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臺灣吧 EP5】 一張小小剪報,與二二八事件中的兩個生命

臺灣吧 2015-03-04
 

一張小小的剪報,連貫起了兩個人的生命。不過,他們並不知情。


1947 年 3 月 24 日,《臺灣新生報》的一隅,登載了一則消息。任何一個拿到當日《臺灣新生報》的人,如果眼光有落在這一則報導上,都能看到白紙黑字的、由九個漢字所構成斗大的標題︰暴徒林界等就地槍決。


在斗大的標題左側,是一排排的黑色小字。報導前半段這樣寫著︰「暴徒首犯林界(高雄市人,現年 38 歲),於本市動亂期間糾集流氓,組織非法保安隊,焚殺搶劫,擾亂地方治安,並提出不法條件,脅迫軍隊繳械。」報導的後半段則寫著:「叛徒陳顯光(彰化人,現年 32 歲),煽惑學生參加暴動,率眾圍攻火車站……」


林界是誰?林界是當時高雄市苓雅區的區長。此外,他也曾經服務於刊載這則消息的《臺灣新生報》。


苓雅區長「糾集流氓」、「焚殺搶劫」了嗎?如果是「保安隊」,為何會「焚殺搶劫」?如果他真的這麼做了,是為了什麼?如果他沒有這麼做,那麼報紙上的說法又從何而來、所為何來?而「非法」、「不法」具體指的又是什麼?


來源︰高雄市歷史博物館。
圖片來源︰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1910 年出生的林界,公學校畢業後,未再升學,而是持續自修;他的漢文根基很不錯,平時喜作漢詩,與友人相唱和。年輕時,他和他的大哥、弟弟一起在高雄新和鐵工廠當技師;1939 年,他應聘至臺東一所糖廠,擔任工務主任;兩年後,返回故鄉高雄,與兄弟合夥開設黑板組鐵工廠,承包公共工程。


1944 年初,林界和兄弟合營的工廠因美國連連轟炸臺灣而停工;其後兄弟拆夥,分頭經營事業。1946 年 8 月 6 日,林界擔任新生印刷廠暨新生報社印報廠廠長,同年 11 月起,接下苓雅區長一職。


這時的林界以及他的家人、朋友,怎會想到,就在幾個月後,他曾經負責過的印報廠,將輸出一張又一張印有「暴徒首犯林界」的報紙?


1946年4月13日,高雄市參議會成立。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946 年 4 月 13 日,高雄市參議會成立。議長彭清靠,副議長林建論。(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時間回到 1947 年 2 月 24 日,高雄市參議員在參議會提出糧食、物價、教育等諸多問題質詢,但官員的答覆並未令人滿意,民眾的失望與憤怒持續累積; 2 月 28 日,得知臺北二二八事件發生的高雄要塞司令部司令彭孟緝,令各部隊停止差假,並調整軍力佈署。同時,高雄市區內的衝突層出,情勢日趨緊張。


1947年2月28日,陳儀宣布臺北市區臨時戒嚴。
1947 年 2 月 28 日,陳儀宣布臺北市區臨時戒嚴。

1947 年 3 月 3 日,苓雅區公所(後來的苓雅五分局)前的馬路上發生嚴重的軍民衝突,造成人員傷亡;當時的高雄市長黃仲圖召集市府幹部、市參議員及各區區長、代表等開會,計畫在 3 月 5 日下午前往位於壽山的要塞司令部與彭孟緝談判,但彭孟緝拒絕,雙方約定隔日再談;當天晚上,市民群聚於壽山山下,彭孟緝以日語喊話,要群眾放下武器,否則砲轟市區。


就在彭孟緝派兵封鎖山下町(今鼓山路一帶)的這一夜,林界和家人進行了一番談話。面對因為感到局勢很危險而極力勸阻他上山的家人,林界說:「就是因為危險,所以我們才要去。外面這麼亂,身為公職,不能任由人民在外面隨時有生命的危險。」


3 月 6 日早上,林界按照計畫,與市長黃仲圖、議長彭清靠、臺灣電力公司高雄辦事處主任李佛續、前高雄日產清查室主任涂光明、陸軍上校曾豐明及牙醫范滄榕等人一同上山,預備與彭孟緝談判。結果,只有黃仲圖、李佛續、彭清靠三人下山,其他人先後殞命。彭孟緝並且隨即出兵,對市區展開血腥鎮壓。


在3月12日的報紙上,我們看到林界以外的其他三位談判代表如何被描述。 圖片來源︰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在 3 月 12 日的報紙上,我們看到林界以外的其他三位談判代表如何被描述。(圖片來源︰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當時的林界,和當時許多臺灣人一樣,懷抱著守護家園的願望。而且,他不只將願望放在心底。


他將願望化作行動。然而,挺身而出的結果,是被迫永遠離開這個世界。


多年後,林界的女兒林黎彩在多方訪查之下,得知戶政事務所記載林界於「民國卅六年三月二十三日死亡」;高雄市文獻委員會所載死亡日期相同,另有「民前二年三月十四日出生,死因槍殺」,死亡地點是高雄要塞司令部。


林黎彩也曾聽母親胡錦華說過︰當年家人聽說要塞前的瓦礫堆中埋了很多人,於是上山尋找,家族中幾位女性首先挖到大拇指,把背部覆蓋的土撥除後,看出面朝地下,手腳反綁,整個身體被五花大綁,槍從背後開。當他們把屍首翻過來,看清楚是林界沒錯,頓時哭成一團。屍首都腐臭了。


對於林界的死亡,彭孟緝自有一套說法。1993 年,他在位於臺北市金華街的家中接受訪問;他告訴來訪者︰「林界被槍斃,我根本不知道。」


然而,檔案顯示,彭孟緝在 1947 年 3 月 24 日透過電報告訴陳儀︰林界已執行槍決。


1947 年 3 月 11 日《臺灣新生報》第二版刊出陳儀再度宣布戒嚴的消息。將二二八事件相關人士一律視為叛徒或暴徒,成為政府派軍鎮壓最好的藉口。 圖片來源︰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林界這樣的一位人物,在遭到槍決以後,成為報紙上「本報訊」所稱的「暴徒」與「暴徒首犯」;那麼,死訊與林界死訊被寫在同一則報導裡、被冠上「叛徒」之名的彰化人士陳顯光,又是什麼樣的人呢?


根據目前可見的材料,陳顯光的身分是高雄工業職業學校的教師;一份回憶指出,當時正值盛年的他生得高強魁梧;除此之外,查找高雄要塞司令部的檔案,我們可以看到,在行政長官陳儀與高雄要塞令部司令彭孟緝往來的電報中,陳顯光被稱為「共產暴徒」。


除此之外,留下的資訊並不多。


二二八事件在高雄,是「流氓起事」?是「彭司令神威平亂黨」? 圖片來源︰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二二八事件在高雄,是「流氓起事」?是「彭司令神威平亂黨」? 圖片來源︰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檔案中被稱為「共產暴徒」者,可能確實與共產黨有所關聯,也很可能並沒有;回到當時的歷史情境,我們可以想見,對握有生殺大權的當政者而言,將一個人定位為「共產暴徒」而後抹除,是相當迅速而有效的做法。


究竟,是什麼樣的形勢,使得就任不久的苓雅區長,再也回不了家?


究竟,是什麼樣的緣故,讓 32 歲的雄工老師走出校園,和他的學生一起,成為當政者的眼中釘?


要了解這樣的過去,除了用眼睛尋找可信的材料,往往還需要傾聽。很多時候,面對歷史的我們,必須仰賴當事者或者他們的後人,傾聽他們的聲音。當然,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觀點與侷限,但比起毫不相關的人士,當事者永遠是最有條件講述經歷的人。


只是,林界、陳顯光,還有太多太多的死難者,早已在在槍聲響起之後,再也不能說話;他們的生命,就這樣被定格在日漸泛黃的一塊報紙上,定格在 38 歲、 32 歲,以及數不清的其他年歲。而活下來的人所面對的,是恐懼、是孤寂、是噤聲,是痛楚與禁忌的漫長歲月。


而今,我們只能從一張小小的剪報中,試圖去捕捉、去想像,那些已經消逝的,無聲的記憶。

 


 
文章資訊
作者 臺灣吧
作者 李盈佳
刊登日期 2015-03-04

文章分類 故事