十年,而且很多人還會相信「章秋谷」是真正存在的。
 

這情況又什麼特別之處?福爾摩斯和華生聲名大噪超過一百年,時至今日全球還有不少粉絲深信是真有其人(又的確是猛得多,不可比較)。更近似的比較,似乎是羅伯特· 達恩頓(Robert Darnton)討論法國大革命前那些誹謗政府的故事和色情文學。這些誹謗文學由八卦新聞和流言蜚語雜燴而成,當時的讀者也同樣相信是真人真事──雖然中國讀者會需要猜測故事中所影射的人物,但他們可能認為更有趣味──不只當時法國群眾逐漸形成了一股反政府的價值觀,也為日後大革命的發生鋪平了路。

 

要拿這兩者做比較,實在是一門大學問。法國文化史學者侯瑞 · 夏堤葉(Roger Chartier)就不認同這個說法,他引用德 · 賽托(Michel de Certeau)的觀念,認為讀者不是任人操弄的傻蛋,他們可以各取所需地自我領略作品,變化無窮。

 

虛擬和真實,就在一線之間

文化的「接受」與「挪用」,為閱讀史的一大課題,我是「沒資格深入討論」這個問題,兩位大師就各按想法詳細討論,背後自有其思想和歷史脈絡。如果隨便抽一套來囫圇吞食,恐怕會傷及腸胃。反觀以上討論過的小故事,因為讀者「接受」小說人物是真實存在,騙徒才能「挪用」「章秋」此名來誤導讀者騙財;讀者正因「接受」「章秋」現身辦學,但明明是「章秋」,又誤讀為「章秋谷」,那豈非讀者自身對這事件的「挪用」嗎 ? 若我的推理正確,那就是「接受」、「挪用」、「再接受」、「再挪用」了,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沒必要一刀切死,抓住一套觀念不放。
 

最後要談回《九尾龜》這部書名奇怪的小說,根據「補白大王」鄭逸梅(他同時亦是張春帆的朋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篇回憶文章〈漱六山房主人張春帆〉中指出,《九尾龜》一書因涉及諷刺晚清大官盛宣懷的家醜,致使二人斷絕往來。張春帆亦在《九尾龜》的〈楔子〉中曾指出書中的「大烏龜」正是晚清的一位達官,看來那烏龜就是盛宣懷了。

 

但少數評論《九尾龜》的學者卻批評此書結構鬆散,明明主題是諷刺這大烏龜,但偏偏只佔全書內容一小部份,大部份內容都在吹噓作者自我影射的人物「章秋谷」,真是文不對題到了極點,但也造就了這位風流才子章秋谷,還紅足數十年。

 

而歷史上有些事件的發生時間真是巧合得緊要,「中華編譯社」大約成立於 1916 年 4 月,盛宣懷亦是於 1916 年 4 月離世,不知道那位「章秋」的橫空出世,有否刺激到盛氏,送他一程。同年 8 月,出現了一部由「章秋谷」編寫的《勾欄秘記》,大談嫖經,這次真的打正「章秋谷」的名號了。「中華編譯社」在 1917 年於報章大買廣告招生,盛宣懷亦於 1917 年 11 月出殯,據說又有一位狂生在場送上一部《九尾龜》全集贈與。八卦軼聞,不知是真是假,姑妄聽之。但盛宣懷的離世,正巧遇章秋谷進入人間世,真是一對歡喜冤家。
 

1916 年 8 月,出現了一部由「章秋谷」編寫的《勾欄秘記》。《新無錫報》1916 年 8 月 8 日,頁 7。

盛宣懷於 1917 年 11 月出殯,據說一位狂生在場送上一部《九尾龜》全集。《新無錫報》1917 年 11 月 20 日,頁 5。

如前所說,要學達恩頓拿晚清通俗小與辛亥革命有否關係這種大學問我不敢做,但我在過去一段時間,對該小說的作者張春帆的生平資料作過一些發掘和考據,發現在他的職場生涯中一直與《九尾龜》這部小說扯上千絲萬縷的關係。有趣小故事不斷在歷史狹縫中遊走,牽涉到的人和事包括晚清豪門、北洋軍閥、江浙財閥、議員政客、出版騙徒(可能毒舌了點)、海外華僑、也有日本的中國通、以及與中國近代銀行業和旅遊業也參上一腳。在歷史舞台中,大人物當然是主角,但背後「跑龍套」的也是演員,我希望發挖這些「小演員」的演出,就像本文提到的「章秋(谷)」,他是不存在的人物、是騙子,但他的學社也曾教育出一位民國作家徐碧波,也算是「教育工作者」啊!五四運動前夕,騙案手法層出不窮,但當時青年求學方式亦是多采多姿。

 

走筆至此,忽然想起董橋先生的文章〈保住那一髮青山〉,貪玩去「挪用」作文章題目「保住那一隻烏龜」,這篇文章究不上什麼大學問,只是在歷史廢墟中,淘些已被遺忘的人和事跟大家玩味玩味,希望還有機會向大家介紹介紹。

參考資料
  1. Robert Darnton(1995) , The Forbidden Best–Sellers of Pre-Revolutionary France. W.W. Norton & Company.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EqkybhL_t2IC

  2. Roger Chartier (1991), translated by Lydia G. Cochrane,  The Cultural Origins of the French Revoluti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Books. https://doi.org/10.2307/j.ctv1220pw8
文章資訊
作者 李克強
刊登日期 2024-09-04

文章分類 故事
有故事來信📧
大歷史到小人物、熱話題到冷知識, 讓故事電子報,陪你一起認識過去、想像未來!
訂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